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短期预报是指对()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通过对唐山地震的调查,其中最明显的预警现象是()。地震动是由震源释
- 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
- 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哪种现象不属于地质灾害()。避震“瞬间抉择”的首要抉择是()。40%
50%
60%#
70%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水土流失和地石沉降
土地沙漠化#
喷沙冒水和河流决堤保护自己的胸部
保
- 由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知,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在()。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更是防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地区。哪一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
- 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C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 强震指的是()8.0级及其以上地震
7.0级及其以上地震
6.0级及其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
5.0级及其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 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大多数地震属于()。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我们知道,由于()的长期活动,地球表面有高山峻岭,也有河谷洼地,有的地方在缓慢地长高,有的地方在悄悄地下沉。同样是7级
- 短期预报是指对()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
- 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除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外,还有:()。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澳洲地
- ()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尺子”。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震中
震源
震级
烈
- 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1%#
2%
3%
4%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 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震中
震源#
震级
地
- 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C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震前地下水
-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仅次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条大地震带。两个
-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称为()。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地震三要素为()。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
- 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在()。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更是防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地区。楼房避震应该()。城市#
广大农村
城乡结合部
平原跳楼
躲在窗下
用忱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等“安全角”
- 震级大于(),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楼房避震应该()。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3级
4级
5级#
6
- 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
- 根据目前的认识,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根据国标/T18207.1-2000的规定,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避震“瞬间抉择”的首要抉择是()。《防震减灾法》规
- 据统计()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不仅是只发生一个,而是会发生的一连串地震。我们把其中最大的地震叫主震,把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
- 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地震谣言的特征有哪些()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40%
50%
60%#
70%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传闻
传
-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哪些是不正确的做法()A、10
B、32#
C、100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躲在天桥下方#
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
-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是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两个断层的上盘相对下盘下滑,称为()。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险()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及发震时间#
震中距离#
建筑物的
- 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地震来了,使人感到上下颠动的是()。台网建设、震灾预防、紧急救援
台网建设、震灾预防、地震监测预报
台网建设、紧急救援、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横波
纵波
- 根据目前的认识,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下面()属于宏观异常。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
地震活动普遍性和重
-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发布。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
- 国家对地震台网的建设,实行()。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下列建筑物哪些属于生命线工程()。地震后面对多人掩埋,如何来进行互救()统一管理
分类管理
分级管理
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饥荒
海啸#
毒气泄漏#
-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15天
一个月
二个月
三个月#5天
8天
10天#
15天
- 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不属诱发灾害()。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人的心理创伤
社会动乱
瘟疫
泥石流#
- 地震三要素为()。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以下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的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
- 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
1556陕西华县8.0级地震#
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震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
- 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三层。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管理的第一个地震台是()。楼房避震应该()。同样是7级地震()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
- 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在地震现场抢救脊柱骨折的伤员时,你认为下列错误的做法是()。天然地震主要分为()。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
- 强震指的是()在20世纪初期,()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受大西洋两岸非常相似的海岸轮廓线的启发,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学说。8.0级及其以上地震
7.0级及其以上地震
6.0级及其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
5.0级及其
- 地方震指的是震中距在()千米以内的地震。断层的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错动的是()。汶川地震发生在()断裂带。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是()。50千米
100千米#
300千米
500千米正断层
逆
- 地震灾害有()特点。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地方震指的是震中距在()千米以内的地震。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
- 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三层。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地震造成房屋轻微损坏时,地震烈度为()。()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
- 根据国标/T18207.1-2000的规定,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不仅是只发生一个,而是
- 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汶川地震发生在()断裂带。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不
- 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根据目前的认识,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