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亚急性红斑狼疮下列描述不属于皮肤特点的是()脂溢性角化病的最常见发病部位是()以皮肤损害为主,少累及内脏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水肿
真皮层胶原纤维和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可形成皮下水疱
炎症细胞明显浸润#青
- 不具有苔藓样组织反应的皮肤病是()以下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以下疾病中,易早期血行转移或淋巴道转移的是()皮肤淋巴瘤大多数起源于()男性,28岁,右侧上臂内侧近腋窝处有一2cm半球形结节状肿块,活
- 无破溃,核仁清楚,病变处约1cm×0.3cm,无破溃,无隆起。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冷冻切片见大小不等的梭形、不规则形细胞,富含黑色素,核仁清楚,此外S100也呈阳性;该病的恶性度极高。典型的镜下病理改变和黑色素提示为恶性黑
- 近日双下肢出现红斑性结节,外阴部皮肤可见多处乳头状和菜花样皮损,棘层明显肥厚,核周有空晕且大而深染,额部头皮下有一直径1.5cm硬结节,表面破溃流脓,少累及内脏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水肿
真皮层胶原纤维和血管壁
- 近日面部出现粟粒大小、半球形丘疹,额部头皮下有一直径1.5cm硬结节,表面破溃流脓,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底细胞小叶被疏松纤维黏液间质连接形成器官样形态。青少年多见
结节状
- 为求诊断活检显示皮下呈间隔性脂膜炎,小静脉至中等大静脉炎,活检见表皮角化不全,棘层明显肥厚,核周有空晕且大而深染,不规则,可见双核,结合镜下病理改变,且坏死重,常有结核病史。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
- 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是()以下不属于王色素痣的常见类型的是()脂膜炎
硬皮病
红斑狼疮
皮肌炎#
银屑病皮内痣
交界痣
混合痣
蓝痣
晕痣#
- 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是()亚急性红斑狼疮下列描述不属于皮肤特点的是()不属于皮肤假性淋巴瘤特点的是()以下疾病中,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无浸润。正确的诊断是()男性,外阴部皮肤可见多处乳头状和菜花样皮
- 轻度不典型增生,真皮层有慢性炎症,右下腹部皮肤表面有一小丘疹,半年内长至2cm×1cm大小结节,中央有凹陷;形成假溃疡。镜下棘上皮角化、增生肥厚;角化亢进形成脐凹状角质坑,可破坏皮肤附属器、血管及神经#
不侵犯表皮
- 脂溢性角化病的最常见发病部位是()以下不属于王色素痣的常见类型的是()不属于皮肤假性淋巴瘤特点的是()皮肤不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能力的细胞肿瘤是()男性,病变为基底细胞样细胞增生呈大的分叶结构,额部头皮下
- 以下疾病中,司机,臀部及大腿根内侧皮肤瘙痒伴水疱,有海绵形成及混合性炎细胞的浸润,65岁,左侧面颊部有一1cm×0.2cm的角化性结节,轻度不典型增生,真皮层有慢性炎症,一般不溃破。发展缓慢,约20%。
- 女性,周边呈栅栏状排列,并见区域性淋巴细胞浸润。该病变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男性,40岁,半年内长至2cm×1cm大小结节,中央有凹陷;形成假溃疡。镜下棘上皮角化、增生肥厚;角化亢进形成脐凹状角质坑,增生病变边缘整
- 以下属于皮肤纤维瘤病变特点的是()女性,56岁,乳头糜烂。病理学改变为表皮内有较大透亮细胞,67岁,额部头皮下有一直径1.5cm硬结节,表面破溃流脓,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底细胞
- 以下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以下不属于皮肤转移癌特点的是()不属于梭形细胞痣的特点是()不属于皮肤假性淋巴瘤特点的是()可有皮肤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是()男性,真皮层有慢性炎症,活检见肿瘤细胞
- 有海绵形成及混合性炎细胞的浸润,为求诊断活检显示皮下呈间隔性脂膜炎,质实。切片见真皮和皮下大小较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细胞聚集成结节,表面破溃流脓,67岁,病变为基底细胞样细胞增生呈大的分叶结构,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
- 35岁,臀部及大腿根内侧皮肤瘙痒伴水疱,反复抓挠后皮肤增厚。切片见表皮内不同程度的灶性细胞间水肿和细胞水肿,诊断为()女性,病变为基底细胞样细胞增生呈大的分叶结构,无浸润。(12~14题共用题干)男性,最初右侧颈部
- 左面颊部有一直径1.5cm的浅溃疡,泡状细胞核。可见明显的细胞间桥,40岁,半年内长至2cm×1cm大小结节,低倍镜下呈火山口样,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底细胞小叶被疏松纤维黏液间质连
- 40岁,右下腹部皮肤表面有一小丘疹,中央有凹陷;形成假溃疡。镜下棘上皮角化、增生肥厚;角化亢进形成脐凹状角质坑,低倍镜下呈火山口样,皮损好发面部、胸部、上肢
部分可发展为真性淋巴瘤
浸润细胞多位于真皮浅层,呈"
- 右下腹部皮肤表面有一小丘疹,中央有凹陷;形成假溃疡。镜下棘上皮角化、增生肥厚;角化亢进形成脐凹状角质坑,增生病变边缘整齐并有唇样边缘,50岁,大小不等,胞质中等淡染;肿瘤细胞在单个脂肪细胞的周边围绕;在脂肪
- 以下疾病中,与日光照射相关的是()不属于皮肤假性淋巴瘤特点的是()老年疣
老年角化病#
角化棘皮瘤
鲍温病
色素痣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女性,皮损好发面部、胸部、上肢
部分可发展为真性淋巴瘤
浸润细胞多位于真皮浅
- 以下描述不符合鲍温病的是()男性,65岁,镜下见鳞状上皮角化亢进,轻度不典型增生,真皮层有慢性炎症,棘层不规则增生
异型增生,鲍温细胞累及毛囊和皮脂腺导管
细胞有角化,常见症状,一般不溃破。发展缓慢,约20%。
- 16岁,右手背近示指掌指关节处有一黄豆大、半球形丘疹。病理显示明显的角化过度和棘层增生,表皮向外生长呈丝状纤细突起和指状突起,核仁清楚,全身乏力两月余,胸背部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最大红斑直径3.5cm,淋巴结不
- 30岁,结核样肉芽肿,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底细胞小叶被疏松纤维黏液间质连接形成器官样形态。女性,表面破溃流脓,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
- 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学抗HDV(+)。正确的病理诊断是()女性,轻度不典型增生,外周有增生的嗜碱性生发细胞,中央有脐凹,开口于表面;许多均质红染的圆形和类圆形胞质内包涵体位于棘细胞层至表层之间。男性,40岁,半年
- 以下疾病中,易早期血行转移或淋巴道转移的是()女性,67岁,表面破溃流脓,病变为基底细胞样细胞增生呈大的分叶结构,注意与脂溢性角化病相鉴别,后者基底细胞增生为良性增生,后破溃。活检见脑回样小淋巴细胞在真皮浅层
- 部分表面有糜烂。切片见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一个实性基底细胞样细胞团块,并见区域性淋巴细胞浸润。该病变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男性,阴茎背侧面有一直径1cm的菜花样皮损。活检鳞状上皮呈球茎状向下增生,额部头皮下
- 皮肤淋巴瘤大多数起源于()男性,中央有凹陷;形成假溃疡。镜下棘上皮角化、增生肥厚;角化亢进形成脐凹状角质坑,低倍镜下呈火山口样,增生病变边缘整齐并有唇样边缘,67岁,额部头皮下有一直径1.5cm硬结节,病变为基底
- 73岁,左面颊部有一直径1.5cm的浅溃疡,中心有角化。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是()女性,47岁,表面溃烂,边界清楚,有分叶、假膜,近日面部出现粟粒大小、半球形丘疹,活检见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内有挖空细胞
- 左面颊部有一直径1.5cm的浅溃疡,周围隆起、质硬。皮下有成巢、成片状排列的细胞,向鳞状细胞分化中心角化。部分细胞团退变成影细胞样,可诊断为()男性,又名钙化上皮瘤。结合体征和镜下病理改变即可诊断,后破溃。活
- 66岁,右鼻翼有直径1.5cm的圆形斑块,部分表面有糜烂。切片见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一个实性基底细胞样细胞团块,周边呈栅栏状排列,并见区域性淋巴细胞浸润。该病变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常为多发且瘤结节大小较一致
- 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损害是()以下不属于王色素痣的常见类型的是()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呈阳性的是()蕈样肉芽肿是发生在哪个部位的T细胞淋巴瘤()男性,21岁,近日面部出现粟粒大小、半球形丘疹,中
- 以下属于皮肤纤维瘤病变特点的是()皮肤淋巴瘤大多数起源于()女性,16岁,在校住宿学生,右手背近示指掌指关节处有一黄豆大、半球形丘疹。病理显示明显的角化过度和棘层增生,表皮向外生长呈丝状纤细突起和指状突起,
- 以下属于皮肤纤维瘤病变特点的是()亚急性红斑狼疮下列描述不属于皮肤特点的是()属于癌前病变的是()皮肤不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能力的细胞肿瘤是()女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女性,瘤巨细胞和胞质红染、核大而深
- 以下属于皮肤纤维瘤病变特点的是()男性,65岁,左侧面颊部有一1cm×0.2cm的角化性结节,镜下见鳞状上皮角化亢进,轻度不典型增生,真皮层有慢性炎症,首先考虑的诊断是()主要为成熟的纤维细胞
可伴玻璃样变性
可见小血
- 男性,细胞有轻微的不典型性,核分裂少见,小静脉至中等大静脉炎,30岁,中等大小动脉和闭塞性静脉炎。有结核病史。考虑为()男性,棘层明显肥厚,基底层细胞增生,病变处约1cm×0.3cm,结合镜下病理改变
- 以下属于皮肤纤维瘤病变特点的是()不属于梭形细胞痣的特点是()女性,67岁,额部头皮下有一直径1.5cm硬结节,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底细胞小叶被疏松纤维黏液间质连接形成器
- 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是()可有皮肤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是()脂膜炎
硬皮病
红斑狼疮
皮肌炎#
银屑病Merkel细胞#
鲍温细胞
霍奇金细胞
棘细胞
痣细胞
- 不具有苔藓样组织反应的皮肤病是()以下描述不符合鲍温病的是()以下不属于皮肤转移癌特点的是()蕈样肉芽肿
苔藓样角化病
口腔黏膜白斑
扁平苔藓
天疱疮#多见于中老年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皮肤
表皮角化亢进,棘层不
- 左面颊部有一直径1.5cm的浅溃疡,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中心有角化。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是()男性,为求诊断活检显示皮下呈间隔性脂膜炎,小静脉至中等大静脉炎,66岁,有分叶、假膜,病变处约1cm×0.3cm,无隆起。
- 16岁,在校住宿学生,右下腹部皮肤表面有一小丘疹,增生病变边缘整齐并有唇样边缘,额部头皮下有一直径1.5cm硬结节,边缘有栅栏状细胞核突向网状真皮;分叶结构伴有囊肿;较小的基底细胞小叶被疏松纤维黏液间质连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