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及毗邻海域的地震预报意见,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布。我国自()开始将地震预报研究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地震局
省地震局
省人民政府#
地震预报专家1954
19
- 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除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外,还有:()。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澳洲地
- ()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尺子”。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震中
震源
震级
烈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上海市已公布哪部防震减灾法规()1966年国务院国办发[1996]2号文,批准确定了我国()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个重点城市,作为近10年内开
- 每年()所在周为福建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组成。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方可建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人民政
- 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1%#
2%
3%
4%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 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震中
震源#
震级
地
-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应当及时()。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震后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根
- 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C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震前地下水
-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仅次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条大地震带。两个
- 我国已公布了哪几部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如要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批准。国务院
-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称为()。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地震三要素为()。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
- 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在()。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更是防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地区。楼房避震应该()。城市#
广大农村
城乡结合部
平原跳楼
躲在窗下
用忱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等“安全角”
- 由国务院发布地震预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起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如要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一次7.8级地震。1974年
- 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要求,地震预报应包括下列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起施行。由国务院发布地震预报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
-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地震的()的预测。国自()开始将地震预报研究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我国最大的地震是1950年()西藏察隅8.6级
- 地震预报意见实行评审制度,评审应包括()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
-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哪年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
- 下列行为中,如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及毗邻海域的地震预报意见,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布。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
-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如要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批准。《地震
- 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
- 震级大于(),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楼房避震应该()。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3级
4级
5级#
6
- 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
- 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制定防震减灾法有利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以下哪些活动适用防震减灾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
- 根据目前的认识,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根据国标/T18207.1-2000的规定,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避震“瞬间抉择”的首要抉择是()。《防震减灾法》规
- 地震监测预报()国自()开始将地震预报研究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年尺度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的城市和地区。世界上第一
- 我国地震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经历()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主持建成的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预报,并取得
- 据统计()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不仅是只发生一个,而是会发生的一连串地震。我们把其中最大的地震叫主震,把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
-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的同意,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 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地震谣言的特征有哪些()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40%
50%
60%#
70%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传闻
传
- 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地震来了,使人感到上下颠动的是()。台网建设、震灾预防、紧急救援
台网建设、震灾预防、地震监测预报
台网建设、紧急救援、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横波
纵波
-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年尺度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的城市和地区。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 本世纪以来首都圈内发生过哪些7级以上的地震有()我国最大的地震是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渤海7.4级地震#
唐山7.8级地震#
滦县7.1级地震#
承德7级地震8月15日#
3月8日
10月3日
9月27日
-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发布。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
- 国家对地震台网的建设,实行()。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下列建筑物哪些属于生命线工程()。地震后面对多人掩埋,如何来进行互救()统一管理
分类管理
分级管理
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饥荒
海啸#
毒气泄漏#
- 周恩来总理召开地质工作者开展地震预报是在()年,()地震后提出的。1975年2月4日我国有关()地震预报是在国际上唯一的一次没有争议的、具有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成功预报。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
- 地震三要素为()。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以下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的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
-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我国科学家张衡在公元(),发明了地震仪.通常认为,不同地震仪器的不同标度可以互相换算,因此对同一地震只能测得()震级。我国最大的地震是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
- ()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如要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批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自()起施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