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桥梁、涵洞应考虑()和灌溉等综合利用。A、排洪#
B、排水
C、排污
- 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防护、公共安全等设施,必须()。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站内正线300km/h<v≤350km/h为()。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
- 涉及营业线施工时,须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须保证(),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6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铁路应根据沿线的()、地质
- 施工完毕应当及时()现场,且必须保证(),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6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台原则上应独立设置。高速铁
- 建设单位应当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隧道内空气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设置(),瓦斯隧道还应设置必要的瓦斯监测设备。未设好防护,()
-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为()。A、资历
B、资格
C、资质#A、4600mm
B
- 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
- 当洪水漫到路肩时,列车应按有关规定限速运行。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区间正线250km/h<v≤300km/h为()。桥梁、涵洞应考虑()和灌溉等综合利用。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高速铁
- 遇有落石、倒树等障碍物危及行车安全时,司机应立即停车,排除障碍并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继续运行。铁路局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应按规定组织专项检查。对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隧道断面面
- "故障处理后需要现场看守时,设备管理单位应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提出本线及邻线行车限制条件,并按规定设置防护。"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安全线与其
- 抢修作业时,邻线列车接近前,防护人员通知现场作业负责人停止作业。作业机具、材料等不得侵限且严禁摆放在两线间。正确#
错误
- 施工负责人接到调度命令,确认施工起止时刻,设好停车防护后,方可开工,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并进行()。加强()的设备检查,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强化降雨量和洪水位警戒制度
- 封锁区间施工时,施工负责人应确认已做好一切施工准备,按批准的施工计划(临时抢修施工时除外),由驻调度所(驻站)联络员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内登记。列车调度员应保证施工时间,并及时发出实际施工调度命令。发
- 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区间正线250km/h<v≤300km/h为()。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要求。在天窗时间外,并做好()后再检查。当设备发生故障,需在双线区间的一线上道检查、处理设备
- 铁路应根据沿线的风速、降雨量、降雪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质条件以及线路环境、设计速度等情况,建立相应的()对风雨雪、地震灾害和异物侵限等实时监测报警或预警。A、报警
B、预警
C、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
- 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m长定尺的60kg/m钢轨。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500
200
100#A、限高标志#
B、限宽标志
- 线路状态未恢复到准许放行列车的条件,禁止撤除防护、放行列车。施工维修防护的设置与撤除,由施工负责人决定。涉及营业线施工时,须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须保证(),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线
- 各作业单位施工、维修作业完毕后,须及时向驻调度所(驻站)联络员报告。驻调度所(驻站)联络员办理销记手续。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为()。路基两侧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铁路用地,保证路
- 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区间正线250km/h<v≤300km/h为()。在需要进行防暑工作的行车人员()等重要生产房屋,应设有降温设备。铁路用地分为()。A、4200mm
B、4400mm
C、4800mm#A、调度室、#
B、值
- 在需要进行防暑工作的行车人员()等重要生产房屋,应设有降温设备。A、调度室、#
B、值班室
C、较大车站的生产车间#
- 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区间正线200km/h<v≤250km/h为()。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为()。隧道内空气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设置(),瓦斯隧道还应设置必要的瓦斯监测设
- 建立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定期考核鉴定制度。对经考核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及时调整其工作岗位。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站内正线300km/h<v≤350km/h为()。为满足检修需要,应建立检修
- 凡影响行车的施工、维修作业,都必须纳入天窗,不得利用列车间隔进行。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区间正线250km/h<v≤300km/h为()。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站内正线250km/h<v≤300km/
- 股道编号,尽头式车站,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开始顺序编号,如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台原则上应独立设置。高速铁
- 必须在正式值乘、值班人员的亲自指导和负责下,优先采用综合维修模式,并应坚持()的原则,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岔出现伤损或病害时,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或更换。建设单位应当会同相
- 道岔编号,从列车到达方向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隧道内空气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设置(),瓦斯隧道还应设置必要的瓦斯监测设备。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在设计建(构)筑物或设备时,
- 股道编号,单线区段内的车站,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以上铁路无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m。路基两侧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铁路用地,保证路基稳定,
- 铁路土地利用规划应依据铁路发展规划以及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
- 遇发生影响行车的设备故障(列车设备故障除外)时,原则上应先处理故障,后组织行车。设备故障暂时无法修复,确需组织行车时,应根据有关行车限制条件组织行车。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站内正线300km
- 声屏障应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维护。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站内正线250km/h<v≤300km/h为()。安全线与其他线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为()。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检算
- 声屏障设置应符合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安装强度须保证运输安全,并满足铁路设施检修和维护的要求,不得影响其他行车设备的安全运行。铁路技术设备应保持完整良好状态。根据()。铁路用地分为()。正确#
错误A、设备变
- 电务、车务、供电等部门因作业需要设置作业门时,按照“谁使用,谁申请,谁管理”的原则,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铁路局栅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站区内还需经车务部门批准,经与栅栏设备管理单位及属地铁路公安部门办理书面手续
- 防护栅栏的设备管理由工务部门负责,治安管理由铁路公安部门负责。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防护、公共安全等设施,必须()。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
- 站内可设置平过道。高铁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曲线部分曲线地段线路中心线间水平距离()。铁路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应实现(),严格责任制和检验制,坚持以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
- 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接入正线时应设置安全线,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防护、公共安全等设施,必须()。安全线与其他线线路中心线间的
- 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不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高铁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曲线部分曲线地段线路中心线间水
- 紧固装置采用紧固器,加锁装置采用勾锁器。区间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区间正线250km/h<v≤300km/h为()。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直线部分站内正线250km/h<v≤300km/h为()。铁路用地应按地界
- 路基宜优先采用有利于环保的植物(以灌木为主)保护,植物选择应根据当地条件、种植目的及经济适用性等确定,以优良的乡土植物为主。铁路区间线路最大曲线半径为()。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修建各种建(构)筑物等设施,
- 在路基范围内埋设电缆和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及排水等设施的正常使用。隧道内空气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设置(),瓦斯隧道还应设置必要的瓦斯监测设备。正确#
错误A、人工通风
B、机械通风#
- 250km/h及以上区段双线不应小于()m,单线不应小于1.5m。隧道断面面积应满足旅客()要求,衬砌、洞门结构、洞口仰坡、轨下基础应安全稳定,并具备良好的防排水系统。桥梁、涵洞应考虑()和灌溉等综合利用。铁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