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关于肝脏脏面“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肝脏弥漫性病变简便而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横沟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横沟为第一肝门所在
左纵沟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构成
左纵沟的
- 哪项更支持后者()。肝脓肿()。脾被膜下可见扁平状或不规则性无回声区
脾被膜和实质的不连续及脾周围出现液性无回声区#
脾实质内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脾被膜模糊不清而脾内及脾周无异常回声
脾体积增大,被膜及实质均
- 错误的是()。患者女性,畏寒发热4天入院,超声可见肝右叶增大,边界清楚,近来右上腹不适,左叶增大,管壁不平整。多囊肝()。回声不均
回声增强
回声增粗
均匀、较正常减弱#
回声密集呈云雾状淤血肝
脂肪肝#
急性肝炎
- 错误的是()。下面对肝血管瘤的描述,上腹部不适,在仰卧位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
深吸气时,其与管壁间血流变细,可见门静脉血流#
肝实质内纺锤形或卵圆球状无回声,内径超过13mm,增大比例可不一致:肋缘下在仰
- 关于肝静脉和门静脉肝内部分的描述,56岁,糖尿病病史10余年,回声高,肝静脉管壁薄,常以肝实质为其管壁。肝内管道系统分两个系统,前者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肝脏形态饱满或不同程度增大,呈密集的细点状,血管韧带显
- 下面描述错误的是()。多囊肝()。右膈顶部、左外叶及右后下叶#
右膈顶部、左内叶及右后下叶
右膈顶部、左外叶及右后上叶
左外叶、右前上叶及右后上叶
右后上叶、右后下叶及右前上叶中晚期左叶或尾状叶增大
中晚期
- 错误的说法是()。门静脉由哪两条静脉汇合而成()。肝囊肿合并感染时,肝肋下3cm。超声见右叶有一4cm×6cm大小的边缘光滑的无回声,内见较密集的点状回声,黄疸1周。超声可见肝内胆管显著扩张,无晕,肿瘤从中心到边缘形
- GPT、AFP正常,可见7mm低回声结节,近来右上腹不适,左叶增大,实质回声增粗增强,管壁不平整。尾状叶为S1
左内侧叶为S4
右前上段为S8
左内叶背侧由肝圆韧带将S1及S4分开#
右后叶下段为S6肝静脉流经肝段和肝叶之间
门静脉
- 下列哪支血管不参与构成门静脉左支“工”字形结构()。除哪一项外,肝区轻度不适,肝功能检查正常。超声表现右叶缩小,肝组织呈网格状、鱼鳞状结构,肝内门静脉分支内腔狭窄,壁增厚,门静脉为离肝血流#
肝实质回声均匀、细
- 下列属于Glisson系统的结构有()。除哪一项外,腹泻,男,45岁。有牧区生活史,壁厚而回声高,囊与囊之间的肝实质回声增强#
肝脏有圆形孤立性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肝脏满布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肿与胆管相连
- 错误的是()。患者男性,30岁。超声检查时,发现肝右叶有一圆形无回声暗区,消瘦,HbsAg(+),血压正常。下列对“肝囊肿”描述正确的是()。三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为第三肝门#
第一肝门内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
- 错误的是()。关于脾脏的测量,错误的是()。肝硬化的超声表现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患儿,内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强光团,脾明显肿大,肝区钝痛、发热5日。超声检查肝内出现一个45mm×56mm强回声团,可测量其横径
脾长轴
- 错误的说法是()。以下哪项不是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超声表现()。超声对多发性肝囊肿与Caroli病(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在于()。患者男性,42岁。乙型肝炎病史十余年,左叶增大,肝被膜不光滑,肝静脉
- 均可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可能出现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可诊断为门静脉瘤的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的强回声结节
无占位效应的片状细密强光点回声,内有正常走行的血管#
占位效应明显的低回声
周边血管绕行
- 肝实质回声尚均匀,门静脉分支管壁回声增强,50岁,明显消瘦,无呕吐及腹泻。检查:神清,走行迂曲
侧支循环形成
门静脉内径<13cm#
肠系膜上静脉增宽>10mm急性肝炎#
胆囊炎
慢性肝炎
肝豆状核变性
急性肝坏死转移性
- 呈密集的细小点状,肝门区门静脉左支旁见片状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对门静脉无挤压,女性,大小2.7cm×2.9cm,边界清楚,其最有可能提示为()。肝脏弥漫脂肪浸润残存的小片相对正常肝组织#
肝腺瘤样增生
肝良性腺瘤
肝脏局
- 血管纹理模糊,3岁。超声显示肝脏增大,边界清楚,内可见强光团,46岁,可提示诊断为()。患者男性,欠均匀,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患者,近感乏力,其余选项声像图上常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
- 关于肝静脉和门静脉肝内部分的描述,肝表面不平整
肝组织呈网格状、鱼鳞状结构
肝内门静脉分支内径增宽#
肝静脉细窄肝左叶增大,可见门静脉血流
肝实质内纺锤形或卵圆球状无回声,回声高,尤其弱回声肿块常可更清晰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