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道路纵坡设计时,最小纵坡的限制主要是为了考虑()。行车快速
行车安全
行车通畅
路面排水#
- 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缓和坡段的坡度值不应超过()。选定路线平面时,需要进行实地放线的方法是()。2条左侧路缘带
2条
- 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路肩的组成是()。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汽车动力性能
公路等级
自然因素
排水要求#土路肩+硬路肩#
硬路肩+左侧路缘带
硬路肩+右侧路缘带
土路肩+硬路肩+左侧路缘带0.1
- 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路肩的组成是()。正确#
错误A、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汽
- 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道路线形设计保证汽车的行驶主要体现在()。正确#
错误A.二次抛物线;#
B.三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D.双纽线合理的纵横坡度
- 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缓和坡段的坡度值不应超过()。沿溪线布线时,有利的跨河位置是
- 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正确#
错误
- 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下列属于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挖
- 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横向力系数的含义是
- 隧道内的最大纵坡为()。3%#
4%
5%
6%
- 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0.5%~1.0%#
1.0%~1.5%
- 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0.1~0.16#
0.2~0.3
0.3~0.4
0.4~0.5
- 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道路纵坡设计时,最小纵坡的限制主要是为了考虑()。正确#
错误切线长
切曲差
曲线长#行车快速
行车安全
行车
- 初步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竣工决算
施工图预算
设计概算#A.专供汽车行驶;#
B.专供小客车行驶;
C.混合交通行驶
- 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人工运输土石方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交通量的观测的目的是()。A、停车视距标准#
B、错车视距标准
C、超车视距标准A.20m;#
B.10m;
C.50m
- 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车速度()。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经济运距#
平均运距
超运运距A、大于计算行车速度
B、小于计算行车速度
C、可以大于
- 关于定线,正确的有()。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中心线#
定线可采用实地定线方法#
定线可采用图上定线方法#
定线就是
- 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对于S型曲线,如果已确定了其中一个半径值,则确定另一个半径值的控制条件一般应为()。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外距控制
- 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改建公路可以按照新建公路的规定,公路的设计高程也可以采用()。由于通常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
- 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以下有关平原区选线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u为()。超高缓和段的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
- 某断链桩K2+100=K2+150,则路线()。确定回旋曲线最小参数A值的条件有()。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外业勘测中,确定曲线半径的作业组是()。纸上定线一般在()。长链50米
短链50米#
长链25米
短链25米离心加速
- 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断背曲线是指()。
- 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一定等级的公路及Rmin决定于()。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便于选择半径A.μmax和V;
B.imax和V;
C.
- 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这样的路称为()。一阶段测设
二阶段测设#
三阶段测设
四阶段测设A、路线越短
B、路
-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容许速度一般应不小于设计速度的()。路线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宽度,一
- 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汽车质量
道路质量
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汽车车速#
- 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路肩的组成是()。路线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宽度,一般为中线两侧各宽()。最大纵坡
平均纵坡
最短坡长
坡度角#土路肩+硬路肩#
硬路肩+左侧路缘带
硬路肩+右侧路缘带
土路肩+硬
- 道路阻力包括()。初步设计应编制()。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
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
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决算
概算#
预算
估算
-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来确定。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 在横坡很陡的山坡线上,为了路基的稳定,一般路中线要()。对于平面线性设计,当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车速的n倍为宜,其中n为()定于坡度线下方或上方
定于坡度线下方
与坡度线重
- 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设置锯齿形街沟的目的是为了()。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的乘积。路面应在曲线()进行加宽,以确保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