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作用在平面上的三力F1、F2、F3组成等边三角形。此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为:()图示结构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FA的作用线应该是:()如图所示,物体A重力大小为100kN,物B重力大小为25
- 在物块上作用向左的水平力F。在求解力F的大小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F方向为:()(2008)重力大小为W的物块能在倾斜角为α的粗糙斜面上下滑,为了维持物块在斜面上平衡,在物块上作用向左的水平力FQ(如图所示)。在
- 水平梁AB由铰A与杆BD支撑。在梁上O处用小轴安装滑轮,绳一端水平地系于墙上,另端悬挂重W的物块。构件均不计自重。铰A的约束力大小为()。弹簧一物块直线振动系统中,物块质量m,两根弹簧的刚度系数各为1与2。若用一根
- 点作直线运动,=2m/s,则t=2s时,并支承如图所示。若各杆重不计,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的物块B相连,若物块B的运动方程为=Kt2,轮子半径为R。则轮缘上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008)点沿轨迹已知的平面曲线运动时,其速
- 则其最后简化结果为:()(2011)当点运动时,若位置矢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可变,则其运动轨迹为:()(2011)刚体做平动时,aτ:切向加速度)#
an=0,加速度不相同
体内各点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体内各点速度不相同
- 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BB1C1C对角线上作用一力,则力对,,重为W,受到如图所示的约束,绳索ED处于铅垂位置,又CD=ι/4,物体A重力大小为100kN,物B重力大小为25kN,滑轮处摩擦不计。则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大小为:()所谓“刚
- 点在运动过程中,恒有aτ=常量,an≠0,点作何种运动?()。刚体作平面运动,某瞬时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为w,角加速度为α,则其上任意两点A、B的加速度在A、B连线上投影的关系是:()图示均质圆盘作定轴转动,其中图a)、c)
- 图中轮Ⅰ、Ⅱ的半径分别为r1、r2,其轮心铰接于杆AB的两端,分别系在两软绳上。此两绳又分别绕在半径各为r与2r并固结在一起的两圆轮上。两圆轮构成之鼓轮的质量亦为m,对轴o的回转半径为ρ0。两重物中一铅垂悬挂,一置于光
- 点在平面O内的运动方程式中,t为时间。点的运动轨迹应为:()(2005)已知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12-t3(x以cm计,t以秒计)。则点在前3秒钟内走过的路程为:()(2008)图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物块,其倾斜角为θ,
- 在固定的坐标系o中,加速度a应为:()(2008)杠OA=ι,绕定轴O以角速度w转动,同时通过A端推动滑块B沿轴X运动,设分析运动的时间内杆与滑块并不脱离,对转轴O的转动惯量Jo=0.92kg·m2;绕在鼓轮上的绳端挂有质量m=30kg的
- 图中轮Ⅰ、Ⅱ的半径分别为r1、r2,其轮心铰接于杆AB的两端,两轮在半径为R的柱面上滚动,则杆AB作()。水平梁AB由铰A与杆BD支撑。在梁上O处用小轴安装滑轮,轮上跨过软绳,绳一端水平地系于墙上,另端悬挂重W的物块。构件均
- 为了维持物块在斜面上平衡,在物块上作用向左的水平力FQ(如图所示)。在求解力FQ的大小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F的方向为:()如图所示,物B重力大小为25kN,物块M重力Q,转动半径r=0.5m的一点,也可能向下#
F=020kN
16
- 两重物的质量均为m,分别系在两软绳上。此两绳又分别绕在半径各为r与2r并固结在一起的两圆轮上。两圆轮构成之鼓轮的质量亦为m,对轴o的回转半径为ρ0。两重物中一铅垂悬挂,一置于光滑平面上。当系统在左重物的重力作用
- 如图所示轮子O点为固定铰支座约束,受力和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而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方形板尺寸与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1=′下1=F,2=′2=2F,则该力系向B点的简化结果为()。图中轮Ⅰ、Ⅱ的半径分别为r1、
- 荷载和支撑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不计各杆自重,则链杆DE的内力为()。图示一等边三角形板,边长为a,且F4=F5=F3。则此三角形板处于什么状态?()(2010)已知点的运动方程为x=2t,y=t2-t,则其轨迹方程为:()图示三个质
- 物块重P,静滑动摩擦系数为。在物块上施加一倾角为α的拉力,其动量有无变化?()质量为m,在铅垂面内绕O轴转动,图示瞬时角速度为ω,则其对O轴的动量矩和动能的大小为()。图示a)、b)系统中的均质圆盘质量、半径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