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标准》规定:各级公路连续纵坡大于()时,应在不大于规定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大于()。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一般情况下,边沟的纵坡的大小()。限制坡长、3%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
-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和()来选取其中较大者在城市道路网结构中,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的路网是()。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这样的路称为()。行车视距、缓
-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和()来选取其中较大者汽车在匀速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包括()。选线的一般步骤中,第三步工作是()。视距、径向离心力冲击滚动阻力、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滚动阻力、磨擦阻力
- 填缺:远运利用+();挖余:远运利用+()在计算行车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已知桩号K1+000的挖方断面积为60m,K1+020的挖方断面积为20m,则按平均断面法计算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 临界速度Vk是汽车()行驶的极限,又称为某一排档_()行驶的()速度。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道路建筑限界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我国《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净高为(
- 《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巳时,才允许采用()最小值。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当设计车速≥60k
- 各级公路均应采用不小于()的纵坡。边沟的作用是排()。0.3%山坡水
地下水
地面水
路面与边坡水#
- 中间带由()及两条左侧()组成。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为正值。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设置一处开口。衡量城市交通便捷与否的指标是()。对于S型曲线,如果已确定了其中一个半
- 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2v m
- 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曲线,而转向相反的邻曲线成为()曲线。展线的目的是为了()。同向、反向克服高差#
线形美观
躲避病害
平纵组合
- 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既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公路产生急转弯。假设方向盘转动角速度为定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高度是()。7度、短双纽曲线
-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物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车速度()。《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1.2M、0.1MA
- 停车视距应包括()、()和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的法向距离。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securing a line to a cleat is a().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A、路中线
B、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路基内
- 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直坡段、曲线段水源和建筑材料充足
山脊线是一种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
土石方工程量大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好#
桥
- 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加宽的位置一般是加宽()。关于汽车的耗油量,正确的是()。6v m弯道外侧
弯道内侧#
弯道两侧
中线汽车的耗油量只与汽车本身的结构有关
汽车的耗油量只与燃料种
-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和()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关于公路勘测设计阶段,正确的有()纵坡高度、水平投影长公路勘测设计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
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公路
-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大,平均车速()。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行驶总阻力逐渐增加
逐渐减小#
不发生变化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高度是()。纵断面设计的试坡要点是“以点定线,以线交点”,其中以线交点的“点”是指()。沿溪线布线时,有利的跨河位置是()。回旋线、r1=c2
- 《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设置
- 汽车行驶的坡度阻力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在路面纵坡方向上的分力,计算公式为()。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车速度()。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动力因数
-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来确定。在越岭展线布局中,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考虑采用()。土石方调配的方法有()。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回头展线
螺旋展线
自然展线#
其它展线累积曲
- 《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和()三种确定回旋曲线最小参数A值的条件有()。客户试驾时销售顾问应该()。计算视距应该明确()。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离心加
- 惯性阻力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惯性阻力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减、加速度所产生的()惯性阻力。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编制有预算的设计文件
- 《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应设缓和曲线。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转角,缓和曲线,则其回旋曲线参为()。缓和曲线的作用有()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四级2条左侧路缘带
2条右侧路缘带#
1条左侧分
- 行车视距分为()、()、()、超车视距四种。缓和坡段的坡度值不应超过()。土石方调配后,按()公式进行复查。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1%
2%
3%#
3.5%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
- 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当某一排档的中:Ψ=D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A、回头展线
B、螺旋展线#
- 对于不同排档的D一V/关系曲线来说,D值均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档位愈低D值愈(),则速度也愈()。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大、低路基中线标高
路面边缘标
- 三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四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一般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5年、10年
- 当圆曲线半径()时要进行加宽。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其于各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和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类加宽值。《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
- 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和C型等六种形式。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 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内通过公路上()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的车辆总数。成基平测量工作的作业组是()。路肩的组成是()。设置路拱的作用是()。单位时间、某断面、标准小客车选线组
水平组#
中桩组
横断面
- 一级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 高速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下列属于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小客车A.平面与纵面;
B.纵坡;#
C.地质土质缓和曲线
缓和坡段
回旋曲线
竖曲线#
-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航空及管道等。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有()。在直线与半径为200米的圆曲线之间设置长度为50米的回旋曲线,则该回旋曲线参数为()。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与平曲线半径()
- 二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指各种车辆折合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计算视距应该明确()。小
- 公路平面线形是由()、()和()三要素组成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三种。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的乘积。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0.3%
0.5%#
0.7%
0.9%土石方调配数量#
土石方总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二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型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年、15年A.15000—30000辆;
B.5000—15000辆以下;#
C.5000-10000辆
- 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_圆曲线半径,()和()等因素有关。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力的平衡式得到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圆曲线最小半径决定于容许的()横向力系数和该曲线的()超高横坡度。汽车后轴至
- 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横向力系数必须满足(),()和()。已知桩号K1+000的挖方断面积为60m,K1+020的挖方断面积为20m,则按平均断面法计算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关于缓和曲线,正确的是()。行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