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消除轧制过程中钢出现网状渗透体的方法是()。A.球化退火B.正火C.回火D.扩散退火
- 滚动轴承载荷的特点是()。A.脉动循环,幅值稳定
B.脉动循环,幅值周期脉动#
C.幅值连续,周期脉动
D.幅值连续稳定
- 16Mn表示平均含碳量为()之十六,含锰量在1.2~1.6%之间的低合金钢。钢中加入适量的铝除了脱氧作用外,对晶粒有()作用。钢水中Mn/Si大于()时,形成液态脱氧产物利于夹杂物上浮。A.千分B.万分C.百分D.百万分A.细
-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又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称为()。A.弹性
B.弹性变形
C.塑性#
D.塑性变形
- 大多数轧钢生产中,常采用三级计算机控制。第二级为()A.数据采集控制计算机
B.基础自动化控制计算机
C.过程控制计算机#
D.生产管理控制计算机
- 轧制时轧件出轧机后产生上弯现象,此时轧机采取的是()。铝在钢中可以()。A.下“压力”轧制#
B.等“压力”轧制
C.上“压力”轧制
D.无“压力”轧制A.提高钢的焊接性和加工性
B.提高钢的冲击性和延伸率
C.提高钢在常
- 热轧后表面氧化铁构成中,含量较大的一层是()。A.FeO#
B.Fe3O4
C.Fe2O3
D.等同
- 下列指标中,影响轧制成本的主要指标是()。转炉煤气回收的关键设备之一是R—D阀,RD阀的作用是()。A.合格率
B.能耗
C.成材率#
D.轧机作业率A.控制烟气流量
B.控制除尘冷却水流量
C.调节烟气流量,控制转炉的
-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法是位错后滑移。滑移应在()作用下进行。A.亚应力B.切应力C.扭应力D.交应力
- 下列不属于马氏体转变特点的是()。A.马氏体转变的扩散性#
B.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
C.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D.马氏体转变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
- 当板带钢出现横向二边薄中间厚时可采用()方法改善板型。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法是位错后滑移。滑移应在()作用下进行。A.正弯工作辊B.负弯工作辊C.正弯支承辊D.增加压下量#A.亚应力B.切应力C.扭应力D.交应力
- 板型不良主要的后果是()。A.轧制力增大B.金属塑性降低C.操作困难D.强度增大
- 常见热轧带钢精轧机组中,轧机轧辊为成对交叉布置的轧机称为()轧机。A.CVC
B.PC#
C.WRB
D.HC
- 对热轧产品进行正确的冷却是保证产品的()。可以通过退火热处理工艺消除的加热缺陷是()。连铸坯中心裂纹属于()。A.表面质量
B.化学成份
C.组织性能#
D.尺寸精度A.脱碳
B.过热#
C.过烧
D.氧化铁皮A.表
- 关于改善咬入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下量一定时,增大辊径,容易咬入#
B.减小轧辊摩擦系数,容易咬入
C.辊径一定时,加大压下量,容易咬入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000℃时氧化铁皮相对厚度约为()。转炉脱磷的热力学条件主要有()。按平衡状态或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共析钢组织为:()。A.FeO:Fe3O4:Fe2O3=95:4:1#
B.FeO:Fe3O4:Fe2O3=50:45:5
C.FeO:Fe3O4:Fe2O3=5:
- 板带连轧机轧辊的磨损一般规律是()。按平衡状态或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共析钢组织为:()。控制轧制控制冷却需要控制()。A.传动侧工作辊磨损大,支撑辊磨损小B.工作侧工作辊磨损大,支撑辊磨损小C.传动侧工作辊磨损
- 下列()钢的宽展量最大。A.低碳钢
B.中碳钢
C.合金钢#
- 热轧板带生产中,造成厚度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是()。复吹转炉的底吹供气量,当冶炼中期()时,可以减轻中期炉渣返干现象。A.轧件温度#
B.轧制速度
C.轧制张力A.比前期大
B.比前期小#
C.与前期相同
- 金属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时,其塑性()。A.最差
B.最好#
C.中等
- 抗拉强度一般用表示()。当碳含量不高(<0.2%)时,0.8%~1.0%以下的锰对焊接性能影响不大,当锰含量继续增加时,焊接性能()A.ζb#
B.ζs
C.ak
D.δ变好
变坏#
不变
- 耐热温度最高的换热器是()换热器。连续式板带轧机一般采用()的操作规程。A.陶瓷#
B.耐热钢
C.耐热铸铁A.低温时大压下量
B.高温时大压下量#
C.高速时大压下量
D.高低温压下量平均
- 金属进行塑性变形的外力为1500N,受力的面积为300㎜2,此时金属产生内力,其应力应为()。A.5MPaB.50PaC.5Pa#
- 金属的塑性指标通常用()来表示。A.抗拉强度
B.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C.屈服强度
- 室温时下列()钢种的比重最大。16Mn表示平均含碳量为()之十六,含锰量在1.2~1.6%之间的低合金钢。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D.合金钢A.千分B.万分C.百分D.百万分
- 热连轧生产中轧制规程的核心是()。A.速度制度B.张力制度C.压下制度D.温度制度
- 轧机有效作业率是指()。钙在钢中有如下作用()。A.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
B.理论节奏时间/实际节奏时间
C.计划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A.改善钢抗氢致裂纹性能#
B.改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成分和形态#
C.
- 轧机不轧钢时,各传动部件在其轴承中消耗的摩擦力矩之和是()。大面料烧结时间()分钟。热轧板带生产中,造成厚度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是()。钢液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A.附加摩擦力矩
B.动力矩
C.空转力矩#A
- 连续式板带轧机一般采用()的操作规程。A.低温时大压下量
B.高温时大压下量#
C.高速时大压下量
D.高低温压下量平均
- 在以下氧化性气体中,()对烧损的影响最大。A.SO2#
B.O2
C.H2O
- 列那个因素使轧制压力增大()。A.绝对压下量降低
B.轧辊直径减小
C.摩擦系数降低
D.轧制速度增加#
- 珠光体组织由()组成。均热炉渣是一种常见的洗炉剂,它的主要成分是()。A.铁素体+渗碳体#
B.奥氏体+渗碳体
C.铁素体+奥氏体A.硅酸铁#
B.氧化亚铁
C.碳酸铁
- 下列组织的C%关系是()。双相钢的基体是铁素体相及在铁素体内分布的不连续的()。静态理论模型主要是建立在()基础上的。A.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B.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C.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D.铁
- 双相钢的基体是铁素体相及在铁素体内分布的不连续的()。A.索氏体
B.贝氏体
C.马氏体#
- 为获得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带钢终轧温度控制在()左右合适。A.950℃
B.850℃#
C.750℃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滑随辊径增大而()。终点炉渣的湿润角越大,出钢时()。在以下氧化性气体中,()对烧损的影响最大。A.减小
B.增大#
C.保持不变A.易夹杂
B.不易夹杂#
C.两者没有区别A.SO2#
B.O2
C
- 无头轧制工艺克服了成批轧制和单卷轧制的通病,下列关于无头轧制工艺优点描述中错误的是()。氧枪喷头的作用是()。A.生产超薄带钢和宽薄带钢,拓宽产品大纲而不降低收得率
B.稳定轧制条件,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收
- 带张力轧制时,金属变形区内一点的应力状态为()。()氧化物的熔点最高。A.三向压应力
B.二向压,一向拉#
C.二向拉一向压A.MgO·SiO2
B.CaO·SiO2
C.2CaO·SiO2#
- 增加宽展的方法是()。已知一炉钢出钢前的炉渣含T.FeO为25%,出钢后钢包渣中T.FeO为5%,所使用的高碳锰铁含Mn为67%。如果包内渣中T.FeO的减少都是由于氧化高碳锰铁中的Mn,则减少1吨包内炉渣,可节约高碳锰铁()。A.
- 过冷奥氏体是指冷却到()温度以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A.MS
B.Mf
C.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