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有一条养护良好的矩形断面长直渠道,底宽b=1.0m,均匀流动水深h=0.5m,粗糙系数n=0.025,则渠道通过的流量Q=()m3/s。如图6-1所示,平板与固体壁面间间距为1mm,流体的动力黏滞系数为0.1Pa·s,以50N的力拖动,平板的面积是
- 理想流体是()。一元流动是指()。尼古拉兹实验曲线图中,在以下哪个区域里,不同相对粗糙度的试验点,分别落在一些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上,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无关?()长管并联管道各并联管段的()。如图6-27所示,淹没
- 设A、B两处液体密度分别为,由U形管连接,如图6-4所示,h2,下沉的过程属于()。图6-33中,两廊道中水位为h1、h2,则单宽渗流流量g是()。恒定水位柱形滤水器如图6-34所示,土样上部水深H=0.6m,有关变水头出流,沉速不变
- 图示并联管路,已知两支管的比阻比,则两支管的流量比()。自流完全井的产水量的大小与()成正比。如图6-5所示,垂直放置的矩形平板挡水,水深3m,静水总压力p的作用点到水面的距离y为()m。变直径管流,细断面直径为d1
- 在应用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F=ρQ(β2v2-β1v1)解题时,∑F中不应包括()。图示矩形明渠断面的水力半径R=()。若在同一长直等径管道中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当流速相等时,其沿程水头损失hf在()是相同的。液体的弹性模
- 过流断面是指与()的断面。当孔口、管嘴出流的作用水头H和管(孔)径d分别相等时,则必有()。自流完全井的产水量的大小与()成正比。两孔口形状、尺寸相同,一个是自由出流,出流量为Q1;另一个是淹没出流,出流量为
- 已知三通管来流流量Q1=140L/s,两支管的直径d2=150mm和d3=200mm,打在平板上,已知管道直径为50mm,水流速为4m/s,沿程阻力系数相同,长度相同,不计局部损失,Q3=89.7L/s#
Q2=60L/s,总流量减小
1管流量减小2管加大
- 已知突扩前后管段的管径之比,则突扩前后断面平均流速之比()。图示水面差为H的两水箱间并设两根等径等长的直长管,则两管的流量关系为()。图示压力供水箱水位恒定,水深H=2m,管径d=200mm,沿程阻力系数λ=0.02,若忽略
- 矩形断面长直渠道通过流量Q=5m3/s,底坡i=0.001,按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渠道底宽b应为()m。一元流动是指()。应用总流能量方程时,流动应为()。渗流模型流速u与实际渗流流速u'相比较()。如图6-35所示,式为矩形断
- 有压管流的管径d与水力半径R之比()。已知混凝土排水管(n=0.014)的水力半径R=0.5m,水均匀流动1000m的沿程水头损失为2m,则该管的断面平均流速v=()m/s。应用总流能量方程时,过流断面应选择()。圆管层流的平均流
- 黏性流体总流的总水头线一般为()。如图6-8所示,A、B两管平齐,下面的U形管里充有水银,水银柱高差为△h=20cm,两管的直径d1=2d2,沿程阻力系数相同,长度相同,不计局部损失,则通过的流量关系为()。明渠流动为急流时(
- 当上下游水位都上升1m时(虚线位置),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设A、B两处液体密度分别为,由U形管连接,如图6-4所示,1、2面的高度差为△h,它们与A、B中心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则AB两中心点的压强差为()。均匀紊流
- 已知混凝土排水管(n=0.014)的水力半径R=0.5m,水均匀流动1000m的沿程水头损失为2m,则该管的断面平均流速v=()m/s。图示半圆形断面长直渠道,半径r0=2m,则渠道的断面平均流速为()m/s。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小孔口收缩
- 自流完全井的产水量的大小与()成正比。水平放置的渐扩管如图6-13所示,如忽略水头损失,断面形心点的压强有以下关系()。应用总流能量方程时,水箱侧壁开一圆形薄壁孔口,水面恒定,孔口中心到水面的高度H=4.0m,已知孔
- 图示封闭盛水容器的水面绝对压强,中间玻璃管两端开口,试问当既无空气通过玻璃管进入容器又无水进入玻璃管时,玻璃管应伸入水中的深度h=()m。图示输气管在喉道处用一玻璃管与盛水容器相连,已知玻璃管内水上升高度为h
- 液体的弹性模量E、密度ρ和流速v可组成的无量纲数为()。变直径管,直径由100mm扩大到200mm,直径变大后的流速为1.5m/s,直径变化前的流速为()m/s。明渠流动为急流时()。长直棱柱渠道衔接,由陡坡流向平坡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