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电网中的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在发生故障或操作时由于其工作状态发生突变,将产生充电再充电或能量转换的过渡过程,电压的强制分量叠加以暂态分量形成操作过电压,倍数一般不超过系统最高相电压的()。根据现行国家标
- 系统标称电压35kV的保护间隙的主间隙距离最小值为()。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带网格尺寸不应大于()。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避雷带网格不大于()。避雷带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mm(烟囱除外。阀式避雷器标称
- 系统标称电压10kV的辅助间隙的距离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m。三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引下线采用扁钢,截面不应小于()mm,厚度不应小于()mm(烟囱等高耸构建物除外)。
- 阀式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应不大于被保护电气设备标准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年或等于0.06次/年的省部级办公楼属于()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
- 电压等级66kV及以下系统中选用操作断路器时,应使其开断空载线路过电压不超过()。系统标称电压为110kV,进线长度为1.5km,进线路数为2路,则每组母线上装设的阀式避雷器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为()。土壤电阻率
- 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物属于()类防雷建筑物。19层及以上的住宅楼属于()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避雷带网格不大于()。引下线采用扁钢,截面不应小于()mm,厚度不应小于()mm(烟囱等高耸构建物除外)。室
- 一般情况下防雷建筑的避雷带下引线根数不应少于()根。额定电压为10kV的系统,当排气式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能符合要求时可采用保护间隙,则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应不小于()。1
2#
3
4100mm
50mm
25mm#
15mm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属于()类。系统标称电压110kV变压器的相对地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为()。电网中的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在发生故障或操作时由于其工作状态发生突变,将产生充电再充电或
- 低压架空线路上每隔()距离应安装过电压保护器件。烟囱上采用圆钢做避雷环,其直径不应小于()mm。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属于()类。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变电所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之间空
- 应在其两端装设阀式避雷器或保护间隙。北京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为()天/年。烟囱上采用圆钢做避雷环,其直径不应小于()mm。一般建筑,电井内接地干线应()等电位连接。对年预计雷击次数小于()的一般工业或永久性
- 额定电压为10kV的系统,则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应不小于()。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属于()类。低压架空线路上每隔()距离应安装过电压保护器件。系统标称电压35kV防止反击要求的大跨越档导线与
- 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按防雷要求属于()类。微波站、电视台、卫星通信地面站等机房屋顶应设避雷网,其网格不大于(
- 35kV及以下变电所非导电的屋顶采用避雷带保护时,引下线间距应为()。19层及以上的住宅楼属于()类防雷建筑物。额定电压为10kV的系统,当排气式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能符合要求时可采用保护间隙,则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应
- 3~10kV配电所有一路雷季经常运行的架空进线,则该路进线上装设的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之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为()。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间距不大于()m。避雷线应具有足够的截面和机械强度,一般采用镀锌钢绞线,截
- 在35kV变电所的变压器门型架构上装设避雷针时,变电所接地电阻不应超过()。西安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为()天/年。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带网格尺寸不应大于()。阀式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应不大于被
- 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变电所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之间空气中距离应符合()。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避雷带网格不
-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在35kV变电所的变压器门型架构上装设避雷针时,变电所接地电阻不应超过()。额定电压为10kV的电缆,其绝缘的耐冲击电压值是()。按建筑物的防雷
-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的1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绝缘子串及雷电过电压空气间隙应不小于()。()在独立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引下线支柱上敷设电话线,广播线和低压架空线。与架空线路相连接的长度超过()的电缆,应在
- 系统标称电压110kV变压器的相对地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为()。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具有限流电抗器、电动机负荷,若采用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 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属于()类。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避雷带网格不大于()。烟囱上采用圆钢做接闪器,其直径不应小于()mm。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
-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属于()类。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避雷带网格不大于()。当一建筑中兼有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当其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及以上时,该建筑宜确定为一类防雷
- 其直径不应小于()mm。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系统标称电压10kV的辅助间隙的距离为()。地球站机房的防雷接地与通信及电源设备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 下列情况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类防雷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年或等于0.06次/年的省部级办公楼属于()类防雷建筑物。烟囱上采用圆钢做接闪器,其直径不
-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按防雷要求属于()类。引下线采用扁钢,截面不应小于()mm,厚度不应小于()mm(烟囱等高耸构建物除外)。等电位联结带之间和等电位联结
- 一般建筑,电井内接地干线应()等电位连接。19层及以上的住宅楼属于()类防雷建筑物。上海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为()天/年。额定电压为10kV的系统,当排气式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能符合要求时可采用保护间隙,则保护间隙
- 防雷要求电子信息类建筑,电井内接地干线应()等电位连接。利用建筑柱内钢筋作引下线,直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16mm时,应将()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mm2的镀锌钢
- 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物属于()类防雷建筑物。北京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为()天/年。作为接闪器,钢管、钢罐壁厚不应小于()mm。关于设备过电压保护责任人的规定是()。电压等级1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的工频过电压一般
- 在防雷装置和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采取等电位连接。阀式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应不大于被保护电气设备标准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的()。有效接地110kV系统相地之间
-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防雷建筑物。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作为接闪器,钢管、钢罐壁厚不应小于()mm。用圆钢做接闪器
- 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35~110kV变电所进线保护段上的避雷线保护角最大应不超过()。在装有避雷器、避雷线的构筑物上,严禁架设()且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设
-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结构圈梁的钢筋应排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与引下线连接。(3)应将45m
- 对年预计雷击次数小于()的一般工业或永久性民用建筑物,如建筑物本身的结构钢筋符合可利用其作为防雷装置的条件且只需少量费用及施工工作就能满足防雷要求时,可扩大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做防雷设计。装设阀式避雷器的
- 下引线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mm。(烟囱除外)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机房屋顶应设避雷网以防直击雷及感应雷,其网格尺寸不大于()。属于防雷区LPZ1分区
-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mm2的镀锌钢绞线。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带网格尺寸不应大于()。防雷要求电子信息类建筑,电井内接地干线应()等电位连接。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
- 烟囱上采用圆钢做接闪器,其直径不应小于()mm。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变电所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之间空气中距离应符合()。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的变电所系统标称电压35kV操作过电压相对地的空气间隙为()。
- 烟囱上采用圆钢做避雷环,其直径不应小于()mm。三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5kV及以下变电所非导电的屋顶采用避雷带保护时,引下线间距应为()。与架空线路相连接的长度超过()的电缆,应在其两端装
- 当其长度为1-2m时其直径不应小于()mm。北京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为()天/年。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额定电压为10kV的系统,则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应不小于(
- 避雷带采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mm(烟囱除外。平均雷暴日大于15天/每年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按防雷要求属于()类。标称电压10kV排气式避雷器外间隙的最小距离为()。雷击架空线路导线产生的直击雷
- 一般情况下防雷建筑的避雷带下引线根数不应少于()根。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m。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属于()类。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
- 当一建筑中兼有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当其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及以上时,该建筑宜确定为一类防雷建筑。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年或等于0.06次/年的省部级办公楼属于()类防雷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