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弹条紧固状态(WJ-7、WJ-8、300-1型扣件),每半年检查1遍,每公里连续抽查()个。高速铁路曲线未被平衡欠超高一般应不大于()mm。高速铁路正线设计行车速度350km/h区段,最小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m。高速铁路,线路
- SFC型扣件弹条扣压状态,每半年检查1遍,每公里连续抽查()个。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凸形挡台周围填充树脂厚度不应小于()mm。5030#
40
50
60
- 对未处理的Ⅱ级伤损处所每()检查1遍。高铁线路车间管辖线路长度以营业里程()km左右为宜。季度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 扣件安装状态、部件缺损、预埋套管等,每()年检查1遍。半
- 无砟道床静态检查每()年1遍。半
- 对重点病害或轨道不平顺地段,应使用()、轨道检查仪进行检查。高铁线路车间管辖线路长度以营业里程()km左右为宜。轨道测量仪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 轨道几何尺寸静态检查每年不少于()遍,重点地段应加强检查。1
- ()负责对线路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并作好详细记录,掌握线路设备状态及变化规律。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mm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工务段0.5
1.0#
1.5
2.0
- 对Ⅳ级偏差处所,或Ⅲ级偏差且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处所应立即()。限速
- 对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处所,应及时分析原因,安排()。整修
- 对Ⅲ级及以上偏差处所,应及时安排()。临时补修
- 对轨道质量指数(TQI)超过管理值的区段和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应安排()。岔后到发线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mm,顺坡率不应大于2‰。道岔可动心轨与翼轨间隙超过()mm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经常保养
- 工务段应设专人对动态检测结果进行(),并进行必要的现场复核,编制月度动态检测分析报告,以指导线路维修作业。全面分析
- 综合检测列车检查发现Ⅲ级及以上偏差或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时,检测单位应立即通知()。铁路局
- 应采用巡检设备检查线路设备状态,每半年不少于()遍。在地面沉降地段、软土路基等特殊地段,高程控制网复测周期不宜超过()年。1一#
二
三
四
- 工务段应使用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添乘检查线路,每月至少()遍。2
- 综合检测列车每()天检查1遍。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混凝土裂缝宽度不得大于()mm。10~150.1
0.2#
0.3
0.4
- 动车组应安装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每天至少对线路检查()遍。1
- 道岔结构及连接零件巡视每周不少于()遍。一
- 道岔、调节器、大跨桥梁、过渡段和沉降等重点地段的线路设备,应在昼间进行巡视,每年应不少于()遍。一
- 动态检查应以()和探伤车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综合检测列车
- 线路检查应坚持“(),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结构检查与几何尺寸检查并重”的原则。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混凝土裂缝宽度不得大于()mm。动态检查为主0.1
0.2#
0.3
0.4
- 公里标和半公里标实际位置应在()或无砟轨道底座上做标识,标识位置应正确。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厚度不应小于()mm。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接缝现浇混凝土与轨道板间离缝不得大于()mm。钢
- 警冲标应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离为()m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办法加宽。4
- 隧道地段,公里标和半公里标设置在()。高速铁路,临时插入短轨的线路允许速度不得大于()km/h。边墙上120
160#
200
250
- 站内无接触网支柱地段,公里标和半公里标,按标准式样标注在()。高铁线路车间管辖线路长度以营业里程()km左右为宜。站台侧面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 有接触网支柱地段,公里标和半公里标设置在距实际位置最近的()。接触网支柱上
- 公里标和半公里标,安设应()、可靠。牢固
- 调节器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6
- 线路标志应设在本线列车运行方向的()侧。左
- 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m。500
-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7
- 桥梁地段应在()设置。固定支座上方
- 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均匀布置。高速铁路,线路上临时插入的短轨,不得短于()m,并不得连续插入,且必须尽快恢复。牢固6#
10
12
20
-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可采用仪器观测或()测量。弦线
- 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可采用()等检测设备测量。道岔护轨轮缘槽标准宽度为()mm,容许误差为-1~+3mm。钢轨应力检测仪40
42#
45
50
- 无缝道岔应以单组或相邻多组一次锁定的道岔及其前后()m线路为管理单元。200
- 无缝线路维修管理应以()锁定的轨条为管理单元。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mm,应及时更换。一次1
2
3#
4
- 胶接绝缘接头宜采用()胶接。现场
- 胶接绝缘接头与焊接接头间距不应小于()m,道岔间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2m。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