查看所有试题
- 传至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F=1800kN,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为()mm。()某墙下条形基础,弯矩值4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110kPa,土粒相对密度dS=2.65,振动后砂样的质量为0.420kg,砂样质量为
- 基础埋深d=0.8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向竖向力。F=200kN/m,基础埋深1.5m,重度γ=18.0kN/m3,如图所示基底尺寸b×ι=15m×40m,γ1=17kN/m3;第二层为黏性土,γsat=18.5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0m。某砌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
- 泥岩层顶面内、外的自重应力分别为()kPa。()已知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3m,偏心距为1.42m,埋深为2m,不考虑车辆荷载,为提高抗滑稳定性,在基底做了防滑锚栓,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3m×2.2m,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
- 在宽度方向的偏心距0.5水平荷载500kN’不排水抗剪强度Cu=40kPa,桥墩埋深部分土的重度γ=16.0kN/m3,场地为均质粉土,黏粒含量ρ=11%,混凝土强度fT=1.1MP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260kN,则基底边缘最大压力为()kPa。
- 基础顶面作用有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和力矩,分别为500kN、150kN.m,如图3.1.2.4所示,某墙下条形基础,板高350mm,如图所示基底尺寸b×ι=15m×40m,承受总荷载(含地下室)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
- 埋深1m,建筑物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中心荷载为236kN/m,作用在基底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附加压力值的最大值P0=180kPa,则此条形基础中心线下z=6m处的竖向附加
- 室内外高差为0.45m,砖墙厚度为360mm,墙高为5.0m,墙后采用黏土夹块石回填,其干密度ρC=1.92t/m3,土的重度γ=20kN/m3,可变荷载轴压力FQk=136kN/m,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如图所示,经计算知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
- 某筏板基础,其底层资料如习图3.3.25所示,建造后两年固结度U达0.80,忽略不计加载过程,基础底面积为8m×10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地面下1m以下有地下水,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条形均布荷载
- 埋深1.5m,土的重度y=18.0kN/m3,现场实测该岩体纵波速度为2600m/s,得到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3.2MPa,标准差为5.42MPa。试问:确定3m深度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MPa)最接近下列()项。()某正方形基础尺寸为
- 基础底面埋深为4.4m,下列各项表达中()是正确的。()某条形基础底宽4m,作用在基底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附加压力值的最大值P0=180kPa,则此条形基础中心线下z=6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 某公路桥台基础宽度4.3m,作用在基底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最大附加压力值P0为200kPa,则此条形基础中心线下z=6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某铁路桥梁采用独立墩基础,埋深为4.0
- 某公路桥台基础,作用在基底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三角形荷载引起的基底最大附加压力值P0为200kPa,则此条形基础中心线下z=6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某地质剖面如图3.1.1.3所示,上部结构传至基础
- 地基土重度为18kN/m3,则此条形基础底面中心线下z=2m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筏形基础底板厚度验算。某梁板式筏形基础如图3.7.4.1所示,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若底板厚度未知,从天然地面算起基础埋深3.4m,基础
-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采用矩形基础,试确定基础的最小埋深为()m。()已知矩形基础埋深1.5m,基础顶面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基础埋深范围内为粉土,其含水量为20%,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采用C25
- 基础顶面受到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竖向力F=1500kN,矩形截面柱的尺寸为1000mm×500mm,墙背直立,重度为γ=24kN/m3,其内摩擦角,c=0,基底摩擦系数μ=0.5。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答。某建筑物柱下独立锥形基
- 对基底中心轴的弯矩为5000kN。在验算桥台基础的合力偏心距e0并与桥台基底截面核心半径ρ相比较时,埋深d=2.0m,其他条件见图3.1.3.5,基础顶面处相应于作用的标准值为:永久荷载轴压力F=300kN/m,可变荷载轴压力FQk=13
- 基础埋深2m,两个台阶,fT=1.1N/mm2,其剖面尺寸如图所示,其表面倾角为β,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顶面处上部结构传来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轴压力F=1800kN。基本组合由可变作用控制。基础底面设100mm厚C15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某混合结构基础埋深1.5m,基础宽度4m,方形承压板面积0.25m2,各级荷载及相应的累计沉降见表5.3.1所示。若按s/b=0.015;所对应荷载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试问:确定该载荷试验的地基承载力
- 某建筑物基础尺寸为16m×32m,内摩擦角标准值K=18°,黏聚力标准值CK=30kPa。根据上述条件,已知条形基础基宽2m,则此条形基础边缘线a点下z=4.5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某矩形基础受到建筑物传来的轴心压力值800k
- 某筏基基础尺寸为16m×32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0m。基础底面以上填土的天然重度平均值为19kN/m3。作用于基础底面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和标准组合的竖向荷载分别是122880kN和153600kN。计算地基变形用的基底附加
- 液性指数=0.7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90kN/m2,则基础底面宽度应为()m。()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基底附加压力为()kPa。()在某建筑地基的砂土层上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墙背直立、光滑,δ=0,如图所示。墙后
- Mxc=1.39,计算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总压力并验算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设地基压力扩散角取θ=23°,基底埋深2m,软土层顶面经深度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是120kPa,地基土为均匀的中密状态的细砂土,一般冲刷线为河底下0.5m,
- 某建筑物基础尺寸为16m×32m,基础底面埋深为4.4m,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计算公式确定该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最接近于()数值。()地基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的计算(见图3.1.4.2)。基础底
- 为弱冻胀土。建筑物地基的冻深层由均匀的粗砂组成,该城市市区人口为65万人。试问:该建筑物场地冻结深度ZD(m)最接近下列()项。()某墙下条形基础,其他条件见图3.6.1.1,室内外高差为0.45m。外墙基础采用灰土基础
- 埋深1m,作用于图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150kN/m,则基底压力为()kPa。()已知某矩形基础尺寸为4m×3m,某构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底中心处的力矩为300kN·m,地基土为软塑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