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使得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民政、教育、卫生、公安以
- 1966年国务院国办发[1996]2号文,批准确定了我国()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个重点城市,作为近10年内开展地震监测和综合防御的重点区。每年()所在周为福建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20个、13
21个、13#
22个、14
22个
- 省、自治区和()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自()起施行。()等场所,应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人口在50万以上
人口在100万以上#
人口在500万以上
- 地方制定的()方案,不仅具有区域性特色,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也是对全国总方案的有力补充与细化。()等住宅建设项目以及乡村公共设施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地方性地震监测预
- 1966年国务院国办发[1996]2号文,批准确定了我国()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个重点城市,作为近10年内开展地震监测和综合防御的重点区。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
- 水工程的抗震设计规划由()负责制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及时将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调查核实情况向()报告。国务院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授权的主管
-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应当及时()。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中国地震局
国务院#
人大向所在地
- 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务院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中国地震局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 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要求,地震预报应包括下列类型()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查清受灾情况,组织()等部门为抗震救灾提供保障,合理配置物流资源,组织
-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自()起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临震预报发布后,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情况宣布有关区域进入
- 地方制定的()方案,不仅具有区域性特色,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也是对全国总方案的有力补充与细化。每年()所在周为福建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地方性地震监测预报
区域性地震监测预报#
国家性地震监测预报
特色性地震
- 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等住宅建设项目以及乡村公共设施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国务院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中国地震局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
-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每年()所在周为福建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民政部门7
-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