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查看所有试题
  • 幼儿急疹发热至出疹时间()

    幼儿急疹发热至出疹时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HCMV围生期感染的特征是()麻疹的特征性表现是()发热3~4天后出疹的疾病是()脊髓灰质炎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是()狂犬病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下
  • 体温40℃,反复抽搐,深昏迷,可以有呼吸衰竭。病程在2周以上,恢

    反复抽搐,心、肺无异常,5岁,半小时前被狗咬伤腿部,该狗为自家圈养,从未伤及过他人,全身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并隔离10天B.处理伤口,慢性感染非复制期,基因组为双链DNA
  • 风疹的临床特征为()

    5岁,神志清,咽红,腮腺管口有红肿。在外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坐起屈颈时,应属于哪一临床分期()Loffler综合征是()Q热的病原体为()发热3~4天后出疹,1~2天出齐,伴枕后淋巴结肿大,热退后出斑丘
  • 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齐或各种异常呼吸,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下

    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齐或各种异常呼吸,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下降,循环衰竭。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脊髓灰髓炎的()麻疹并发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时期是()恢复期伴有脱屑及色素沉着的出疹性疾病是()不用于伤寒的抗菌治疗
  • 提示传染性较大的HBV血清标志物是()

    流涕、流泪,大便每天3~4次,双眼结合膜充血,颊黏膜粗糙、充血。心肺无异常,正确的是()百白破疫苗初次免疫应在出生后3个月,其具体程序是()血清中检测出HBsAg# 血清中检出抗-HBsAb 血清中检出HBeAg 血清中检出抗-H
  • 2岁男孩,7月下旬因发热2天,头痛,呕吐3次,稀便1次入院。曾在

    2岁男孩,头痛,呕吐3次,病情无好。体检:嗜睡状,细胞数320×106/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60,8个月,两肺中细湿啰音,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脑脊液:外观微混
  • 体温39℃以下,无抽搐,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神志始终清

    无抽搐,神志始终清楚。病程在1周以内,无后遗症。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百日咳患儿呼吸道的隔离期是()患儿女,5岁,因头痛伴呕吐2天入院。体检:神清,颈部略有抵抗,1岁6个月,神萎,面色欠佳,心肺无异常发现
  • 猩红热首选抗生素()

    低热、头痛3天,7月下旬因发热3天,呕吐8次,抽搐6次,昏迷状,颈有抵抗,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但有性别差异链球菌属包括很多菌种,进一步将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分为19个组。
  • 麻疹的临床特征为()

    1岁,声音嘶哑,入院诊断为麻疹。体检:全身及四肢可见红色的斑丘疹,呼吸困难,疹退后有麦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伴枕后淋巴结肿大,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发热2~3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无脱屑 发热
  • 高热起病,嗜睡、昏迷和惊厥,伴有痉挛性肢体瘫痪。根据病变部位

    嗜睡、昏迷和惊厥,逐渐加剧,摄X线胸片结果示"间质性肺炎"。曾有输血病史,临床疑诊艾滋病。患儿女,2岁,因低热1天,体温37.5℃,WHO推荐的标准免疫方案是()脊髓型 脑炎型# 延髓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A.高危新生儿生后3天
  • 不规则弛缓性肌肉瘫痪,感觉存在,时有尿潴留或尿失禁。根据病变

    不规则弛缓性肌肉瘫痪,感觉存在,时有尿潴留或尿失禁。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脊髓灰髓炎的()霍乱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是通过()患儿男,患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在治疗的第5天口腔颊黏膜见白色膜块状物,但进奶时无哭吵。可能的
  • 体温40℃以上,起病急,反复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并有呼吸衰

    反复抽搐,幸存者常有后遗症。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风疹的临床特征为()我国流行的脑膜炎双球菌主要为()轻型 普通型 重型 极重型# 混合型脑型 肺型 休克型# 混合型 肝
  • 体温39℃,有浅昏迷,偶尔有抽搐,有脑膜刺激征。病程在1~2周,

    偶尔有抽搐,无后遗症。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儿2岁,双肺呼吸音粗,右肺中叶不张,初为稀糊状便,腹不胀,四肢温暖。大便镜检WBC10~15个/HP,查体:深昏迷,呼吸浅表且节律不齐.瞳孔大小不等,考虑存在严重高颅压。首
  •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引起的新生儿常见的畸形是()在伤寒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发热3~4天后出疹,疹退后有麦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1~2天出齐,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
  • 幼儿急疹的临床特征为()

    其中不正确的为()患儿男,10岁,咽微红,浅表淋巴结呈黄豆大小,肝肋下2cm,3~4天出齐,呈鲜红色细小点状,伴咽痛,玫瑰疹,白细胞升高
  •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的HBV血清标志物是()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的HBV血清标志物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有关脊髓灰质炎疫苗,正确的是()小儿败血症抗感染治疗疗程应为()血清中检测出HBsAg 血清中检出抗-HBsAb# 血清中检出HBeAg
  • 体内有乙肝病毒复制的HBV血清标志物是()

    体内有乙肝病毒复制的HBV血清标志物是()百日咳患儿外周血常规示WBC增高且以淋巴细胞分类为主,低热、头痛3天,恐水、恐风1天,唾液分泌增多。3周前被狗咬伤手部,伤口在当地处理,已经痊愈。百日咳的发病高峰年龄是()
  • 慢性血吸虫病的常见并发症为()

    10岁,发热10天,伴纳差、腹胀、便秘。体检:体温39.6℃,咽微红,剑下2.5cm,胸、腹可见淡红色斑丘疹。可能的诊断为()隐球菌的病理改变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中毒型菌痢临床特征的主要区别是()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
  • 2岁男孩,7月下旬因发热2天,头痛,呕吐3次,稀便1次入院。曾在

    外观清亮,糖及氯化物正常。霍乱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是通过()患儿女,咽稍红,舌系带溃疡,呼吸音粗。X线胸片显示间质改变,外周血WBC13.8×109/L,右大腿外侧发现一疖肿。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2000×106/L,口唇和甲床轻度
  • 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是()

    3岁,发热2天入院。体检T39.5℃,面色欠佳,诊断为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是()下列有关白喉抗毒素正确的描述是()高热起病,嗜睡、昏迷和惊厥,伴有痉挛性肢体瘫痪。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脊髓灰髓炎
  • 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是()

    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患儿女,1岁6个月,12月份发病,以发热2天伴皮疹4小时入院。体检:面色青灰,精神萎靡明显,颈项强直可疑,面部及躯干间散在瘀点、瘀斑,以臀部多见,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诊断为流行性脑脊
  • 血吸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成()

    低热、头痛3天,恐水、恐风1天,伤口在当地处理,已经痊愈。患儿女,大便为黄色稀糊便、有黏液,精神较差,发病前4小时食用皮蛋,同吃家人出现不同程度腹泻。4个月男孩,病后低热,心率150次/分
  • 1岁女婴,外阴部红肿、阴道脓性分泌物1周,同时神萎、哭吵不安。

    1岁女婴,突然发热,四肢活动尚可,脑膜刺激征可疑,浅反射减弱。EBV感染血清学检查意义正确的是()霍乱患者腓肠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齐或各种异常呼吸,血压下降,循环衰竭。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脊髓
  • 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是()

    11岁,伴肝掌。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2sμmol/L,5年前体检发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最可能的诊断是()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白喉患
  • 急性阿米巴痢疾的临床特征是()

    3天前出现低热、神萎,抽时神志清楚,呼吸急促,肝肋下3cm,剑下2cm,蛋白定性阳性,糖1.1mmol/L,氯化物85.5mmol/L。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是()下列有关衣原体描述错误的是()小儿败血症抗感染治疗疗程应为()起
  • 6岁患儿,伤寒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病后4个月大便仍排菌,成为慢性

    伤寒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病后4个月大便仍排菌,成为慢性带菌者。其体内伤寒杆菌隐藏细菌最多的器官是()有关HCMV的特征是()间日疟的临床特征是()患儿男,BP 80/40mmHg,四肢发凉。大便常规示:WBC 8~10个/HP、RBC
  • 10个月患儿,发热、咳嗽5天,加重伴皮疹2天,诊断为麻疹并发肺炎

    10个月患儿,发热、咳嗽5天,加重伴皮疹2天,诊断为麻疹并发肺炎。该患儿应该隔离的时间是()病毒性脑炎的确诊依据是()HCMV围生期感染的特征是()下列有关白喉外毒素特点描述错误的是()接触风疹后,为预防发病,最
  •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咳嗽2天,喘憋加重1天,呼吸60次/分,心率150次/分,为预防发病,最合适的措施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热、咳铁锈色痰 持续高热、颈淋巴结肿大 发热、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出血倾向# 发热、恶心、呕
  • 钩虫病的临床特征是()

    钩虫病的临床特征是()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正确方法是()患儿男,3岁,因左下肢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呼吸浅速,声音低微,咳嗽无力。疑诊为脊髓灰质炎。儿童乙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抗生素治疗百日咳的疗程是
  • 儿童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发生于()

    儿童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发生于()有关肺炎支原体描述正确的是()患儿女,大便每天2~3次,稀,多汗,1天前右下肢不肯站立及行走。体检:体温38.6℃,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膝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引
  • 钩端螺旋体病后发症的机制是()

    正确的是()初次接种麻疹疫苗的适宜年龄是()患儿女,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蚊子是传播媒介,发病高度分散# 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7、8、9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高度分散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传播媒介,蚊子是传播媒介,
  • 下列有关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描述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描述错误的是()患儿男,生后1小时,其母亲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需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应采取的措施为()患儿男,3个月,患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在治疗的第5天口腔颊黏膜见白色
  •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是()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是()伤寒患儿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犬 猫 鼠和猪# 患者 带菌者A.潜伏期末B.起病后第1周C.起病后2~3周D.起病后4~6周E.起病后3个月A.性格改变,呕吐、便秘B.低热、剧
  • 有助于立克次体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有助于立克次体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主要的体征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时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的剂量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是()小儿麻疹的传播途径是()肥达试验 外斐
  • 斑疹伤寒的传播途径是()

    错误的是()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是()EBV近期感染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抗体是()活动性HCMV感染标志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点,错误的是()儿童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发生于()发热、咽痛3天伴面色苍白、口臭,
  • 皮肤出现焦痂的疾病是()

    皮肤出现焦痂的疾病是()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是()患儿女,8个月,发热4天伴眼红、流涕、咳嗽,咽红,颊黏膜见黏膜斑。无疫苗接种史。体检:呼吸稍急促,耳后
  • 引起真菌性皮肤感染最常见的真菌是()

    蛋白明显下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糖明显下降,氯化物正常,蛋白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糖明显下降,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为主# 糖明显升高,蛋白正常,细胞数正常25mg/(kg·D. 50mg/(kg·D. 100mg/(kg·D.# 150m
  • Q热的传播途径是()

    4岁,腹软,腹壁反射未引出,四肢肌张力较高,发热伴咳嗽2~3天,疑似上呼吸道炎。次日体温更高,耳后及颈部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下列哪项不是麻疹前驱期的表现()接触风疹后,为预防发病,结合脑脊液改变应考虑为乙脑。由
  • 钩端螺旋体基本的病理改变是()

    因"咳嗽1个月,嗜睡,脾肋下1cm。胸片:双肺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网点状阴影,PPD阴性,糖1.1mmol/L,而颅内压增高A.药物疹B.丘疹样荨麻疹C.手足口病D.水痘E.脓疱病C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血凝素抗原性漂移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
  • 真菌性肠炎的表现是()

    其原因为百日咳杆菌产生的()患儿女,因低热1天,伴咳嗽就诊。体检:神志清,咽稍红,心、肺无异常,腹软。因当地有脊髓灰质炎流行,伴低热、呕吐、腹胀,病程迁延# 腹泻黏液脓血便 腹泻血水便 腹泻蛋花汤样大便,量多,短期
763条 1 2 3 4 5 6 7 8 ... 19 20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