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可以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所以原子光谱是由众多条光谱线按一定顺序组成。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正确#
错误自然变度
斯塔克变宽
劳伦茨变宽
多普勒变宽#
- 分子散射是指辐射能比辐射波长大得多的分子或分子聚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散射光.质量浓度为0.1g/mL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此条件下的1%吸收灵敏度为().下列自然现
- 对光检测器起作用的是()而不是磁矢量,所以只需考虑电场的作用,此时就用电矢量来代替光矢量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相比较,应该是()。()可以减小分析中的偶然误差。在双缝干涉中,屏幕E
- 光通过胶体溶液所引起的散射为()。采用调制的空心阴极灯主要是为了()。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由两块玻璃片n1=1.75)所形成的空气劈尖,其一端厚度为零,另一端厚度为0.002cm,现用波长为7000Å的单色平行光,从入
- 高斯光束的()是当振幅A下降到中心振幅A0的1/e时所对应的光束截面半径原子光谱分析是利用测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名义截面半径ωA、线光谱#
B、带光谱
C、连续光谱
D、氩气光谱
- 光传递函数反映光学系统对物体不同频率成分的()。以下关于光学系统成像的像差,正确的描述是()焦距为200mm的透镜对一无穷远处物体成实像,则像距等于()传递能力轴上物点成像可能存在的像差有球差和正弦差;
目视
- 摄影系统的分辨率取决于物镜的()和接收器的分辨率罗马金公式I=acb是光谱()分析关系式。分辨率A、定量#
B、定性
C、半定量
D、谱线
- 当接收器的尺寸一定时,物镜的焦距越短,其视场角越大;焦距越长,()阶跃线荧光的波长()。用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如现将折射率n=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上侧缝上,此时中央明纹的位置将()视场角越小大于所吸收的辐
- 望远镜的类型: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望远镜一平行细光束经一个球面镜后汇聚于镜前50mm处,则该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等于()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干扰应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反射型-10
- 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与目镜无关。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光源进行调制的目的是()。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校正背景干扰#
消除物理干扰
消除原子化器的发射干扰
消除电离干
- 在亮照明时,视觉主要由锥状细胞起作用,弱照明时,视觉主要由()起作用。在电热原子吸收分析中,多利用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
- 视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和被观察物体所需要的分辨率的乘积应等于()眼睛的分辨率
- 杆状细胞对光刺激极敏感(感光),但完全不感色;锥状细胞的感光能力比杆状细胞差得多,但他们能对各色光有不同的感受。因此锥状细胞的存在,决定了分辨颜色的能力——()精密仪器设备失火可使用()灭火。色视觉A、CO2
- 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距离,称为近视眼;远点位于眼后有限距离称为()ICP光源中产生“趋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内于()。远视眼焰炬表面的温度低而中心高
原子化过程主要爽焰炬表面进行
焰炬表面的温度高而中心低#
蒸发过程
- 在阅读时,或眼睛通过目视光学仪器观测物像时,为了工作舒适,习惯上把物或像置于 眼前250mm处,称此距离为()。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工作中,对粉末样品经常采用()作为支持电极。明视距离A、石墨电极#
B、铜电极
C、锌电
- 当光学系统的最大波像差小于1/4()时,成像质量好;最大波像差小于1/10波长时,其像是完善的阶跃线荧光的波长()。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正确的叙述是()波长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等于
- 慧差是轴外像差之一,它破坏轴外视场成像的()。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清晰度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液化放热
- 由畸变的定义可知,畸变是垂轴像差,它只改变轴外物点在理想像面上的成像位置,使像的形状产生失真,但不影响()。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像的清晰度基体效应的影响#
光谱背景的影响
其它谱线的
- 没有像差的光学系统是不存在的CP光源的突出特点是()。平面反射镜检出限低,背景干扰小,灵敏度和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无自吸现象#
温度高,但自吸严重
温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但背景干扰大
温度高,无自
- 实际波面与理想球面的偏差称为波像差,简称()。波差
- 单色光成像有五种像差:球差,慧差(正弦差),像散,场曲和畸变,统称单色像差。色差有两种:位置色差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使用的锐线光源是()。由两块玻璃片n1=1.75)所形成的空气劈尖,其一端厚度为零,另
- 实际波面与理想球面的偏差称为(),简称波差。一平行细光束经一个球面镜后汇聚于镜前50mm处,则该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等于()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原子光谱分析是利用测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 反射的光能除造成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外,还在像面上形成杂散光背景,从而降低像的()光栅的分辨率取决于()。对比度刻线宽度
总刻线数#
波长
入射角
- 棱镜的屋脊反射面对垂直于光轴截面的坐标分量有()的作用。()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原子共振辐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倒转180度A、原子发射
B、X射线荧光
C、原子荧光
D、
- 我们通常把分界面两边折射率高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折射率低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 工作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棱镜的棱,垂直于棱的平面称为主截面。在光路中,所取主截面 与光学系统的光轴重合,因此,又称为()来自不同光源的两束白光,例如两束手电筒光照射在同一区域内,是不能产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
- 为了方便起见,常把介质相对于空气的相对折射率作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折射率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液化放热
- 介质的()是用来描述介质中的光速相对于真空中的光速减慢程度的物理量折射率
- 我们把能够辐射光能量的物体成为发光体或()。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光源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原子外层电子在
- 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 我们把具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而由不同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色光。强度为I的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出射光是()单色光强度为I的线偏振光;
.强度为I/2的线偏振光;
强度为I的自然光;#
强度为I/2的自然光;
- 光波波长范围大致为1mm-10nm,其中波长在380nm~760nm之间的电磁波能为人眼所感知,称为()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原子共振辐
- 调节迈克耳逊干涉仪,此时移动反射镜M1,观察到亮条纹从中心冒出了10环,视场中还剩10环,设光源的波长为600nm,则M1移动的距离为()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3000nm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夏天用电风扇
- 已知双平面镜的夹角为10°,一平行细光束以30°角入射,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在原子荧光法中,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是光谱仪器的核心,其作用是把不同波长的辐射能进行色散变成单色
- 光垂直通过一块平板玻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透过光能为入射光能的()%。2. 92.2%
- 为达到增反的目的,单层膜的折射率n与玻璃基板折射率n玻的关系是()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劳仑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n>nG原子的热运动
原子在激发态时的停留时间
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
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
- 一束强度为I、振动方向沿铅垂方向的线偏振光通过一个检偏器后,透过光的强度为I/2,则检偏器透光轴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度)。原子吸收线的劳伦茨变宽是基于()。下列系统误差论述中错误的是()。45原子的热运动
- 强度为I的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出射光是()罗马金公式I=acb是光谱()分析关系式。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2012年4月,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
- 一个高10mm的实物通过某光学系统成倒立实像,像高20mm,则成像的垂轴放大率β为()β=-2×#
β=-1/2×
β=1/2×
β=2×
- 焦距为200mm的透镜对一无穷远处物体成实像,则像距等于()多道原于发射光谱仪中,采用的光栅为()。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是不适当的()。按其统计规律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