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患者男,15岁,鼻唇角正常,颏唇沟略深。前牙Ⅱ度深覆,覆盖4mm,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上颌拥挤4mm,第二磨牙已完全萌出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牙齿支持组织
颞下颌关节疾患
力#
口腔内
- 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性能如下,除外().患者女,13岁,前牙后侧牙间乳头呈球状突起,松软光亮,局部刺激物不明显,探诊未及附着丧失生物相容性好
黏结性能较强
韧性强且耐磨#
色泽与牙近似
含氟可以防龋C
- 布莱克窝洞分类的是根据().不属于丙酮酸酵解终产物的是().窝洞所在的部位#
牙的解剖形态
龋洞发生的部位
不同牙位功能
充填材料性质2,3-丁二醇
乙醇
丁酸
琥珀酸#
异丙醇
- 上颌垫附双曲舌簧矫治前牙反.舌簧加力时间间隔是().成人正畸的施力原则是().每天加力
2~3天
每周#
两周
每月矫形力
较大的矫治力
柔和间断的矫治力#
连续的矫治力
以上都不是
- 无牙下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是().有关颅部的生长发育,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内上
外上
内下
外下#
以上皆错颅骨的生长发育始于结缔组织性质的膜性颅
头部开始形成的时间大约是胚胎第3周
颅部由含脑的颅脑和含面
- 固位形窝洞的制备要求之一为().患者男性,27岁,有癫痫病史,检查见:牙龈增生覆盖牙冠1/2,袋深4~6mm,前牙有移位。洞形应做成浅而敞开
尽量多做倒凹形固位#
单面洞应用鸠尾固位
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
点、线、角清晰
- 窝洞制各时洞缘曲线要求圆钝,其目的是防止().可能造成错畸形的疾病除外().牙组织折裂#
充填体折裂
充填体脱落
继发龋发生
材料的刺激急性腹泻#
颌骨外伤
佝偻病
营养不良
垂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错畸形的疾病
- 对印模材料的要求不正确的是().牙胚的组成().对全身和局部无毒性
凝固快#
弹性好
可塑性大
流动性好缩余釉上皮
成釉器#
牙乳头#
牙囊#
根鞘上皮
- 关于石膏模型,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来自口唇、颊肌和舌肌产生轻力作用于牙齿的阈值是().在15分钟内初凝
1小时基本凝固
24小时完全凝固
24小时其强度达到最高
初凝时不可修整#4小时
6小时#
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 下列哪项不属于TMD患者选择正畸治疗的适应证().患者女性,40岁,左上后牙3天持续胀痛,不能咬物。5个月以来该部位一直食物嵌塞,逐渐加重,要求诊治。查:龋深近髓,有食物嵌塞在内,叩诊(++),探之出血['有致病因素障碍
- 龋最好发于().牙本质的胶原纤维主要为().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
下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Ⅲ型胶原
Ⅳ型胶原
Ⅴ型胶原大量研究已证实牙本质中的胶原主要为Ⅰ型,约占95%,其次为Ⅴ
- 咀嚼运动的动力是().患儿,男,9岁,上前牙外伤8小时后就诊。检查:右上1已萌,松动工,叩痛(+),纵向冠根折断,露髓,舌侧呈游离状。牙齿
上颌骨
下颌骨
颞下颌关节
咀嚼肌#C
- 探诊的要点如下,不正确的为().有关颅部的生长发育,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重点检查龋齿、牙周袋和窦道
必须有支点并且动作要轻柔
防止刺伤软组织和牙周组织
探穿髓孔要用尖头探针探入#
探牙周袋要用钝头专用探
- 舌根的淋巴管汇入().患者男,13岁,面部检查,无明显的异常,覆盖4mm,和开始,磨牙轻远中关系,牙弓无拥挤,上前牙略前突,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有伸舌习惯腮腺淋巴结
颈浅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以上都不是此
- 患者女,13岁,面下1/3稍短,颏唇沟深。前牙Ⅲ度深覆,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上颌拥挤6mm,下颌拥挤6.5mm患者女性,28岁,主诉牙龈长"肿瘤"2个月,瘤体表面糜烂。BE
- 尖牙向远中整体移动,有几个不同的组织反应区().以下哪些是安氏Ⅱ类1分类的表现().1个压力区和1个张力区#
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
3个压力区和3个张力区
4个压力区和4个张力区
5个压力区和5个张力区上前牙唇倾#
上前
- 保持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患者,男,8岁,要求矫治"地包天"。无全身性疾病治疗史。幼儿园时曾有牙痛史但未作治疗。有长期吮咬上唇习惯,有奶瓶喂养史。替牙列,上下第一磨牙萌出,上下前牙已替换,凹面型,结构简单
容易
- 单侧第一乳磨牙与第二乳磨牙的近远中宽度之和().患者男,21岁,下颌呈相对后退位,下颌角大,口唇闭合呈现口唇肌肉紧张。覆Ⅲ度,磨牙远中咬合关系,上颁拥挤4mm,ANB为8°,下前牙略唇倾,Spee曲线曲度3mm与继生恒牙宽度之和
- 咀嚼运动的动力是().患者,男,28岁,近中倾斜阻生,远中颈部可疑龋坏。现拟拔除牙齿
上颌骨
下颌骨
颞下颌关节
咀嚼肌#D
- 功能性下颌后缩的诊断指标().颅底的软骨结合有()上牙弓缩窄
肌位与牙位不一致#
有家族遗传史
有干扰#
上下颌骨形态大小基本正常#蝶筛软骨结合#
蝶颞结合
蝶骨间软骨结合#
蝶枕软骨结合#
筛颞软骨结合
- 黏合剂直接黏合托槽开始运用于().牙周膜的血管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40年代牙龈的血管#
牙髓动脉
上下牙槽动脉分支进入牙槽骨#
上下牙槽动脉进入根尖孔前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