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海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海岸地形测量上交资料内容包括()海图的数学基础包括()等内容。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时,下列()要求是正确的水深测量#
海岸地形测量#
测定海底物质#
获取航行障碍物#A、着墨原图#
B、
- 测点间距一般为()Cm,海底地形编绘显著地段应适当加密,海底平坦或水深超过20m的水域可适当放宽。()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大于(含)1:10000比例尺得海岸地形
- 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形特征和海水的深度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图上为()Cm。比例尺大于()的图上,应注出深度基准面的名称和深度的计量单位。A、小于1C、m
B、1~2C、m#
C、0.25C、
- 依测量精度要求和覆盖率的不同,共定义了()中测深等级。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按照《中国海图图式》规范规
- 当比例尺大于()万时,而制图资料、电子海图和定位系统三者坐标系不一致时,在在制图生产与海图使用两个环节上均应进行坐标改算。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方法主要采用()方法海图编绘是指制作海图和出版原图的过程,一般
- 在比例尺大于()万图上,一般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貌,缺乏资料时,也可以用山形线表示。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包括()技术总结的内容包括()海图上表示助航标志的基本要求是()干出滩的面积较大时,干出高度一般以图
- 深于50m的海区的水深注记的密度(以图上相邻水深注记的间距表示)为()。我国以()作为测深基准面。当有海草及其他植被覆盖海底的海区,必须用()测深。A、10~15mm
B、12~20mm
C、18~30mm#
D、8~10mm平均海水面
大
- 以下可以用来作锥化操作的修改器有().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条()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锚地、停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
- 当岛屿面积小于()的图上直径时,不表示海岸性质。海道测量的主要设备包括()。当有海草及其他植被覆盖海底的海区,必须用()测深。海图上表示助航标志的基本要求是()A、2mm
B、3mm#
C、5mm
D、7mmA、多波束声纳
- 航海图的命名方法是以()。近海水域的海图比例尺一般不得小于()()的平均海面,一般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几何水准测量法转测获得。海图的内容可归结为下述()要素。海图的内容可划分为()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
- 世界海洋总图与大洋总图采用()位数字编号。利用()方法进行高程测量,一般包括下列工作()海图制图成果实行三级审校,下列()属于作业部门质检员审校的内容。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貌特征和
- 比例尺大于()的图上,应注出深度基准面的名称和深度的计量单位。我国以()作为测深基准面。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公里技术总结中总述的内容包括()编制航海图时,按照《中
- 航海图一般采用()投影。()的平均海面,一般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几何水准测量法转测获得。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尽量吻合,偏离时其偏距1:5000、1:10000测图不得超过()m。领海基线是沿海国划定领海宽度起算的界
- 小于1:10000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基本原则是()。利用()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对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
- 总图的比例尺一般小于()。航海图一般采用()投影。海岸带地形测量中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使用水铊探测底质,只允许水深在()m以下,且必须与定位同时进行。A、1:100万
B、1:200万
C、1:300万#
D、1:500万A、
- 大于(含)1:10000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2000大比例尺海图时,最低平面控制基础为()。小于1:10000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航海图的命名方
- 锚地、停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底质复杂海区,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平方厘米一个点。海洋控制点按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布测,采用GPS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环外的独立边长,两时段观测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
- 水深在100m以内的海区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平方厘米一个点。海洋控制点按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布测,采用GPS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环外的独立边长,两时段观测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弦
- 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对于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海图测图,测定定位系统的岸台、基准台和检查的天线杆位置,应该按()定位精度测定。A、1Cm
B、1.5Cm
C、2.0Cm#
D、3Cm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
- 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在()海区,一般选择大潮日期作为一次24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当水深超过(含)()米时,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改正。测图点可采用
- 当水深超过(含)()米时,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改正。航海图的图幅形式包括()海图编绘作业中,()应进行计算和展绘。海图要素综合制图中,水深注记一般呈()分布。A、100
B、200#
C、300
D、500A、整幅图#
B、主附图#
- 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对于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海图测图,测定定位系统的岸台、基准台和检查的天线杆位置,应该按()定位精度测定。根据确定平均海面使用的观测数据的时间
- 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比例尺大于()的图上,应注出深度基准面的名称和深度的计量单位。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
- 对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根据确定平均海面使用的观测数据的时间长度,平均
- 对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应埋设再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况。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声纳
- 在()海区,一般选择大潮日期作为一次24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水深测量中,小于1:100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m。用闭合导线方法测量二级海控点时,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公里当必须利用
- 在()海区,一般选择回归潮日期作为一次24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热能来源是()。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的平均海
- 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应每隔()观测一次,整点时必须观测。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时,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为()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可以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同步改正法
- 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和水尺等设备的沿岸验潮站进行水位观测,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扫海测量的主要手段有()A、1Cm
- 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海图的数学基础包括()等内容。编制航海图时
- ()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对于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海图测图,测定定位系统的岸台、基准台和检查的天线杆位置,应该按()定位精度测定。海控一、二级点布测
- 利用()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航海图一般采用()颜色印刷出版。航海图的图幅形式包括()海图编绘是指制作海图和出版原图的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工作
- ()应埋设再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况。水深测量中,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m。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
- 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公里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下列()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补测。海道测量的主要设备包括()。海道测量项目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的平均海面,一般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
- 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且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依据现行《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规定,比例尺大于1:300万的航海图、港湾图用()位数字分区编号。航海图编绘时,一幅图上
-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条水深测量中,小于1:100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m。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航海图一般
-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公里在水深测量中,1:2000比例尺测图时要求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mm。水深测量中,大于1:5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
- 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度带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海岸地形测量应上交的成果资料有()。A、1.5
B、3#
C、6
- 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当岛屿面积小于()的图上直径时,不表示海岸性质。测点间距一般为()Cm,海底地形编绘显著
-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时,测深范围Z为(50,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为()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且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航海图一般采用()投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