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临时轨道轨距误差不大于()mm。喷射混凝土拱形巷道,每个检查点应选()个测点。煤矿习惯把()叫矿井瓦斯。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二氧化碳不超过()。推移刮板输送机时两节相邻的中部槽左右弯
- 松散破坏岩石或膨胀性岩石施工顺序是()煤矿生产必须坚持“(),()”的方针。《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允许最
-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每个矿井必须于少有()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锚索安装时等待()分钟后进行张拉。A、检身制度#
B、检查制度
C、登记制度A、1
- 煤矿企业()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逐架进行。采用锚杆支护时,锚杆必须用()或()拧紧,确保锚杆的(托盘(板
- 混合料与掺速凝剂同时搅拌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分钟。垂直楔形掏槽槽眼角度一般为()。A、5#
B、10
C、1530°~40°
50°~60°
60°~70°#
- 工作面的风量每人每分钟不得低于()M3。锚喷巷道(一般巷道)净高(全高)的合格标准为()mm,优良标准为()mm。煤巷锚杆支护设计采用动态信息设计法的步骤有()、()、()、()。A、5
B、4.5
C、4#A、-30~+2
- 严禁同时打开()道风门,以免造成风流短路。空顶距离超过规程规定时,应及时报告()进行支护。职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进,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作
- 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超过()。喷射混凝土巷道,其表面平整度应≤()mm。钻眼时发现有片帮、冒顶危险,必须立即()。煤层赋存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A、20%
B、15%
C、0.5%#
D、1%
-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必须停止工作。顶锚杆预紧力应达()Nm。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锚杆施工必须坚持打(),安装一套锚杆,严禁()一次安装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
- 井巷交岔点,必须设置(),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方向。锚索的预应力最小值不小于设计的()%。煤矿企业应有创伤急救系统为其服务。创伤急救系统应配备()锚杆安装时外露长度不得大于()mm。严禁同时打开(
- 煤矿职工必须对职工进行()。掘进巷道的风筒应做到()、()、()。司机应具有()、()、(),并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联锁的()和2道()。A、安全培训#
B、业务知
- 职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进,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作业。可缩性金属支架主要组件是()、()和()。探放水牌板应悬挂于巷道迎头
- 入井时严禁携带()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三专两闭锁的“三专”是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机实行()供电。锚杆托板应符合()、()、()规定?风钻试运转时,应该先(),后()。A、烟草#
B、工具
C、
-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抽出式风筒与压风筒重叠距离不小于()m把直径小于()的粉尘叫呼吸性粉尘。A、10B、20C、30D、40A、20
B、30
C、40
D、50#A、5um;#
B、6um;
C、7um
-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必须()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近代设备的通、断电状态。锚杆锚固力抽检要求帮锚杆的锚固力达()KN为合格。打下部眼时,要避开()方向,必须站在煤电钻一侧。A、实时#
B、每天8
- 两矿井现在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采用锚杆支护时,锚杆必须用()或()拧紧,确保锚杆的(托盘(板))紧贴巷壁。锚杆支护的作用有挤压连接作用、挤压加固作用和()等几方面的作用。施工图板的“三图一表”中的“三
- 井下严禁使用()取暖和使用电炉。煤矿生产必须坚持“(),()”的方针。架棚巷道(可缩支护一般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的合格标准为()mm,优良标准为()mm。堆放材料的料场长度不得超过()米。同类支护材料堆
- 在行人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锚杆支护材料产品的“三证”是()、()、()证件。掘进工作面附近()米范围内瓦斯达到()%时或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
- 锚杆安装时要求安装牢固,()紧贴壁面,不松动。顶板离层指示仪应安设在巷道的()。A、杆体
B、托盘#
C、螺丝A、偏中线位置
B、中部#
C、两锚杆之间
- 是指粒径小于()的煤炭颗粒。掘进机掘成巷道的合格标准,宽度误差为()。安装锚杆时要保持间距误差在()mm范围之间。过滤式自救器是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放炮地点附近()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1.5%时,严禁放
- 道碴捣固坚实,轨底与枕木之间不大于()mm。锚杆锚固力抽检抽样率为()%。工作面空顶距离必须符合()的规定,超过规定时必须(),否则()。特别危险区还可采用钻孔深度大于()米的特殊爆破。采用以上方法卸压时必
- 煤层赋存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砌碹巷道的接茬允许偏差≤()mm。掘出巷道在未支护前的巷道高度叫()。锚杆锚固力抽检要求帮锚杆的锚固力达()为合格。造成掘进机送不上电或电动机停止运转的一般原因有()。A
- 锚杆锚固力抽检抽样率为()%。安装锚杆时要搅拌()秒。煤矿生产三大规程是指()、()、()。A、1
B、2#
C、3A、20至40#
B、30至40
C、30至50A、操作规程#
B、作业规程#
C、煤矿安全规程#
- 帮锚杆预紧力应达()Nm。支架结构与()对控顶区的顶板有直接的影响。57—B、锚杆施工的最恰当时间应在()。锚杆安装时外露长度不得大于()mm。掘进机主要由()、()、()、电气、液压、喷雾除尘和转载机等七部
- 顶锚杆预紧力应达()Nm。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巷道,钢筋网到岩面的喷厚应不小于()mm。A、80
B、100
C、120#A、50;
B、40;
C、30#
- 架棚巷道质量标准化主要项目中的净高不得小于设计()mm。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钻眼时,钻眼工要躲开眼口的方向,站在风钻()。A、30#
B、50
C、100A、1;#
B、1.5;
C、0.5A、前
- 煤矿习惯把()叫矿井瓦斯。每个矿井必须于少有()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必须停止工作。架棚巷道(可缩支护一般巷道)净高(
- 锚喷支护在平巷、斜巷、硐室的厚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不小于设计规定的()%。锚杆的钻孔直径与杆体直径之差应为()mm。松软岩层中锚杆的间、排距应控制在()米。煤层赋存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锚杆安装时要求安
-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必须停止工作。帮锚杆预紧力应达()。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锚喷巷道(一般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的合格标准为()mm,优良标准为()m
- 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分贝。作业场所有规范的、符合现场实际的()、()、()、()。垂直楔形掏槽槽眼角度一般为()。A、70
B、75
C、80
D、85#A、施工断面图#
B、炮眼布置(三视)图#
C、爆破说明书#
D、
- 矿井空气中主要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硫、()等。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氨#
- 煤矿发生事故后,煤矿企业()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矿长负责抢救指挥,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钻眼时发现有片帮、冒顶危险,必须立即()。()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
-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煤巷锚杆支护设计采用动态信息设计法的步骤有()、()、()、()。钻眼完毕后,先关风电,再(),最后抽出钻杆。A、10
B、20
C、30
- 开工前,()三员对工作面进行检查。空气中矿井瓦斯含量达到()遇热源可以发生爆炸。A、班长#
B、验收员#
C、安监员#
D、跟班干部A、4%-15%;
B、5%-16%;#
C、6%-17%
- 长平矿井的煤尘具有()。锚杆的钻孔直径与杆体直径之差应为()mm。锚杆锚固力抽检抽样率为()%。()必须由外向里支护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掘进工作面附近()米范围内瓦斯达到()%时或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
- 长平矿井属()矿井。帮锚杆的锚固力不小于()KN。三专两闭锁:“三专”是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机实行()、()、()。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需要。锚杆支护材料包括()等物品。超前距根据水压、煤
- 锚杆的拉拔力合格值,应符合不小于设计值的()%规定。A、60
B、90#
C、95
- 每个矿井必须于少有()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57—B、锚杆施工的最恰当时间应在()。煤炭自燃是在()主要条件下发生的。锚杆安装时要求安装牢固,()紧贴壁面,不松动。开工前
- 松软岩层中锚杆的间、排距应控制在()米。锚索安装深度最小不能小于设计深度的()%。长平矿井属()矿井。造成掘进机送不上电或电动机停止运转的一般原因有()。液压系统的完好标准中,要求()。推移刮板输送机时
- 煤层赋存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液压系统的完好标准中,要求()、()无异响,()正常。A、厚度
B、煤质
C、倾角#A、液压泵#
B、马达运转#
C、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