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化脓性皮损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B.结节脓肿及肉芽肿
C.无痛性黑色干痂#
D.黑色干痂伴剧痛
E.表皮大片剥脱A.皮肤炭疽#
B.肠炭疽
C.肺炭疽
D.口咽部感染
- 炭疽病人病原治疗首选()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氯霉素
D.四环素
E.链霉素
- 关于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错误的是()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人病原学检查的标本可采取()患者李XX,男,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查体
- 哪种方法不妥()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错误的是()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皮肤炭疽病人应注意观察()皮肤炭疽局部发生恶性水肿多见于()A.肺炭疽、肠炭疽病情凶险
B.皮肤炭疽是最常见的
- 炭疽病多见于()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关于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哪项不是炭疽病的临床特征()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炭疽芽胞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是()下列
- 炭疽芽胞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是()A.机体对病菌发生的变态反应
B.细菌本身的侵袭力
C.内毒素
D.外毒素#
E.荚膜
- 炭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李XX,男,牧民,呼吸18次/分,神清,稍痒,无痛,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A.继发性败血症#
B.脑膜炎
C.感染性休克
D.肠穿孔
E.心包炎B
- 炭疽病多见于()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患者李XX,36岁,因突发高热,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20/80mmHg,神清,稍痒,无痛,咽无红肿,呈黑色
- 牧民,脉搏10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咽无红肿,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A.儿童
B.渔民
C.牧民#
D.妇女
E.免疫功能低下者A.化脓性皮损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B.结
- 皮肤炭疽病人应注意观察()患者李XX,36岁,牧民,因突发高热,血压120/80mmHg,稍痒,无痛,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血象:白细胞16×109/L,中性0.85。A.坏死范围#
B.创面分泌物的多少#
C.有无新发生的水疱#
D.周围组织水肿程
- 下列哪些是正确的()患者李XX,因突发高热,呼吸18次/分,神清,腋窝淋巴结肿大,中性0.85。患者李XX,血压120/80mmHg,腋窝淋巴结肿大,中性0.85。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氯霉素
D.四环素
E.链霉素A.炭疽杆菌侵入伤口
- 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A.化脓性皮损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B.结节脓肿及肉芽肿
C.无痛性黑色干痂#
D.黑色干痂伴剧痛
E.表皮大片剥脱
- 炭疽病多见于()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错误的是()A.儿童
B.渔民
C.牧民#
D.妇女
E.免疫功能低下者A.皮肤炭疽
B.肺炭疽
C.肠炭疽
D.口咽部炭疽
E.败血症#A.炭疽杆菌为厌氧菌#
B.
- 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正确的是()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炭疽疫情后多少时间内上报疫情()下列哪项不是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能有效杀
- 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A.皮肤炭疽
B.肺炭疽
C.肠炭疽
D.口咽部炭疽
E.败血症#
- 皮肤炭疽病人病原学检查标本最佳采取法是()炭疽的预防措施为()A.剪下坏死组织及焦痂送检
B.挤出病灶渗出物送检
C.取病灶边缘标本
D.第1次换药时,取病灶标本送检
E.在应用抗生素前,第1次换药时,取病灶标本送检#A
- 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皮肤炭疽局部清洗多选用()患者李XX,因突发高热,血压120/80mmHg,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肝脾不大,血性分泌物形成黑色结痂#
E.发热皮
- 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错误的是()A.炭疽杆菌侵入伤口及破损的皮肤,芽孢即复苏繁殖
B.炭疽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化脓性炎症#
C.外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及组织坏死、出血
D.炭疽杆菌形成的荚膜有抗吞噬作
- 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炭疽疫情后多少时间内上报疫情()A.皮肤炭疽
B.肺炭疽
C.肠炭疽
D.口咽部炭疽
E.败血症#A.6小时内
B.12~24小时
C.6~12小时#
D.6~24小时
E
- 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对炭疽病的处理,正确的是()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血性分泌物形成黑色结痂#
E.发热皮肤片状出血,呈黑色,加强营养
B.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
C.创面切开引流,剪掉
- 男,36岁,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稍痒,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
- 错误的是()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错误的是()下列属炭疽杆菌特征的是()临床难以诊断的炭疽病有()A.剪下坏死组织及焦痂送检
B.挤出病灶渗出物送检
C.取病灶边缘标本
D.第1次换药时,取病灶标本送检
E.在应用抗生
- 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下列属炭疽杆菌特征的是()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炭疽疫情后多少时间内上报疫情()皮肤炭疽局部清洗多选用()能有效杀灭炭疽芽胞的方法是()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猪、牛、
- 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A.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B.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
C.创面切开引流,剪掉坏死组织#
D.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医护人员注意自身防护
- 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皮肤炭疽局部发生恶性水肿多见于()A.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B.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
C.创面切开引流,剪掉坏死组织#
D.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医护人员注意自身防护A.眼睑#
B.小腿
- 炭疽芽胞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是()A.机体对病菌发生的变态反应
B.细菌本身的侵袭力
C.内毒素
D.外毒素#
E.荚膜
- 炭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错误的是()炭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空气传播
B.食物传播
C.血液、体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胎盘传播A.卧床休息,加强
- 炭疽病多见于()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能有效杀灭炭疽芽胞的方法是()关于炭疽病,下列哪些是正确的()患者李XX,男,神清,周围组织肿胀明显,血象:白细胞16×109/L,牧民,脉搏108次/分,稍痒,血象:白细胞16×109/L
- 炭疽的好发部位是()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关于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炭疽疫情后多少时间
- 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错误的是()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猪、牛、羊等食草动物#
D.肉食动物
E.哺乳动物A.化脓性皮损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B.结节脓肿及肉芽肿
- 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下列属炭疽杆菌特征的是()皮肤炭疽局部发生恶性水肿多见于()A.感染处皮肤红肿、疼痛
B.3~5d后形成脓包
C.脓包破溃流出大量血性脓液而后结痂
D.感染处皮肤肿胀溃疡,血性分泌物形成黑色结
- 临床难以诊断的炭疽病有()A.皮肤炭疽
B.肺炭疽#
C.肠炭疽#
D.脑炭疽
E.口咽部炭疽
- 炭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人病原学检查的标本可采取()A.空气传播
B.食物传播
C.血液、体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胎盘传播A.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B.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
C.创面
- 炭疽的好发部位是()关于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哪项不是炭疽病的临床特征()下列属炭疽杆菌特征的是()皮肤炭疽局部清洗多选用()下列哪项不是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临床难以诊断的炭疽病有()
- 炭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A.空气传播
B.食物传播
C.血液、体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胎盘传播
- 炭疽病病死率最高的是()A.皮肤炭疽
B.肺炭疽
C.肠炭疽
D.口咽部炭疽
E.败血症#
- 炭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关于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关于炭疽杆菌的理化特征,数日后出现血性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加强营养
B.体
- 炭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猪、牛、羊等食草动物#
D.肉食动物
E.哺乳动物
- 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正确的是()患者李XX,男,36岁,牧民,头痛、肌痛1天于2001年6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分,稍痒,无痛,腋窝淋巴结肿大
- 患者李XX,呼吸18次/分,右手皮肤可见破损并有针尖样丘疹,稍痒,中性0.85。患者李XX,男,因突发高热,脉搏108次/分,稍痒,肝脾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