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失效分析学的主要特点是()。疏松是在()过程中产生的。马氏体不锈钢侵蚀剂为()。二次硬化法在生产中较少使用的原因是()。随淬火冷却起始温度提高,高速钢淬火回火后()。A、实践性、经济性
B、科学性、理论性
- 区分渗硼试样的渗层中的FeB和Fe2B的试剂是()。金属在冷凝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而在铸锭心部形成管状或分散状孔洞称为()。高速钢的普通球化退火工艺,随炉升温至850~880℃,保温6-8h,随后以()速度缓冷至500℃出炉空
- 疲劳极限σ-1一般相当于极限强度σb的()。贝氏体的形貌近似于()。淬火钢回火时,在()时,由于碳化物从马氏体中析出,这时马氏体中存在着由于碳化物析出而形成的低碳马氏体区及高碳马氏体区。铸造铝合金按加入主要合
- 机械零件失效中疲劳失效占断裂件的()。钢淬火后所形成的残余应力()。晶界处由于原子排列不规则,晶格畸变,使()。以圆柱形工件为例,组织应力分布为()。随淬火冷却起始温度提高,使塑性变形抗力降低
强度、硬度
- 疏松是在()过程中产生的。A、铸造#
B、锻造
C、轧制
D、热处理
- 淬透性与等温转变曲线的关系是()。两者的关系无规律可循
C曲线的“鼻子”位置靠右方的钢比靠左方的钢淬透性低
C曲线的“鼻子”位置靠右方的钢比靠左方的钢淬透性高#
淬透性相同的钢,它们的等温转变曲线的形状相同
- 就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铁素体的形成特点,属于非扩散型转变的是奥氏体向()转变。在铁-渗碳体相图中,碳在r-Fe中最大溶解度点的温度和含碳量为()。淬火钢回火时,在()时,由于碳化物从马氏体中析出,含碳量4.3
- 失效分析学的主要特点是()。钢中奥氏体晶界的显示方法共有()。马氏体的转变是冷却时()。随淬火冷却起始温度提高,高速钢淬火回火后()。提高铝合金铸件性能的几个方面包括。()金相显微组织显示方法有几种。
- 对硬质合金的抛光方法是()。在铁-渗碳体相图中,碳在r-Fe中最大溶解度点的温度和含碳量为()。淬硬性与淬透性的区别()。短路保护一般采用。()A、磨削式抛光
B、腐蚀性抛光#
C、电解式抛光
D、化学抛光温度为1
- 钢淬火后进行中温(350~500℃)回火其目的是()。短路保护一般采用。()A、减少应力和脆性
B、获得高的弹性和屈服强度#
C、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D、获得高的韧性熔丝#
自动开关#
继电器
交流接触器
- 钢淬火后进行中温(350~500℃)回火其目的是()。钢淬火后,急性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A、减少应力和脆性
B、获得高的弹性和屈服强度#
C、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D、获得高的韧性回火索氏体#
回火马氏体
回火
- 二元合金相图有。()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匀晶相图#
共晶相图#
包晶相图#
共析相图#线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立方#
- 属于非扩散型转变的是奥氏体向()转变。马氏体不锈钢侵蚀剂为()。固溶体之所以比组成它的溶剂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是因为()。以圆柱形工件为例,组织应力分布为()。A、铁素体
B、贝氏体
C、珠光体
D、马氏
- 疲劳极限σ-1一般相当于极限强度σb的()。晶粒度在定量金相中的测定原则用()。高速钢的普通球化退火工艺,随炉升温至850~880℃,保温6-8h,随后以()速度缓冷至500℃出炉空冷。在铁-渗碳体相图中,碳在r-Fe中最大溶
- 透明球状夹杂物在()条件下可以看到黑十字现象。疲劳极限σ-1一般相当于极限强度σb的()。原始奥氏体晶粒愈小,马氏体的强度()。钢中奥氏体晶界的显示方法共有()。二次硬化法在生产中较少使用的原因是()。产生
- 材料与硬的颗粒或与偶合件表面硬的突出物作相对运动时所造成的材料移动或分离叫做()。机械零件失效中疲劳失效占断裂件的()。钢材()不可能通过热加工获得改善,将导致材料报废。A、粘着磨损
B、磨粒磨损#
C、腐
- 含碳量的为4.3%的共晶白口铸铁,由液态缓冷至室温时的组织为()。在铁-渗碳体相图中,碳在r-Fe中最大溶解度点的温度和含碳量为()。按其成分调质钢为()。一次渗碳体加共晶渗碳体组成的莱氏体
一次渗碳体加低温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