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图所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σbs。是:()梁上载荷如图5-6-4所示,则梁横截面上剪力与弯矩绝对值最大则为:()当低碳钢试件的试验应力σ=σs时,试件将:()图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力F作用下,拉伸正
- 图示两种应力状态的危险程度是:()图示细长压杆AB的A端自由,B端固定在简支梁上。该压杆的长度系数μ是:()A.更危险
B.更危险#
两者相同
无法判断μ>2#
2>μ>1
1>μ>0.7
0.7>μ>0.5杆端约束越弱,
- 横截面面积为A的等直杆,承受轴向载荷(图5-2-7)其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σmax为:()单元体受力后,变形如图5-3-11虚线所示,则剪应变γ为:()受力情况相同的三种等截面梁(图5-7-18),它们分别由整块材料或两块材料并
- 图5-10-10所示等直圆杆,抗弯截面系数为W,如图所示,M图反对称,M图对称,且Qc=0#
Q图反对称,M图反对称,且Mc=0a
b
c#
d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弯矩图对称,对称轴上C点剪力为零。
- 则两者中最大剪应力为:()梁的横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则截面对Z轴的抗弯截面模量Wz为:()图示三种金属材料拉伸时的σε曲线,切变模量为G,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扭转变形,圆轴的最大切应力是:()A
B#
C
DA
B
C#
Da强度高,
- (a)为带矩形孔的圆,一筒两端开口。若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两筒的强度。有四种答案:()悬臂梁的自由端作用横向力P,则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是:()受力物体内一点处,其最大剪应力所在平面上的正应力应:()单元体处于
- 图5-8-10所示同一根梁的三种载荷情况,但均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试指出下列关系式中哪个是正确的?()等截面直杆受力F作用发生拉伸变形。已知横截面面积为A,则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45°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A
B
- 等直圆轴抗扭刚度为GIp(图5-4-9),m—m线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对形心轴z的两个静矩:()图示悬臂梁自由端承受集中力偶Me。若梁的长度减少一半,设斜截面m─m的面积为A,螺钉头与钢板之间的挤压应力是:()6ma/GIp
8ma
- 若压杆在两个方向上的约束情况不同,且μy>μz。那么该压杆的合理截面应满足的条件有四种答案:()如图所示梁的剪力方程应分几段来表述?()图示木接头,水平杆与斜杆成α角,其挤压面积Abs为:()Iy=Iz
Iy<Iz
Iy>I
- 图5-5-8所示(1)、(2)两截面比较其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关系必为()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则过该点垂直于纸面的任意截面均为主平面。如何判断此结论?()A#
B
C
D此结论正确#
此结论有时正确
此结论不正确
论据不
- 各杆EA相同。在集中力P作用下结构的变形能分别用U1、U2、U3、U4表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结构如图所示,许用应力均为[σ](拉、压相同)。求载荷P的最大许可值。()梁的弯矩图如图5-6-7所示,抗弯刚度为EI
- 平面图形对一组相互平行轴的惯性矩中,b,则图示斜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有四种答案:()两根材料,即第二根梁的各尺寸是第一根梁相应尺寸的n倍,且仅承受梁本身自重作用,则跨中点C截面上的弯矩为:()已知图示梁抗弯
- 抗拉刚度为EA的直杆受轴向拉伸如图所示。该杆的变形能为U,下列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根据功的定义,与集中力、集中力偶、梁上均布载荷(q)、均匀压力对应的广义位移有四种答案:()等直短圆柱体承受轴向压力P;
- 空心圆杆受轴向拉伸时,一筒两端封闭,设图形对y、z轴的惯性矩分别为Iy和Iz,则图形对坐标原点极惯性矩为:()两根矩形截面悬臂梁,横截面尺寸如图,自由端挠度为)已知挠曲线方程W=q0x(l3-3lx2+2x3)/(48EI),则两
- 图5所示为某材料的σ-ε曲线,该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σ是对应于曲线上某点的纵坐标值,该点应为:()图5-8-5所示简支梁,抗弯刚度为EI,已知其挠曲线方程为(L3-2LX2+X3)可推知其相应弯矩图为:()悬臂梁的自由端作用横向
- 以下四种指标中哪种得到提高:()悬臂梁AB由两根相同的矩形截面梁胶合而成。若胶合面全部开裂,假设开裂后两杆的弯曲变形相同,接触面之间无摩擦力,则开裂后梁的最大挠度是原来的:()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 结构如图所示,载荷P可在横梁(刚性杆)DE上自由移动。杆1和杆2的横截面积均为A,许用应力均为[σ](拉、压相同)。求载荷P的最大许可值。()图示单元体,左端固定的直杆受扭转力偶作用,在截面1-1和2-2处的扭矩为:(
- 承受轴向载荷,若测出x、y方向的正应变εx、εy,则能确定材料的弹性常数有:()阶梯轴如图a)所示,已知轮1、2、3所传递的功率分别为N1=21kW,N2=84kW,左端固定的直杆受扭转力偶作用,Wy=Wz=420cm3,-3kN·m#
-2.5kN·m,3kN·
- 且与水平线夹角为α的斜直线,ab和cd。当平板两端作用均布拉应力σ,平板变形后,它们的关系为:()等直杆承受轴向载荷,其相应轴力图为()图示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Wz为:()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则两端点的约束可能为
- 该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I为:()一跨度为L的简支架,当P在梁上任意移动时,梁内产生的最大剪力Qmax和最大弯矩Mmax分别满足:()在图示4种应力状态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实心圆轴受扭,则圆轴的扭转角是原来的多少
- 等直杆承受轴向载荷,其相应轴力图为()直径为50mm的圆截面上的扭转最大剪应力τmax等于70MPa(图5-4-6),则力偶矩m等于:()题图a)所示悬臂梁,给出了1、2、3、4点处的应力状态如题图b)所示,其中应力状态错误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