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镜下脓尿是指尿中白细胞数为()为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尿红细胞形态,最好采用()>1/HPF
>2/HPF
>3/HPF
>5/HPF#
>10/HPF相差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透射电镜
荧光显微镜尿中白细胞数>5
- 关于肾小球性血尿,错误的叙述是()可见两种以上的变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一致#
可见破碎红细胞
可见环形红细胞
可见棘形红细胞
-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不包括()细胞管型指管型内含有的细胞超过管型体积的()直接镜检法
离心镜检法
自然沉降法
尿液干化学法#
SM染色法1/5
1/4
1/3#
1/2
3/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包括直接镜检法、离心镜检法、定量尿沉渣
- 含铁血黄素颗粒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膀胱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 尿中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不是常见的细胞病毒包涵体的是()肾小球
肾小管
尿道
阴道
肾盂#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人乳头瘤病毒包涵体
人多瘤病毒包涵体
单纯性疱疹病毒包涵体
腮腺炎病毒包涵体#
- 为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尿红细胞形态,最好采用()镜下脓尿是指尿液中的白细胞超过()相差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透射电镜
荧光显微镜1个/HPF
2个/HPF
3个/HPF
5个/HPF#
7个/HPF
- 患者,男,pH8.2,呈无色哑铃状、小针状结晶,加酸后产生气泡,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草酸钙结晶
磷酸盐结晶
尿酸铵结晶
碳酸钙结晶#
尿酸钠结晶颗粒管型#
红细胞0~1/HP
尿酸结晶
白细胞0~2/HP
透明管型0~1/LP正常
- 酸性、碱性尿液中均可出现的结晶有()患者,男,55岁,因尿液浑浊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浑浊,pH8.2,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结晶,呈无色哑铃状、小针状结晶,加酸后产生气泡,其结晶最可能是()尿酸结晶
草酸钙结晶
磷酸
- 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是()A1/A2型题]管型构成的主要基质是()肾小管上皮细胞
大圆上皮细胞
尾形上皮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黏蛋白
本周蛋白
α1-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
T-H蛋白#尿液清蛋白和T-H蛋白是形成
- 尿中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小球
肾小管
尿道
阴道
肾盂#
- 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
大圆上皮细胞
尾形上皮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 关于肾小球性血尿,错误的叙述是()黏液纤维状物黏附于非晶形尿酸盐或磷酸盐,所形成的一种圆柱体称为()可见两种以上的变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一致#
可见破碎红细胞
可见环形红细胞
可见棘形红细胞黏液丝
纤维丝
管
- 镜下脓尿是指尿中白细胞数为()尿中小吞噬细胞来自于血液中()>1/HPF
>2/HPF
>3/HPF
>5/HPF#
>10/HPF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尿中白细胞数>5/HPF为镜下脓尿。
- 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
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
颗粒物质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
- 尿液检查报告单中异常结果是()尿沉渣常规检查时,有效离心半径为15cm,对标本进行标准化离心操作时所需每分钟转速为()尿糖(-)
透明管型偶见
颗粒管型0~1个/LPF#
红细胞0~3个/HPF(离心尿)
白细胞0~5个/HPF(
- 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尿液检查报告单中异常结果是()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
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
颗粒物质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尿
- 闪光细胞可见于()肾盂肾炎活动期#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 镜下脓尿是指尿液中的白细胞超过()镜下脓尿是指尿中白细胞数为()1个/HPF
2个/HPF
3个/HPF
5个/HPF#
7个/HPF>1/HPF
>2/HPF
>3/HPF
>5/HPF#
>10/HPF
- 为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尿红细胞形态,最好采用()尿液检查报告单中异常结果是()相差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透射电镜
荧光显微镜尿糖(-)
透明管型偶见
颗粒管型0~1个/LPF#
红细胞0~3个/HPF(离心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