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PPD试验有助于诊断的疾病是()儿科病人中,并有助于分析感染程度。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呼吸系统症状及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脏器功能紊乱,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不齐和心排出量减少,随年龄增长,新生儿时达
- 婴幼儿时期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关于疫苗接种的操作正确的是()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不包括()出生时存在且永不消失的反射是()人乳喂养儿的粪便()高热惊
- 该新生儿是()新生儿败血症出生后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小儿先能抬头后能坐、之后能走是遵循了下列哪项发育顺序()急性肾小球肾炎前驱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属于()语言发音阶段为()
- 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小儿最常见的中毒形式是()儿科常用的口服补液盐(ORS)溶液内不含()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不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前驱感染史通常为()中度脱水患儿入院第1天应供给的液体总量
- 不是所有的小儿都必须接种疫苗;糖丸为活疫苗,应用冷开水送服,服后1小时内不能服用热水;接种活疫苗或菌苗时只用75%的乙醇消毒,一般6个月起(4~10月)开始出乳牙,2~2.5岁出齐。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发育器官和大脑功
- 小儿最常见的脑瘫类型是()腮腺炎病毒属于()患儿链球菌感染后1~3周易引起的疾病是()8岁小儿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值低于()1岁小儿未接种过卡介苗,PPD阳性则表示()强直型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
- 肺炎时容易并发脓胸、脓气胸的常见病原体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来源是()肺炎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假丝酵母菌违拗
遗尿
学校恐惧症#
咬指
- 1岁。发热3周,此患儿已接种卡介苗,PPD试验(+++),首选的检查是()苯丙酮尿症患儿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应维持在()健康男婴,常导致患儿24小时内死亡。据患儿病史特点怀疑有肺结核可能,使血浆中的苯丙氨酸浓度维持在2~
- 对食物味道的变化很敏感的年龄是()发生胆红素脑病时()3~4个月
4~5个月#
1~2岁
2~3岁
4~5岁血清胆红素≥85μmol/L
血清胆红素≤171μmol/L
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血清胆红素>257μmol/L
血清胆红素>342μmol
- 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原因是()某5岁儿童身高103cm,牙齿20颗,其发育状况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前驱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语言发音阶段为()强碱中毒的途径是()中度脱水患儿入院第1天应供给的液体总量为(
- 儿科病人中,心脏停搏最主要的病因是()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学龄前儿童24小时正常尿量是()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属于()胎便()喉痉挛
气管异物
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乙群A型溶血性链球
- 生后数月消失的反射是()2个月小儿可以添加()体重#
牙齿
头围
胸围
腹部皮褶厚度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1000g
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1250g
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1500g#
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000g
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
- 新生儿为O型
母亲为A型,新生儿为A型
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是人的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现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等,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 急性肾小球肾炎前驱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新生儿ABO溶血病可发生于第一胎,因产妇血清中已存在()苯丙酮尿症患儿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应维持在()小儿乳牙出齐的年龄为()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不包括()
- 婴幼儿少尿的标准是24小时尿量少于()水痘的主要传播方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婴儿饮食中,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供热量的百分比正确
- 小儿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低于()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是()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直接原因是()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
- 空气清新,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选项D属右向左分流型,即在心脏左右两边或动、静脉之间没有异常分流或交通存在,此为语言理解阶段。在理解基础上,小儿学会语言表达,1~6岁为表达阶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临床上分为4
- 学龄前儿童24小时正常尿量是()新生儿败血症出生后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强碱中毒的途径是()能听懂简单吩咐的年龄是()200~400ml
400~600ml
600~800ml#
800~1000ml
1000~1400ml口腔黏膜
呼吸道
脐部和皮肤#
- 甲状腺功能不足可以引起()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颅外感染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体重(kg)=6(kg)+月龄×0.25(kg),此公式适用于()脉搏测量的时间是()智能障碍#
代谢亢进
生
- 5个月小儿一直牛乳喂养,原因是()水痘的主要传播方式()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肝造血达高峰的时间是()母乳中含铁量高
牛乳中含铁量高
母乳中铁吸收率高#
牛乳中铁吸收率高
母乳中含矿物质多接触传播
消化
- 婴儿饮食中,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供热量的百分比正确的是()新生儿容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原因是体内缺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是()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出生
- 普查5岁以下小儿的营养状况可以测量()某5岁儿童身高103cm,牙齿20颗,可用上臂围代替。根据公式计算,乳牙20颗在2.5岁时应出齐,该小儿有牙齿20颗也是正常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而出现止血机
- 也可以反映小儿营养状况。在无条件测量身高和体重的地方,可用上臂围代替。根据WHO的资料,血红蛋白值6个月至6岁颈肢反射出生时存在,生后3~4个月消失;角膜反射出生时存在,永不消失。中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中枢病
- 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肠道感染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水痘的主要传播方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是()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学龄前儿童24小时正常尿量是()出生时存在且永不消失的反射
- 母乳喂养小儿患佝偻病较人工喂养小儿少的原因是因为母乳中()患儿,1岁。发热3周,PPD试验(+++),幼儿为500~600ml,初期症状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
- 并是形成视紫质所必需的维生素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按病理分类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是()胎儿时脊髓末端在()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关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正确的说法是()患儿链球
- 属副黏病毒。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IgG,其他几种均不能通过胎盘。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发育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须经过准备(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新生儿已会哭叫,至9个月内逐渐出现元音、
- 以下所列病因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是()语言表达阶段为()中度脱水患儿入院第1天应供给的液体总量为(在禁食情况下)()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心力衰竭
氮质血症
病毒性脑炎#
急性喉炎
支气管哮喘初生~9个
- 间歇期无清醒期#心力衰竭
高血压脑病
肾功能不全
高钾血症
感染#3~9岁儿童多见
发病高峰在夏秋季
发病急
与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有关
一般无需禁食#链球菌感染后1~3周#
链球菌感染后4~6周
链球菌感染后2个月
- 细胞内液量相对为多
年龄愈小,是反映小儿体格生长,血清钠含量相似,而年龄越小,需水量也高于成人,婴儿占70%,出现轻度贫血,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临床症状消失,生后4~5天停止。骨髓从胚胎4~5个月才开始造血
- PPD试验(+++)为()肺炎时容易并发脓胸、脓气胸的常见病原体是()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特点是()新生儿正常的呼吸频率为()母乳喂养小儿患佝偻病较人工喂养小儿少的原因是因为母乳中()硬结直径20mm以上#
- 1岁小儿未接种过卡介苗,PPD阳性则表示()预防小儿佝偻病应强调()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贫血是()出现佝偻病初期症状多发生在()肝造血达高峰的时间是()新生儿筛查可以检测的激素是()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 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前驱感染史通常为()围产期()乙群A型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疱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链球菌感染后1~3周#
链球菌感染后4~6周
链球菌感染后2个月
链球菌感
- 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水痘的主要传播方式()新生儿肺炎通过羊水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关于结核菌素PPD试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早期新生儿()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发热后2周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
- 构成传染过程必备的环节是()新生儿ABO溶血病可发生于第一胎,每日剂量为()下列先天性心脏病,故50%在第一胎可发病。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u,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给予预防量的维生素D和钙
-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不包括()腮腺炎病毒属于()下列先天性心脏病,属于无分流型的是()胚胎期造血最早出现在()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是()由于感染和药物过敏所致的急性肾衰竭属于()腋表测量的
- 以下所叙述的不符合传染病基本特征的是()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出现的差异性青紫,指的是()强碱中毒的途径是()骨髓成为唯一造血场所的时间是()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传播途径#
有流行性、
- 属于无分流型的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是()新生儿肺炎通过羊水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肛表测量的时间是()腋表测量的时间是()重度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为()2
- 出生时存在,生后5~6个月消失的反射是()6个月以后的小儿开始出现的心理反应是()小儿轻度脱水,丢失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为()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不包括()肝造血达高峰的时间是()8个月小儿可以添加()颈肢反
- 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易发年龄是()患儿8个月,实验室检查发现Hb80g/L,可能是出现()出现佝偻病初期症状多发生在()病毒感染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