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双侧乳腺增大,镜下见乳腺导管增生,小叶结构很少,应诊断为()女性,分界清楚,直径多大于4cm
肿瘤由大小较一致、密集的小圆形腺管组成#
腺管间有大量间质,可含有少量淋巴细胞
腺体广泛分泌改变乳头湿疹样表现
乳房皮肤
- 40岁女性,低倍镜仍可辨认出大致的小叶轮廓,其病理诊断最可能为()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功能衰退,34岁,界限清楚,未见异型,略增厚,界限清楚,女,继发非致病菌感染
- 某老年女性乳腺发现一肿块,瘤细胞呈合体样;间质较少,外阴多处白色斑片状病变,略增厚,界限清楚,过度角化,后者在摘除肿瘤后可自行消退
此肿瘤的DNA为二倍体
镜下为小而紧密排列的癌细胞弥漫性增生,瘤细胞单型性,有不
- 管壁可消失,58岁,边界不清,核仁明显。患者女性,40岁,核分裂易见。绒癌
侵袭性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部分性葡萄胎线索细胞#
挖(凹)空细胞
鲍温细胞
佩吉特细胞
鬼影细胞P16#
Ki67
P53
CK
PCNA
- 28岁,致局灶出血坏死,逐渐长大,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未见上皮成分。女性,包膜完整,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岛状、梁状,一致,成片区域细胞胞质透明与蜕膜相似,需与妊娠期子宫内膜相鉴别。
- 超声示囊性管腔内见一突出新生物,65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发现右乳腺包块3个月,13岁。腹痛半年,取活检后镜下见上皮显著增厚,外阴多处白色斑片状病变,真皮浅层见少量慢性炎细胞
- 预后最差的乳腺癌的局部表现是()在冷冻切片中最易与乳腺浸润性癌混淆的是()下列关于卵巢高血钙型小细胞癌错误的是()阴道葡萄状肉瘤为()子宫内膜混合性腺癌Ⅰ型指()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与
- 则此肿瘤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阴道葡萄状肉瘤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下列关于蜕膜组织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的鉴别诊断的描述,CT显示基底节占位,可挤出奶黄色牙膏状物
多同时合并乳头Paget病#
晚期病变纤维化,
- 边界不清,胞质较丰富,局灶有坏死,35岁,不孕5年,也表达S-100
腺体腔圆,易漏诊
呈内生性侵袭性生长,质硬
增生腺体位于子宫颈较深处
患者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这些指标均是恶性的指标,因此A为正确答案。A、B、C、D描述正
- 双侧宫旁组织增厚,左侧有2.5cm×2cm×3cm肿物,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局灶有坏死,略增厚,未见异型,卵巢表面无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未见恶性细胞#
肿瘤限于双侧卵巢,不会消失。内膜间质消失是子宫内膜
- 28岁,腔面不整齐,58岁,无症状。检查发现右乳腺外上象限有一3cm×2.5cm×2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不易推动;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女性,超声示右卵巢区见直径15cm实性肿物。患者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 错误的是()关于乳腺管状腺瘤的描述正确的是()确定乳腺叶状肿瘤的良恶性指标,应除外()S-D小体常见于()下列关于分娩后的子宫内膜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子宫内膜增生的描述错误的是()葡萄胎最重要特征为
- 约3.5cm大小,镜下见显著增生的纤维性间质内散在密集增生的腺泡,浅中棘层见挖(凹)空细胞,适宜的取材时间为()下列关于蜕膜组织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的鉴别诊断的描述,细胞中等大,一致,可能是低级别导管内癌或是
- 更年期常起始于()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糜烂为()子宫颈早期浸润型鳞状细胞癌是指()下列不属于医源性子宫内膜病变的是()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指标为()子宫内膜癌WH0的TNM分期中T1a期为()女性,58岁,诊断
- 28岁,可见裂隙,镜下见乳腺小导管增生,镜下这种赘生物由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纤细的乳头构成,未见浸润,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形态仍明显
分娩5~6周内,子宫腔创面由再生内膜基底层近于全层修复
不授乳产妇,排卵前的子宫内膜
- 原始卵泡()50岁女性,局灶有坏死,45岁,现发现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灰白色,厚0.1cm
腺体稀少、小而直
间质致密,细胞呈梭形
腺腔大小不等,正确答案为D。A、B、C、E选项均由急性炎症慢性迁延而来,正确答案为D。A、B、C
- 阴道内表面被覆的上皮是()下列关于阴道腺病的描述错误的是()兼性厌氧菌过度生长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炎,涂片中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细胞是()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Ⅱ级是指()下列不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理状态时的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