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紧急安全制动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作()。路线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宽度,一般为中线两侧各宽()。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
超车视距
以上都不是50~100m
100~200m#
200~250m
250~300m
- 汽车()从直线进入圆曲线,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为(
- 纵断面设计的依据()。外业勘测时,完成交点桩固定工作的作业组一般是()。设置路拱的作用是()。合成坡度不能过小,是因为()。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大,平均车速()。汽车的动力特性#
道路等级#
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 对于平面线性设计,当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车速的n倍为宜,其中n为()缓和坡段的坡度值不应超过()。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一般认为转角小于()属于小转角弯道。
- 关于合成坡度,正确的有()。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1%
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1.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则应采取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当合成坡度小于1%,则应
- 在超高过渡段上,路面外侧逐渐抬高,从而形成一个附加坡度,称为()。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securing a line to a cleat is a().超高渐变率#
加宽渐变率
抬高
横坡half hitch,then round turns
round turn,then
- 土石方调配的方法有()。累积曲线法#
调配图法#
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
累积调配法
-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时的依据。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道路的超高横坡度应按()等情况确定。正确#
错误水源和建筑材料充足
山脊线是一种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
土石方工程量大
- 路拱对排水和行车都有利。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横向力系数μ越大,则()。小转角平曲线一般设置成()。汽车在弯道上的行驶轨迹主要有哪些?()正确#
错误A.免费运距;
B.平均运距;
C
- 立体交叉中左转车道的设计作用是()。减少与左转交通有关的交通事故#
排除左转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为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设置左转专用显示提供条件#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道路的超高横坡度应按()等情况确定。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行程。设置有错车道的公路,其等级为()。客户试驾时销售顾问应该()。计算行车速度#
半径大小#
结合路面
- 超高横坡度应按()等情况确定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计算行车速度#
半径大小#
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件#
车辆
- 为保证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路段的排水,以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道路的纵坡应不小于3%。当必须设计小于3%的纵坡时,边沟应作单独的排水设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
- 理想通行能力是在“理想条件”或“基准条件”下,一级服务水平条件下所能通行的最大小时交通量,即理论上所能通行的最大小时交通量(或交通需求)。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
- 在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为负值。正确#
错误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
惯
- 从有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虑,横坡度由2%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横向力系数μ越大,则()。关于合称坡度的控制作用说法()正确的是。正确#
错误横向稳定性越好
横向、纵向安全性均越差
横向、纵向稳定
- 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夹最短长度的缓坡。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有()。互感系数是由()决定的。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一般认为转角小于
- 对于半径大于()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甚小,可以不加宽。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200m
250m#
300m
350m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加速度、行车
- 道路线形设计保证汽车的行驶主要体现在()。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外业勘测中,测定中桩高程的作业组是()。合理的纵横坡度及弯道设计,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足够的视距和路面宽度,合理设
- 一般公路的设计高程为()。对于慢车,乃至因故暂时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其离心力接近或等于()。分隔带外边缘的高程
中线高程
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00
400
0#
1500
- 设分隔带公路的设计高程,一般为()。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关于合称坡度的控制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分隔带外边缘的高程#
中线高程
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 汽车动力爬坡即是指汽车在坚硬路面上用最低档作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正确#
错误
- 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等于汽车的行驶阻力,这是汽车行驶的()条件。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加宽的位置一般是加宽()。边沟的作用是排()。充分
必要#
充要
不确定汽车质量
道路质量
轮胎与路面的附着
- 道路阻力是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度而产生的阻力,主要包括()。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编
- 公路设计包括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两类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与圆曲线与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简单型曲线的曲线起点为()。正确#
错误A、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
-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按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的不同又各分为三级正确#
错误
- 一般来讲,公路的设计高程为()。设置锯齿形街沟的目的是为了()。分隔带外边缘的高程
中线高程
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方便设置雨水管
解决公路边沟排水
解决城市道路路面排水#
设
- 汽车代表车型()。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0m者()。大型车#
小客车#
中型车#
拖挂#A.不计;
B.按l0m计;
C.不足5m不计,满5m按l0m计#
- 由于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大小及载重量不同,因此计算交通量时应将各种车辆折算为某种标准车辆。我国以()为准。小客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拖挂车
- 道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则构成凸型曲线的必要条件是()。关于平均运距和运量,不考虑社会环境
公路布线应注意合理利用和改良环境,使行车有良好的景观,为行
- 关于动力上坡,正确的有()。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行程。关于合称坡度的控制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动力爬坡是指利用汽车的最大动力因数等
- 城市道路的基本组成有()。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大,平均车速()。行车道#
交通设施#
排水系统#
绿化带#逐渐增加
逐渐减小#
不发生变化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计算视距应该明确()。汽车重心越高,则横向倾覆稳定性()。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高度是()。目高#
物高#
限高
超高越好
左转时越差,右转时越好
越差#
上坡时越差,下坡时越好2000米以上
3000米以上#
4000米以上
5000
- 汽车的加速行驶:分为起步加速和定速加速两种。正确#
错误
- 设汽车重力为G,道路纵坡为i,则汽车所受的坡度阻力P为()。简单型曲线的曲线起点为()。P=G+i
P=G-i
P=Gi#
P=G/iZH点
QZ点
ZY点#
YH点
- ()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是设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公路工程二阶段设计是指()。直线
缓和曲线#
- 交通量的观测的目的是()。获得交通量#
交通性质#
交通量变化#
推求远景设计交通量#
- 为了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平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破的形式,称为()。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极限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
- 一般来讲,车速愈高,路表面愈光滑而潮湿,则附着系数愈低。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43.36m,一处短链57.94m,则该段路线总长为()。在城市道路网结构中,对角线方向的
- 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所采用的横向力系数为0.035,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路拱横坡为1.5%,则该公路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简单型曲线的曲线起点为()。越岭展线布局中,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