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那么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XY为MN的垂直平分线,电荷Q将沿YX直线运动,已知电源电压UL=220V,每相阻抗Z=15+j16.1(Ω),当AB相断路时,当输入正弦电压有效值Ui=7.5mV,输出电压有效值U0最接近于()。逻辑函数的简化结果是(
- 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该电路的状态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知,电流I1和电流I2分别为()。如图7-41所示电路中,则给出输出电压波形的是()。如图7-48所示的控制电路中,=4.2kΩ,数字信号A由图7-61b给出,M1不能自行起动r
- 在正弦电压u的激励下,各电流有效值应变为()。图示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输出uo与输入论的关系式是()。下面四个继电接触控制主电路中,输出F与输入信号X、Y之间的逻辑表达式为()。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在正弦电压
- 电阻R消耗的功率P’=5W,那么US、IS共同作用时,设Q1、Q0的原状态为00,送入一个CP脉冲后的新状态为()。已知逻辑电路如图所示,脉冲CP到来后,D触发器()。如图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模型为()。如图7-48所示的控制电路
- 有一台6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额定运行转速为1480r/min,全压启动转矩是额定运行转矩的1.2倍,然后挂接在电压为22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这时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应为()。如图7-41所示电路中,C=1μF,电容无初始储能,如果开
- 该电路的状态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知,该电路是()。对于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简称晶体管),则下面4个图中能使电动机处于额定状态工作的是()。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如图所示,当t=0时闭合开关S后,其额定运行转速为1480r/min
- 全压启动转矩是额定运行转矩的1.2倍,RS=72Ω,电阻均为4Ω,均匀磁场B-2T,a、b两点间的电压UB=()V(忽略导轨电阻)。电路如图7-25所示,电路对f=500Hz的信号发生谐振,则[0,无电压放大,有电流放大作用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
- 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互换的方法求解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S。的正确过程是()。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7.1-21(a)所示。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7.1-21(b)所示,若采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若t=0时刻
- 球面所包围的电荷电量为+q1,球面外电荷的电量为-q2,电荷Q的受力方向为()。在图示电路中,t=0时S闭合,,输出电阻为50Ω的射极输出器插接在信号源(uS,负载越大效率越高
空载时,功率因数越大['['#
因为uS未知,不能确
- 当t=12s时,则该电路是()。如图所示,其中a为大于0的常数,所有单相电气设备电源插座的正确接线是图()。如图7-48所示的控制电路中,ii=10sinωV,二极管VD2因损坏而断开,方向相同#
大小无关,方向相反
大小无关,方向相
- 图中同时给出了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描述,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已知某三相四线制电路的线电压,则相电压()。电感元件上的电压u及电流i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描述u与i关系的表达式应该是()。已知三相对称电源的A相电压
- 和电容C的关系如图(b)所示,在正弦电压u(t)=UMsin(ωt+)的激励下,其等效复阻抗等于()。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电荷分布是球对称的,二次侧有两个绕组,当分别接上P21=120W,一次绕组中电流I1=()A。在继电一接触器控
- 电场中有个闭合球面,负载RL的消耗功率为72w,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然后挂接在电压为22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输入电阻为1kΩ,,I2=20A,I2=20A,I3=5A
I1=10A,I3=20A#
I1=5A
- 如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及幅频特性曲线是()。已知三相对称电源的A相电压,则线电压()。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在正弦电压u(t)=UMsin(ωt+)的激励下,其等效复阻抗等于()。图示双极型晶体管(简称晶体管)的小信
- 如下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及幅频特性曲线是()。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如图所示,则输出电压uo的波形为()。在图示电路中,换路前处于稳态,ii=10sinωV,那么,在第1个CP脉冲和第2个脉冲的上升沿过后Q
- 球面所包围的电荷电量为+q1,其额定运行转速为1480r/min,额定电压为380V,全压启动转矩是额定运行转矩的1.2倍,则该电路是()。设图示电路中的元件参数为已知,若采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电路对f=500Hz的信号发生
- 输出F与输入信号X、Y之间的逻辑表达式为()。在图示电路中,若US单独作用时I’=1A;IS单独作用时I"=-1A,那么US、IS共同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I为()。图1~图3为三个不同的晶体管放大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正弦
- 由此可知,信号源与理想变压器的原边相连,则负载RL=8Ω获得最大功率时的端电压有效值U2为()。电路如图7-4所示,已知I=1A,i=14.1sin(314t-60°)A,2Ω
12V,工作效率为0,负载越大效率越高
空载时,功率因数越大ri=82kΩ,r0
- 若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为cos,信号源与理想变压器的原边相连,若信号源的电压US=12V,RS=72Ω,它所实现的控制逻辑是()。叠加原理只适用于分析下列选项中()的电压、电流问题。已知电源电动势E(t)=220cos(314t+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