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生态学研究属于()以下说法中哪项正确()流行病学上的观察法#
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
流行病学的实验法
统计分析法
基础实验法偏倚可发生在临床流行学研究的各个阶段#
选择偏倚是在抽样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
-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选择200名5岁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在2年的观察期间90%的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下列观点正确的是()无应答偏倚
时间效应偏倚
入院率偏倚#
易感性偏倚
检出症
-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 通过提倡使用避孕套、促进安全性行为来防止HIV的传播属于()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静脉采血量一般为()常规报告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Ⅱ肖点监测1ml以下
1~2ml
2~3ml
3~5ml#
5ml以上
- 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该结论()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
不正确,因没区分发病
- 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静脉采血量一般为()1ml以下
1~2ml
2~3ml
3~5ml#
5ml以上
- 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在一项队列研究中,暴露因素的RR值的95%可信区间为0.1~0.6,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是()简单抽样
整
-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RR
AR
PAR#
AR%
死亡比例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
病原体沿一定传播途径扩散的过程
易感人群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病的过程
一系列相互联系、相
- 下列哪个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手段()限制
匹配
随机化
分层分析
研究对象有代表性#
- 同病率是指()有研究者欲分析白酒的平均销售量与肝癌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收集了1998年全国20个大城市白酒的平均销售量与肝癌的死亡率资料。因为同卵双生子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因此,其所患疾病或性状也相同
同卵
- 某孕妇在怀孕初期因车祸进行了输血,不久后发现婴儿HBV阳性,婴儿感染的最可能传播方式()在一份有关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医源性传播
- 下列哪个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手段()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限制
匹配
随机化
分层分析
-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是()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宿主、传播途径
传染源、传播途径、机体
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环境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能达到的范围
传染源所在的地
- 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经土壤传播的意义大小,取决于()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
罹患率
发病专率
发病率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
易感者与土壤的接触机会
个人卫生习惯
A、B、C均不是
A、B
- 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
- 现代流行病学的内容包括()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
以上都是#
以上都不是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
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
- 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正确的是()探讨病因的线索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筛查早期患者疾病监测是一种横向研究
疾病监测获得的信
- 在队列研究中,率差是指()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病例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
暴露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的暴露率之差
病例
- 现代流行病学的内容包括()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
以上都是#
以上都不是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