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均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墙的材料必须是()。52度的白酒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应划为()。正确#
错误A、难燃材料B、不燃材料C、可燃材料D、不燃或难燃材料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
-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由()部分组成。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火灾危险性属于()类气体。安全疏散技术的应用要充分考虑人员特征因素,包括()。A、
- 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装修材料燃烧性能中的B2级是指()装修材料。正
- 静电的种类有()。影响防火间距的有如下因素()。A、固体静电#
B、粉体静电#
C、摩擦起电
D、气体(蒸气)静电#
E、人体静电#A、火灾蔓延方式B、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C、风速D、相邻建筑物的高低E、消防扑救#
- 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大气条件下()或()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称为高层
- 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区。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下列不属于接闪器的是()。A、18区B、19区C、20区D、21区E、22区A
- 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属于第()类防雷建筑物。《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将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类。A、0区#
B、1区#
C、2区#
D
- 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为()。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高层民用建筑中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A、第一类防雷建筑物B
- 以下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是()。我国现行规范选择()作为确定耐火等级的基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规定单层、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按照火灾危险性分类,爆炸下限为()的
- 防排烟系统可分为()。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属于()类。在火灾过程中,()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火灾发生所产生的烟雾、高温和光辐
- 建筑物防雷,应主要防()。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火灾危险性属于()液体。按照火灾危险性分类,爆炸下限为()的气体属于乙类。A、直击雷B、接地电阻过小C、雷击次数D、雷电感应E、雷电波(流)侵入#A、甲类
B、乙
- 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类。同一房间内,在室内外各
- 地下一层,屋顶为平屋面,其地下室高出地面1.3米,建筑高度为25.2m,则该建筑为()建筑,其建筑层数为()层。()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称为高层
- 某建筑地上1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50m,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上一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二层为商场,三层及以上为住宅,则该建筑应为()。A、一类高层住宅B、一类高层商住楼C、二类高层综合楼D、二类高层商住楼
- 烟气控制的目的是()。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谷物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应划为()。A、为疏散提供安全环境#
B、控制和减少烟气从火灾区域向周围相邻空间的蔓延#
C、为火灾扑救
-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氧指数,材料的氧指数表示材料()的难易程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类。关于划分防火分区应遵循的原则,下列表述不正确
- 可燃气体浓度探测技术,利用()或()作为检测元件。目前常用的嗅敏检漏仪,采用以()为主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作为检测元件。建筑防火的主动技术不包括()。大型商场中央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穿过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
- 目前常用的嗅敏检漏仪,可检测氢、甲烷、乙烷、()等多种可燃气体。据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将高层民用建筑分为()类。按环境条件和状态,爆
- 收到报警信号后,报警控制器应具备立即以()信号向人们发出警报的功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类。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C
- 报警控制器动作后,控制装置发出指令性动作,联动相应的()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下列()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由()部分组成。A、灭火设备#
B、防火隔热设
- 火灾探测技术就是对发生火灾后的某种火灾现象()响应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报警的技术。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场所其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的是()。各类防雷建筑物都应采取防()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A、烟#
B、光
- 火灾发生所产生的烟雾、高温和光辐射,通过()等火灾探测装置进行探测。A、感烟#
B、感温#
C、感光#
D、图像#
- 水平防火分区即为阻止水平方向火灾蔓延,一般是采用()等分隔物来达到防止火焰通过的目的。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分为()种。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种类别。对建筑火灾影响较大的方面主要有()。A、防
- 防火分区包括()防火分区。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将高层民用建筑分为()类。高层民用建筑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大于()平方米。丁、戊类
- 除采用耐火楼板进行竖向分隔外,对建筑物外部的竖向防火通常采用()等技术手段。一栋高层综合楼,屋顶为平屋面,局部设有电梯房,从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为31.50m,到女儿墙顶部的高度为32.80m,到水箱间顶部屋
- 影响防火分区面积的因素有()等。民用建筑层数的计算可将下列()不计入建筑层数内。A、建筑类型#
B、使用用途#
C、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D、可燃物数量及种类#
E、排烟设备以及报警、灭火设备的配置情况#A、地下室、
- 影响防火间距的有如下因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属于第()类防雷建筑物。一般说来,以木柱、木屋架承重,砖石等不燃材料为墙的建筑物可视为()耐火等级建筑。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火灾危险性属于()类
- 在划分防火分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其目标就是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
- 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措施有()。某高层住宅,高度96米,每一楼层层高6米,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其防火设计层数应为()层。以下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是()。A、喷涂钢结构防火涂料B、包轻质不燃材料C、用自动喷水
- 对于某一建筑物应选择哪一级耐火等级,应由建筑物的如下因素来确定:()。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时,该厂房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火灾危险性。A、使用性质B、规模C、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D、开发商#A
- 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其目标就是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规定单层、多层民
- 安全疏散技术的应用要充分考虑人员特征因素,包括()。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是由()、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的。防雷装置中的接地装置的作用是向大地()泄放雷电流,使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至过高。《建筑设计防火
- 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途径和原因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的()将其分为一、二两类。A、未设适当的水平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B、洞口处的分
- 下列属于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的是()。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Ⅱ类爆炸性气体,按其引燃温度的高低分为()组。A、疏散楼梯
- 在有爆炸危险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在()mJ以下的场所,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鞋、工作服。下列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有()。A、0.5
B、0.25#
C、0.15
D、0.35A、高度超过24米m的医院的门诊楼#
B、高度超过24米m的高
- 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有()。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是由()、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的。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目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规定单层、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同一房间内,在室内外各种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造成火势向上蔓
- 各类防雷建筑物都应采取防()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A、直击雷#
B、球雷
C、雷电感应
D、静电
- 对建筑火灾影响较大的方面主要有()。从特定的角度说,()技术是消防技术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下列方法中,()不是钢结构保护技术。A、烟囱效应#
B、火风压#
C、孔洞蔓延#
D、从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规定单层、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下列方法中,()不是钢结构保护技术。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