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松闸后的闸瓦间隙:平移式不大于2mm,角移式不大于2.5mm,两侧闸瓦间隙差不大于0.5mm,盘形闸不大于()mm。1
2#
3
4
- 各种车辆的()必须装置碰头。A、前端
B、两端#
C、后端
D、任一端
- JD―1型调度绞车施闸后,闸把正常位置应为()。人员跨越停滞的溜子时,()。水平
向上倾角30~40º#
向下压到底可跳过
可走过桥#
可从溜沿上跨过
- 开绞车前必须先松开手闸,进行()次正反转。5°以上的斜坡小绞车运输,使用Ф≥()mm的钢丝绳。A、1~2
B、2~3
C、3~4#
D、4~5A、10
B、12#
C、14
D、16
- 钢丝绳按机械性能分为:1号、2号及特号,1号用于()。A、升降人员
B、主井提升#
C、混合提升
D、辅助性提升
- 制动装置动作()、可靠。A、灵敏
B、安全
C、灵活#
D、到位
- 每()必须对整个架空乘人装置检查1次。躲避硐深度不得小于()米。A、日#
B、班
C、半班
D、周A、0.5
B、0.7#
C、1
D、1.2
- JBT1200/1028型绞车是滚筒直径为1200mm,宽为1000mm,减速比为()防爆型提升绞车。职能符号只能表达元件的()。1:28#
1:2.8
1:280作用与原理#
简单图形
方向与位臵
- 闸带与钢带连接使用铜或铝质铆钉铆接,铆钉埋入闸带深度不小于闸带厚度的()。盘式制动器的闸瓦间隙一般调定在()mm之间。A、30%#
B、50%
C、65%
D、70%A、0.5-1
B、1-1.5#
C、1.5-2
D、2.0-2.5
- 小绞车峒室(或安装地点)应挂有()。5°以上的斜坡小绞车运输,使用Ф≥()mm的钢丝绳。A、司机岗位责任制和小绞车管理牌板#
B、司机交接班制和小绞车管理牌板
C、司机岗位责任制和司机交接班制
D、司机现场交接班制A
- 斜巷调度绞车司机在()位置操作。提升人员时,兼作行驶人车的的倾斜井巷的()装置处于常开并可靠的锁住状态。A、护绳板后#
B、绞车侧面
C、卷筒前面
D、任何位置A、照明
B、信号
C、跑车防护#
D、保险杆
- 绞车操作工,不准在低于()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开车。A、90%
B、85%
C、80%
D、75%#
- JT―800/630绞车的减速比是()。楔形连接装置的累计使用期限:()。63
30#
80单绳提升不得超过5年#
多绳提升不得超过15年#
单绳提升和多绳提升均不超过10年
单绳提升和多绳提升均不超过15年
- ()是脚踏式制动闸的组成部分。A、叉头
B、制动臂
C、齿条#
D、重锤
- 施闸手柄,活塞,重锤的工作行程都不得超过容许行程的()。0%;
80%;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 松闸时闸瓦与制动盘间隙为0.5-1mm,同一副闸瓦两面间隙应一致,偏差不大于0.1mm。闸瓦与制动盘的解除面积不应小于()%。20
40
60#
80
- 当载车松到斜巷底部时,绞车滚筒上的余绳不得少于()。4圈
3圈#
2圈
5圈
- 钢丝绳有()情形的应当更换。专为升降人员不小于7#
既升降人员又升降物料的小于7#
专为升降物料的小于5#
专为升降人员的小于10
- 绞车地锚固定,地锚数量不少于()根。把勾工负责检查绞车绳头的磨损、断丝情况,其检查范围是:()A、4
B、6#
C、8
D、10A、15米#
B、10米
C、20米
- 用圆木固定的绞车,要保证(),压机柱直径不得小200mm,数量不少于4根底座无裂纹,基座螺丝紧固。护身板()、无变形。A、4压2戗#
B、3压2戗
C、4根压机柱
D、两根压机柱A、完整#
B、结实
C、紧贴
D、放正
- 乘坐架空乘人装置的人员应遵守()规定。钢丝绳断丝端口两侧呈斜插,断头(),称为磨损断丝。A、引起吊杆摆动
B、手扶牵引钢丝绳
C、触及邻近物体
D、坐稳#A、细长
B、扁平#
C、尖
D、尖细
- 楔键和切向键多用于()。传递大扭距和有轴向力处#
不宜拆卸的零件处
没有轴向力处
- 钢丝绳按捻制方向分:()A、右捻绳#
B、左捻绳#
C、同向捻
D、交互捻
- 电器设备紧固件中要求螺母要上满扣,一般螺栓应长出螺母()扣。功率超过()KW的绞车,应选用真空磁力启动器。A、1~3#
B、2~3
C、3~5
D、2~3A、30
B、40#
C、50
D、60
- 架空乘人装置吊杆和牵引钢丝绳之间的连接有()。滚筒上应经常缠留3圈钢丝绳,用以减轻固定处的()。A、可以自动脱扣
B、不得自动脱扣#
C、自动脱扣
D、机械脱扣A、拉力
B、张力#
C、应力
D、压力
- 绞车操作中“三不开”不包括()。A、信号不明不开
B、没有看清上下钩不开
C、启动状态不正常不开
D、有异常响动不开#
- 下列几种气体中属有毒气体的是()A、甲烷
B、一氧化碳#
C、氢气
D、二氧化碳#
- 隔爆电气设备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同时凸凹深度超过()mm时,将造成设备失爆。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A、2
B、3
C、4
D、5#安全管理#
管理
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