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它们对对称轴y、z轴的惯性矩之间关系为:()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A
B#
C
D2τ
4τ
- 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P作用,横截面形状和力P的作用线如图所示,其中产生斜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是哪种截面?()压杆下端固定,如图所示,该杆长度系数μ值为:()矩形
槽钢
工字钢
等边角钢#μ<0.5
0.5<μ<0.
- 受扭实心等直圆轴,当直径增大一倍时,其最大剪应力τ2max和两端相对扭转角φ2与原来的τ1max和φ1的比值为()。等截面杆,轴向受力如图所示。杆的最大轴力是()。A
B
C#
D8kN
5kN#
3kN
13kN
- 空心截面圆轴,其外径为D,内径为d,某横截面上的扭矩为Mn,则该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实心圆轴①和空心圆轴②,它们的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受相同扭矩作用,则其最大切应力有四种答案:()A
B
C#
Dτmax2>τmax1
τmax2<τ
- 刚度为EA的等直杆,承受轴向载荷,位于杆内K点的轴向位移δk为:()若图5-8-8所示梁B端的转角θB=0,则力偶矩m等于:()A#
B
C
DPL
PL/2
PL/4
PL/8#
- 等直杆承受轴向载荷,其相应轴力图为()三种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图中用n和s分别表示正应力和剪应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
B
C
D全部等价
A.与B.等价
A.与C.等价#
都不等价图a)为纯剪切应力状态,经分析可知
- 已知梁的剪力图如图5-6-8以及a、e二截面上的弯矩Ma和Me为确定b、d二截面上的弯矩MB、MD,现有下列四种答案,请分析哪一种是正确的:()如图所示空心轴的抗扭截面模量为:()A
B#
C
DA
B
C#
D
- 图所示连接中,用6个相同的铆钉连接,设总的剪力为P,则相应的铆钉剪切面的总个数为()悬臂梁的自由端作用横向力P,若各梁的横截面分别如图a)~h)所示,该力P的作用线为各图中的虚线,则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是:()3个
4
- 悬臂梁AB由三根相同的矩形截面直杆胶合而成,材料的许可应力为[σ],若胶合面开裂,假设开裂后三根杆的挠曲线相同,接触面之间无摩擦力,则开裂后的梁承载能力是原来的:()已知挠曲线方程W=q0x(l3-3lx2+2x3)/(48E
- 图5-6-12受载梁,截面C左、右两侧的内力有四种答案:()图示悬臂梁,给出了1,2,3,4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其中应力状态错误的位置点是:()N、V、M均不相同
N、V相同,M不同#
N、V不同,M相同
N、V、M均相同1点
2点
3点
- 单元体受力后,变形如图5-3-11虚线所示,则剪应变γ为:()图5-7-14所示梁内K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应为()α
2α#
π/2-2α
π/2+2αA
B
C#
D
- 图所示三铰刚架A、B支座处反力方向一定通过()。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若使扭转角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需变为:()C点
D点
E点#
F点['#
0.5d
2d
- 图5-10-10所示等直圆杆,抗弯截面系数为W,杆内最大正应力σmax为:()空心截面圆轴,其外径为D,内径为d,某横截面上的扭矩为Mn,则该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21Pd/W
27Pd/W
39Pd/W
15Pd/W#A
B
C#
D
- 已知轮1、2、3所传递的功率分别为N1=21kW,N2=84kW,N3=63kW,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图D
图E
图B
图C#全部等价
A.与B.等价
A.与C.等价#
都不等价图b)中的斜线不对,图d)、e)中扭矩的变化与荷载的分段不对应,只有图c)无
- 如图所示,左端固定的直杆受扭转力偶作用,在截面1-1和2-2处的扭矩为:()螺钉承受轴向拉力F,螺钉头与钢板之间的挤压应力是:()12.5kN·m,-3kN·m
-2.5kN·m,-3kN·m#
-2.5kN·m,3kN·m
2.5kN·m,-3kN·mA#
B
C
D
- 图5-5-13所示(a),(b)两截面,(a)为带矩形孔的圆,(b)为带圆孔的正方形,u,v均为形心主轴,关于主惯性矩Iu,Iv有四种答案:()已知挠曲线方程W=q0x(l3-3lx2+2x3)/(48EI),则两端点的约束可能为下列情形中的
- 图示两种应力状态的危险程度是:()图示细长压杆AB的A端自由,B端固定在简支梁上。该压杆的长度系数μ是:()A.更危险
B.更危险#
两者相同
无法判断μ>2#
2>μ>1
1>μ>0.7
0.7>μ>0.5杆端约束越弱,
- 图5-8-10所示同一根梁的三种载荷情况,但均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试指出下列关系式中哪个是正确的?()等截面直杆受力F作用发生拉伸变形。已知横截面面积为A,则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45°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A
B
- 图5-5-8所示(1)、(2)两截面比较其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关系必为()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则过该点垂直于纸面的任意截面均为主平面。如何判断此结论?()A#
B
C
D此结论正确#
此结论有时正确
此结论不正确
论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