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传动螺纹常用()。滑动轴承与轴直接接触的零件,通常称为()以下各滚动轴承中,轴承公差等级最高的是()矩形螺纹
梯形螺纹#
三角螺纹滚动体
轴承盖
轴承座
轴瓦#N207/P4
6207/P2#
5207/P6
- 链传动属于啮合传动,故不会打滑,能保证()为定值可兼作轴向和周向固定,受力较小的是()用箭头标注轮系旋转方向的不正确画法为()如图轴端挡圈固定,其特点是()平均传动比#
瞬时传动比
相对传动比
以上三者都不是
- 某滚子链的标记为“08A-1×86GB12431-83”其中86表示()套筒滚子链“40A-2×96GB12431-83”,其中40A表示()()键适用于定心精度要求高、载荷大的轴毂静连接或动连接。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与齿轮传动相类似,其中()
- 链传动采用多排链传动时,排数一般不得多于4排,其原因是()安装困难
套筒或滚子会产生疲劳点蚀
多排受力不均匀#
链板会产生疲劳断裂
- 与带传动相比较,属于链传动的优点之一是()利用键实现轴毂连接的结构中,定位精度最高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动螺纹是()()联接中,键能在轴槽中摆动,以自动适应毂槽底面,装配方便,尤其适用于锥形轴与轮毂的接
- ()的结构简单,且已标准化,在传动链中最为常用V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导杆机构中,滑块对导杆的作用力方向始终垂直于导杆,其压力角a的大小等于()。套筒滚子链#
齿形链
成形链
都不正确紧边的拉力
带和
- 一承受变载荷的螺栓联接,其静强度足够而疲劳强度不足时,应首先考虑采用()的方法来提高疲劳强度。()平键与轴上键槽的形状相同,键在键槽中固定良好,应用最为广泛轮毂上平键槽一般为通槽,轴的直径为d,轮毂的宽度L一
- 属于摩擦防松的是()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由运动结构简图可知,该传动系统是()曲柄摇杆机构中低副的个数是()以下铰链四杆机构中,()为双摇杆机构。双螺母防松#
焊接防松
止动垫片防松
胶接防松专用
- 链节距越大,引起的冲击、振动也越大。因此高速重载时,表示轮系首、末轮转向()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度比λ<0.4时,其摩擦状态为()要实现两交错轴之间的传动,除了采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以外,可采用()铰链四杆机构中
- 带绕过带轮时,其中长度保持不变的一层,称为(),其它度即为带的基准长度设计承受很大载荷的轴,宜选用的材料是()伸张层
压缩层
强力层
中性层#Q235
35钢
40Cr#
QT800—2铸铁
- 能在高温、低速、多尘、油污等恶劣条件工作时,应采用传动的传动是()下列键连接能构成松键连接的是()带传动
齿轮传动
链传动#
蜗杆传动楔键和半圆键
平键和半圆键#
半圆键和切向键
楔键和切向键
- 带传动中V带是以()作为其公称长度的单对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两齿轮的转动方向()对于外载荷是轴向变载荷的重要联接,螺栓所受总拉力在F‘和F0之间变化,轴承公差等级最高的是()同一根轴的两端支承,虽然承受负载不
- 在V带传动工作时,与带轮轮槽接触是()带的底面
带的顶面
带的两侧面#
带的端面
- 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通常所说的带轮直径是指带轮()的简称对于开式齿轮传动,设计时应按照()设计,而适当增大齿轮的()来补偿磨损对强度的削弱。齿轮传动中,齿间载荷分配不均,除与轮齿变形有关外,还
- 能传递较大功率,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带传动是()以下不宜作为滚动轴承保持架材料的是()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齿轮传动时,由于接触表面裂纹扩展,使表面上小块金属脱落,形成麻点和斑坑,这种现象称为()平带
- 若小带轮转速n1=800r/min,直径DD1=80mm,大带轮直径DD2=200mm,则大带轮转速为()若被联接件之一厚度较大、材料较软、强度较低、需要经常装拆时,宜采用()在V带传动工作时,与带轮轮槽接触是()在双曲柄机构中,已知
- 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来传递。承载能力大,定心精度高,常用于载荷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的联接是()在承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采用空心杆螺栓的作用是()。接合面
- V带是没有接头的环形带,其中性层长度称为带的(),已经标准化在实心材料加工孔时,应选择()。按制动零件的结构特征,制动器一般分为()内周长度
外圆长度
基准长度#
以上都不正确A、钻孔#
B、扩孔
C、铰孔
D、镗孔
- 滑动螺旋传动,其失效形式多为()在传递功率一定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轴的转速越高,其直径()轴径变化处需采用圆角过度,轴的材料为45轴钢,调质处理,齿轮材料为40Cr钢经高频淬火硬度50~55HRC,这时宜采用()定心。在
- 设计V带传动时,选择小带轮基准直径D1≥Dmin,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曲柄摇杆机构中以()为主动件时,会出现死点。用来传递双向转矩的一对切向键,在轴上相隔多少度为宜?()齿轮尺寸参数中,符号df表示的是()使传动的
- 常用来制造带轮的材料是()已知圆柱蜗杆传动的蜗杆头数为3,蜗轮齿数为30,则其传动比为()凸轮机构一般包括机架和()操作机械设备时,操作工人要穿“三紧”工作服,“三紧”是指()HT200#
45钢
40Cr
Q2351/10
3
10#
30
- V带强力层是承受载荷的主体,其中()结构的制造方便、承载能力强,应用广泛帘布结构#
线绳结构
橡胶结构
以上都不正
- 通常所说的带轮直径是指带轮()的简称为使移动后的作用力与原作用力等效,应附加一()。基准直径#
分度圆直径
中径
大径作用力
力矩
力偶#
平衡力系
- 在各种普通V带中,()型V带传递功率最小为了减轻摩擦副的表面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不是正确的措施。单向受力的场合,通常采用的螺纹是()在蜗杆传动中,对于滑动速度v≥4m/s的重要传动,应该采用()做为蜗轮齿圈的
- 普通V带的七种型号中,()型V带传递功率最大如图所示汽车车门启闭机构属于()V带传动两带轮的轴线应()Y
A
O
E#双曲柄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
双摇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相错
平行#
垂直
任意位置
- 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大小的预紧力。如果要以比较小的拧紧力距T来得到所要求的预紧力F´可采用()利用键实现轴毂连接的结构中,定位精度最高的是:()属于摩擦防松的是()材料为45钢的硬齿面齿
- 带传动的包角通常是指小带轮的包角,且要求包角()轮系中的惰轮会影响()采用两个平键连接时,一般设置在相隔()度的位置。在轴的设计中,轴段的长度主要根据轴上零件的()和零件的相互位置确定与V带传动相比较,同
- V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强度计算中,机械零件的需用应力的定义是()。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轮廓曲线位于圆柱面上并绕其轴线旋转的凸轮称为()按制动零件的结构特征,制动器一般分为()紧边的拉力
带
- 存在弹性滑动,不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的传动是()一对受稳定载荷作用并单向运转的齿轮传动,工作时在轮齿根部所受的弯曲应力变化特征可简化为()。装填润滑脂时一般不超过滚动轴承内空隙()的,以免因润滑脂过多而引
- 螺钉联接适用于联接()平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实践证明,带传动传递载荷时,带的弹性滑动发生在()具有一定的补偿两轴偏移和偏斜能力的联轴器,称为()一个零件较厚,经常拆卸
一个零件较厚,不常拆卸#
两
- 传导螺旋的特点是()无法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的是()平带传动要实现两平行轴同方向回转,可采用()传动。用于举升或压紧工作
用于调整或固定零件位置
多为间歇工作,可自锁
传递运动,有精度要求#套筒
圆螺母
轴
- 若大带轮直径DD2=224mm,不考虑滑动率,V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一旦从动轴转速超过了主动轴的转速,两轴会自动分离,这种离合器是()下列失效形式中,则作用在轴上的载荷Fp可近似地取为()。0.36
2.8#
3.2
- 由于带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相对滑动,称为()最常用来调整轴承间隙的方法是()带传动中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是()弹性滑动#
过载打滑
疲劳破坏
以上都不正确调整垫片#
螺纹环
调整螺钉
以上
- V带强力层分帘布结构和线绳结构两种,其中()的弯曲性能好,常用于带轮直径较小的场合帘布结构
线绳结构#
钢丝结构
以上都不正确
- 对于受轴向外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强度计算时()作为螺栓的轴向载荷。下列四项功能中,哪几项()可以通过轮系的运用得以实现。①两轴的较远距离传动②变速传动③获得大的传动比④实现合成和分解运动轴上滚动轴承的定位轴
- V带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DDmin是根据()来查表确定的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称6.8级,其数字6.8代表()关于花键联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滑动轴承设计进行pv值计算,主要
- 若小带轮转速n1=960r/min,大带轮转速n2=384r/min,则带传动的传动比为()机器人ZKRT-300的末端操作器属于哪种类型()。从承受载荷性质来看,心轴()滚动轴承代号7307C表示轴承内径尺寸为()mm()不属于非接触式密
- 以下带传动中,工作应力循环特性r=0.5,工作应力m点位置如图所示,进行安全系数计算时,其材料的极限应力应取()对于要求有综合位移,外廓尺寸紧凑,传递转矩较大,如果两个以上的构件汇交在一处构成回转副时,若出现运动失
- 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2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越小,则()最常用来制造轴的材料是()带传动主要依靠()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 不属于摩擦带传动的是()V带结构中,包布的主要作用是()按操纵方式不同,操纵离合器有()平带
V带
圆带
同步带#承受拉力
承受压力
耐磨#
保护#机械离合器#
电磁离合器#
液压离合器#
气压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