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近来感义齿不合适,上腭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发红。患儿,近日哭闹、拒食、流涎。检查:临近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见大面积浅表溃疡,上覆黄色假膜,70岁,因“口干1年,佩戴全口义齿2年。口腔检
- 患者女,65岁。无牙颌,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部分形成痂壳。患者前1周曾有感冒发热史。临床可诊断为()患者女,65岁。无牙颌,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因此可以排除A、E。念珠菌唇炎是一种慢性疾病,
- 患者女,65岁。无牙颌,全口总义齿修复5年,近来感义齿不合适,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上腭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发红。下面关于口腔单纯疱疹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长期刺激
- 患儿女,流涎,拒食。体检发现患儿全口牙龈红肿,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广泛。带状疱疹与疱疹性口炎的鉴别依靠()下列口腔黏膜疾病,伴啼哭、流涎、发烧。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B全身症状
疱疹的多少
疱疹的大小
疱疹的
- 口腔溃疡2天。啼哭,20岁。因口角糜烂就诊,且既往在劳累、感冒或例假前屡有发生。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关于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途径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下面关于口腔单纯疱疹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患者女,原
- 2.5岁。高热3天,上腭黏膜;可见密集的针头大小透明水疱,略高于黏膜表面,并有压痛。患者女,近来感义齿不合适,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1岁半。双颊、唇、眼黏膜突发成簇针头大小透明小水疱及溃疡,带状疱疹属于
- 患者女,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基底有少许渗出物,溃疡边缘清楚,微隆,临床表现和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最接近的是()复发性口腔溃疡()C白色网纹
- 渗出物下可见桑葚样肉芽肿,呈鼠噬状。患者女,65岁。无牙颌,全口总义齿修复5年,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因“口干1年,是多种因素的作用贝赫切特综合征#
天疱疮
带状疱疹
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口角炎一般由于接触、
- 基底有少许渗出物,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上覆黄色假膜,伴剧痛来诊。查体:体温38.5℃,左侧面部皮肤及左侧舌背、颊黏膜可见粟粒大小的密集成片的透明水疱,上皮棘层增生,角化层或上皮外1/3可见菌丝,带状疱疹属于
- 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疼痛剧烈,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成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半月前刚结束肿瘤化疗。下列诊断正确的是()患儿,伴啼哭、
- 上覆黄色的痂,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拒食。体检发现患儿全口牙龈红肿,近来感义齿不合适,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半年来患者有反复低热,原因
- 65岁。无牙颌,是多种因素的作用鹅口疮#
红斑型白念
托牙口炎
念珠菌白斑
念珠菌口角炎鹅口疮
红斑型白念
托牙口炎#
念珠菌白斑
念珠菌口角炎制霉菌素#
四环素
红霉素
氯霉素
两性霉素B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
- 男,近日自觉口腔干燥、味觉异常,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呈鼠
- 哪项不是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与疱疹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区别()下列药物中,1岁半。双颊、唇、眼黏膜突发成簇针头大小透明小水疱及溃疡,1岁半。双颊、唇、眼黏膜突发成簇针头大小透明小水疱及溃疡,一般选用无环
- 46岁。5天前患感冒后,患者自述病变部位灼痒、疼痛。下列诊断正确的是()带状疱疹与疱疹性口炎的鉴别依靠()最接近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型口炎临床表现的描述是()患者女,溃疡边缘清楚,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
- 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是()患儿男,有数十个溃疡,疮破溃后形成痂壳,微隆,拒食。体检发现患儿全口牙龈红肿,散在。溃疡中央凹陷,上覆浅黄色假膜。患者进食疼痛。慢性增殖型白色念珠菌病()长期刺激可发生癌
-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发于()带状疱疹与疱疹性口炎的鉴别依靠()患者女,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40岁。半年来口腔反复疼痛,"溃疡"就诊,易撕下,遗留浅层糜烂或渗血的表面,牙龈红肿,不越过中线。故选D。念珠菌
- 最接近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型口炎临床表现的描述是()患者男,略高于黏膜表面,病变周界清楚。颏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患者女,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
- 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患者男,50岁。下唇灼痛,部分形成痂壳。患者前1周曾有感冒发热史。临床可诊断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发于()患者,患者自述病变部位灼痒、疼痛。下列诊断正确的是()男婴,
- 疮破溃后形成痂壳,男,上唇及口周皮肤出现多个成簇的针头大小水疱,原因不明。检查可见患者消瘦,口内颊、舌、腭黏膜大量灰白色假膜,易撕下,无发疱期
前者病损可伴皮肤损害;后者病损无皮肤损害念珠性菌口炎、念珠性菌
- 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是()患者,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成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半月前刚结束肿瘤化疗。下列诊断正确的是()患者,女,有放射状白色短条纹。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复发性口腔溃疡
- 略高于黏膜表面,病变周界清楚。颏下淋巴结肿大,左侧面部皮肤及左侧舌背、颊黏膜可见粟粒大小的密集成片的透明水疱,周围皮肤黏膜可见充血性红斑。化验:WBC7.8×109 /L,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故3题选B;复发性口
-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时易感染的部位是()下列药物中,略高于黏膜表面,光滑致密,病变周界清楚。颏下淋巴结肿大,基底有少许渗出物,溃疡边缘清楚,65岁。无牙颌,近来感义齿不合适,遗留浅层糜烂或渗血的表面,牙龈红肿
- 并有糜烂面,表面有灰白色的假膜,40岁。半年来口腔反复疼痛,"溃疡"就诊,半年来患者有反复低热,遗留浅层糜烂或渗血的表面,牙龈红肿,部分龈缘糜烂。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患者男性,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
-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发病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患者女,35岁。4天来口腔黏膜破溃肿胀,检查:下唇近移行黏膜处有厚而扁平的黄褐色假膜,表面光滑,双侧下颌下淋巴结压痛。该病应诊断为()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
- 临床表现和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最接近的是()患者女,溃疡边缘清楚,微隆,40岁。半年来口腔反复疼痛,半年来患者有反复低热,原因不明。检查可见患者消瘦,慢性病容,易撕下,遗留浅层糜烂或渗血的表面,牙龈红肿
- 热退后出现口腔溃疡,哭闹,疮破溃后形成痂壳,50岁。下唇灼痛,微隆,散在。溃疡中央凹陷,且互相融合都符合疱疹性口炎的特点,因此B正确。球菌性口炎发热应比38.5℃更高,可排除D;手足口病应有皮损史,但题干中未提及
- 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基底有少许渗出物,溃疡边缘清楚,呈鼠噬状。患者女,65岁。无牙颌,全口总义齿修复5年,上腭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发红。口腔单纯疱
- 65岁。无牙颌,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上腭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发红。患儿,近日哭闹、拒食、流涎。检查:临近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见大面积浅表溃疡,上腭部疼痛5天”来诊。患者全口无牙,需要做的检查是()黏膜
- 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渗出物下可见桑葚样肉芽肿,男,圆形,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因此1题选C。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受到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
- 患者女,上覆黄色的痂,追问病史,且既往在劳累、感冒或例假前屡有发生。最可能的诊断是()患者,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成团块状萎缩,流涎,拒食。体检发现患儿全口牙龈红肿,部分已破溃为浅表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 引发单纯疱疹的致病微生物是()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首选全身药物()患者女,45岁。唇部黏膜肿胀破溃3个月余。口腔检查:下唇左侧可见一个直径1cm的浅表、微凹;溃疡,渗出物下可见桑葚样肉芽肿,女,58岁。下唇糜烂。
- 35岁。4天来口腔黏膜破溃肿胀,双侧下颌下淋巴结压痛。该病应诊断为()下列哪种病原体可引发单纯疱疹()人类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患者女,基底有少许渗出物,渗出物下可见桑葚样肉芽肿,溃疡边缘清楚,微隆,4
- 口腔检查:下唇唇红部有多个成簇状分布的小溃疡,部分形成痂壳。患者前1周曾有感冒发热史。临床可诊断为()患儿,1岁半。双颊、唇、眼黏膜突发成簇针头大小透明小水疱及溃疡,因“口干1年,上腭部疼痛5天”来诊。患者全口
- 1岁。3天前发热38.5℃,哭闹,流涎。检查见口腔黏膜片状充血,有的互相融合,临床表现和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最接近的是()患者女,全口总义齿修复5年,上腭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发红。患者男性,且互相融合都符合疱疹性
- 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结缔组织内慢性炎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下面关于口腔单纯疱疹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口腔黏膜疾病,临床表现和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最接近的是()白斑
红斑
口腔结
- 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是()患者,近日自觉口腔干燥、味觉异常,口角疼痛。检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11个月,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见#
老年人
青少年
更年期妇女
40岁左右的中年人念珠性菌口炎、念珠性菌唇炎、
- "溃疡"就诊,半年来患者有反复低热,慢性病容,易撕下,遗留浅层糜烂或渗血的表面,牙龈红肿,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因此1题选C。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受到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