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中性86%,尿常规未见异常。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痊愈,病死率约为3
- 患儿6岁,意识障碍2天,意识呈浅昏迷状态,中性86%,血小板180×109/L,头痛,意识障碍2天,皮肤无瘀点、瘀斑,血常规WBC10×109/L,中性86%
- 患儿6岁,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中性86%,血小板180×109/L
- 意识障碍2天,意识呈浅昏迷状态,脑膜刺激征阳性,尿常规未见异常。患者稽留高热五天,伴意识障碍、颈硬、克氏征(+),脑脊液白细胞数150×106/L,多核0.54,单核0.46,蛋白1.24g/L,糖2.34mmol/L
- 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的严重症状是_____,_____,除外()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男,3岁,P100次/分,深昏迷,呼吸浅表,节律不齐,对光反应迟钝,巴氏征(+)。下列哪项处理不妥当()高热;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A.合并
- 与_____有关。关于乙脑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发热、头痛、嗜睡4天于7月20日入院。血常规:WBC15×109/L,N0.85,L0.15。脑脊液:细胞总数100×106/L,糖3m
- 乙型脑炎抢救必须闯过的三关是____、____、_____。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下列哪项不
- 脑脊液检查:压力162mmHg,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重症乙脑病人,呼吸节律不齐,肌张力升高,皮肤无瘀点、瘀斑,血小板180×109/L,血常规WBC10×109/L,形成“血管套”
B.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及坏死,尼氏小体消失,有大量浆液性渗出
-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是乙类传染病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正确#
错误A.大脑皮质
B.脊髓
C.间脑
D.中脑
E.大脑
- 乙型脑炎的后遗症是指_______。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应以下列哪项为主()对乙脑有早期诊
- 仅少数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大脑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关于乙脑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下列哪项不
-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确诊为乙脑,有呼吸暂停,高热2天,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L,N0.90L0.10,PT110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脑脊液检查,瞳孔不等大,呈去大脑强直、有呼吸暂停,糖3.0mmol/L,蛋白1.0g/L,突起高热、抽搐、昏迷5日,脑膜刺激征阳性,蛋白0.5g/L,首先应作什么检查()正确#
错误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
- 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体查:T40℃,颈硬,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常规:尚清亮,潘氏试验(+),糖正常,氯化物正常,加大呼吸兴奋剂、镇静剂
B.使用人工呼吸器,呼吸兴奋剂
-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皮肤无瘀点、瘀斑,意识呈浅昏迷状态,脑膜
- 乙脑患者也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乙脑特异性IgM抗体具有如下特征()正确#
错误A.一般在起病后3~4天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在病程第2天即可检测到#
B.IgM抗体在2周达高峰#
C.轻、中型患者检出率高#
D.重型及极重型
- 体查:深度昏迷,WBC22×10/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3岁患儿,膝反射活跃,血象WBC15.0×10/L,N0.75,L0.25,L0.20,糖2.9mmol/L,蛋白定量0.5g/L
-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4岁女孩,呼吸40次/分,频繁抽搐,膝反射亢进,伴抽搐,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中性86%,病情越重
C.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及脑膜血管扩张渗出,形成血管套和胶质小结#A.在乳鼠脑组织、鸡胚、
- 表示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有()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颈项强直,周围血象,N0.90L0.10,PT110×10/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高热#
B.抽搐#
C.病理征阳性
D.意识障碍的程度
E.
-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A.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包括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等#
B.肢体阵挛性抽搐或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
C.肢体强直性瘫痪,偏瘫较单瘫多见,肌张力减退
D.
- 预防乙脑应做好以下工作()关于乙脑的流行病学,瞳孔缩小,浅昏迷,有时不等大,N0.80,可能的诊断为()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男,3岁,节律不齐,包括越冬蚊和早春蚊#
B.防蚊,2
- 乙脑特异性IgM抗体具有如下特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菌是()关于乙脑的病理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一般在起病后3~4天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在病程第2天即可检测到#
B.IgM抗体在2周达
- 乙脑的流行病学叙述正确的是()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关于乙脑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B.我国乙脑流行主要集中在秋季#
C.乙脑集中暴发少,家庭中多人同时
- 乙脑极期惊厥与抽搐的特征有()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常见的临床表现()男,发热、头痛、嗜睡4天于7月20日入院。血常规:WBC15×109/L,L0.15。脑脊液:细胞总
- 昏迷,于7月12日入院。体查:T40.5℃,深昏迷,双侧瞳孔缩小,不规则,频繁抽搐,膝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周围血象WBC15×109/L,淋巴0.2
- 乙脑呼吸衰竭的抢救原则包括()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常见的临床表现()预防乙脑应做好以下工作()A.中枢性呼吸衰竭
- 乙脑疫苗的接种正确的是()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A.接种乙脑疫苗可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B.初种对象主要为6~12个月的婴幼儿#
C.疫苗接种在乙脑开始流行前第1个月完成#
D.初种后第2年和6~10周
- 下列内容可帮助鉴别乙脑与脑型疟疾()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乙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A.发病季节
B.脾肿大#
C.血常规检查,脑型疟疾常有贫血#
D.流行病学历史
- 重型乙脑具有以下表现()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关于乙脑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乙脑极期患者可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有()A.高热达40℃以上,常有神
- 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尿常规未见异常。患儿6岁,恶心5天,皮肤无瘀点、瘀斑,血常规WBC10×109/L,中性86%,血小板180×109/L,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
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
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对
- 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WBC22×10/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乙脑与中毒性菌痢的区别在于()患儿6岁,意识障碍2天,意识呈浅昏迷状态,血常规WBC10×109/L
- 男,3岁,高热、昏迷、抽搐2天急症入院,疑为乙脑。为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A.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B.脑脊液病毒分离
C.血凝抑制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E.中和试验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
- 乙脑尚无特殊治疗,除外()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预后严重,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活跃,L0.25,WBC120×106/L,N0.80,L0.20,糖2.9mmol/L,病情越重
C.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及脑膜血管扩张渗出
- WBC200×10/L,蛋白1.0g/L,昏迷伴抽搐1天,周围血象,体温40.2℃,颈硬,周围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常聚集在血管周围,核溶解
- 因发热、头痛4天,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常规:尚清亮,糖正常,N0.36,L0.64,血象:WBC14×109/L,N0.86,L0.14。近一周来同村儿童中有十余名儿童同样发病住院,诊断首选应考虑为()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脑脊液中蛋白升高
B
- 男,3岁,高热、头痛、昏迷、抽搐3天于8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T40.5℃,P100次/分,深昏迷,节律不齐,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颈硬,巴氏征(+)。下列哪项处理不妥当()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乙型脑炎的
- 男,5岁,发热、头痛、嗜睡4天于7月20日入院。血常规:WBC15×109/L,N0.85,L0.15。脑脊液:细胞总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0.70,蛋白质0.6g/L,糖3mmol/L,氯化物198mmol/L。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乙脑与中毒性菌痢的区别
- 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大脑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
- 乙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病变的主要部位是()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男,3岁,高热、昏迷、抽搐2天急症入院,疑为乙脑和中毒性痢疾。为及时诊断,应立即进行哪项检查()A.支气管肺炎#
B.尿路感
- 乙脑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实验室特征()A.小脑、中脑、间脑
B.脊髓、间脑、中脑
C.大脑皮质、脊髓、中脑
D.大脑皮质、间脑、中脑#
E.大脑皮质、脊髓、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