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普查运用于()。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流行病学研究任务的三个阶段是()。发病率低的疾病
诊断手段复杂的疾病
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发病率高或诊断手段简单、预后良好的疾病#
任
- 流行病学研究任务的三个阶段是()。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1户,随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的方法称()。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
-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病原体在宿主机体内定期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称()。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治疗水平的提
- 当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时()。某广告说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此治愈率不可信的原因是()。下列哪种是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RR=0
RR>0
RR<1
RR>1
RR=1#病例数太少
缺
- 在比较A县与B县糖尿病病死率时发现A县低于B县,但经年龄标准化以后,A、B两县糖尿病标化死亡率相等,究其原因可能是()。队列研究中有关暴露的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县人口较B县年轻#
-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职业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标化发病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
-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传染期是指()。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
暴露是该病的原因
该病是由这种
- 普查运用于()。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消毒是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发病率低的疾病
诊断手段复杂的疾病
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发病率高或诊断手段简单
- 关于队列研究的失访,下列不正确是()。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应尽可能减少失访
若发现失访,应迅速选择类似的对象补充到研究中来#
应尽可能获得失访
- 下列哪条不是疟疾暴发的常见原因()。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行病学研究任务的三个阶段是()。传染源的流行和扩散
人群免疫水平的自然下降
按蚊孳生地的增多
疟原虫致病性的改变#
大批
- 在比较A县与B县糖尿病病死率时发现A县低于B县,但经年龄标准化以后,A、B两县糖尿病标化死亡率相等,究其原因可能是()。消毒是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县人口较B县年轻#
B县
- 出生队列是指()。下列哪条不是疟疾暴发的常见原因()。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一年龄组的人
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
同一社团的人为一队
具有共同暴露因素的人为一队
同时进入或退出的人为一队传染源
- 下列哪条不是疟疾暴发的常见原因()。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当一种新疗法只能防止死亡而不能治疗时,这样()。传染源的流行和扩散
人群免疫水平的
- 当一种新疗法只能防止死亡而不能治疗时,这样()。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该病的患病率降低
该病的发病率升高
该病的患病率升高#
该病的发病率降低
该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队列研究的
- 当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时()。新的疫苗或预防药物在推广应用前必须的流行病学实验是()。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RR
- 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某地人口为1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寒患者在10
- <80IU为-)结果如下:为发现某种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
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临床试验
历史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
- 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确定某因素与某病联系程度用下列哪个指标()。下列选项错误的是()。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
该
- 三日疟的潜伏期一般为()。下列哪种是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某地人口为1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寒患者在10例左右,而某年伤寒的发病率为10/10万()。10天
14天
30天#
6个月
1年衣物
饮水
手#
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