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为()测定运动传导速度时采用()表面肌电图主要用于()A.3相以下#
B.4相
C.5相
D.6相
E.7相以上A.最大刺激
B.最小刺激
C.超大刺激#
D.感应电刺激
E.中频电刺激A.运动学研究#
B.生物反馈#
C
- 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用于()A.监测轻度脑损害者注意力#
B.主动康复治疗的能力#
C.康复潜力#
D.选择康复方法的根据#
E.判定预后
-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电刺激,所采用脉冲电流的波形为()应用眨眼反射诊断损害部位,证实脑干病变存在,鉴别于()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作为()A.矩形
B.正弦形
C.感应形
D.指数形#
E.调制形A.吉兰巴雷综合征#
B.糖尿病性
- P代表该波对于规定的参考电极值为正向,正常的潜伏期平均在()A.50ms左右
B.100ms左右#
C.150ms左右
D.200ms左右
E.10ms左右
- 刺激神经干时,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传导引起肌肉兴奋,其电反应为()表面电极最常用于()A.F波
B.M波#
C.H波
D.F反应
E.P反应A.神经传导测定#
B.直流-感应电检查
C.诱发电位的检查#
D.运动学研究#
E.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多短的声刺激可诱发出()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距刺激电极负极距离应为()神经传导研究一般使用的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是()周围神经损伤分为()为引起兴奋,电刺激应具备()A.0~50s
B.100~
- 视觉诱发电位刺激釆用()直流电检查时其极性规律()表面电极最常用于()A.温热刺激
B.电刺激
C.声刺激
D.光刺激#
E.机械刺激A.阳通>阴通>阳断>阴断
B.阴通>阳通>阴断>阳断
C.阴通>阳通>阳断>阴断#
D.
-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F波的特点包括()A.神经失用#
B.神经过敏
C.轴索离断#
D.脱髓鞘
E.神经离断#A.波幅,潜伏时,形状易变#
B.波幅大于H波
C.同一运动神经元的回返兴奋#
D.需超强刺激#
E.可见于任何神经#
- 人体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感觉活动电位的波幅()测定运动传导速度时采用()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距刺激电极负极距离应为()轻用力时肌电图上出现长时限电位原因()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作为()A.2~10μv
B.10~60μ
- 授权的绝对性原则指()A、权利不可完全下授
B、权利不可没有约束
C、责任不可下授#
D、责任不可完全下授
- 人体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感觉活动电位的波幅()A.2~10μv
B.10~60μv#
C.60~100μv
D.100~150μv
E.150~200μv
- 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运动神经电位的波幅()A.0.5mV以下
B.5~20mV#
C.20~40mV
D.40~50mV
E.55mV以上
- 阴部神经反射的主要指标是潜伏期,正常为()超过5峰的电位为多峰,其原因是()肌电图检查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包括()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用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时,表面电极刺
- 神经传导速度受温度影响,体表温度每下降10时,其传导速度下降()A.0.5m/s
B.1.5m/s
C.2.4m/s#
D.3m/s
E.3.5m/s
- 测定运动传导速度时采用()插入电活动是指肌肉神经支配正常时,针插入或移动可诱发的电活动,此电位短于()强度-时间曲线的特征()A.最大刺激
B.最小刺激
C.超大刺激#
D.感应电刺激
E.中频电刺激A.0.3s#
B.0.4s
C
- 适应比值检查所用波型()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运动神经电位的波幅()在同一肌肉的5个点取20个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平均时,每点应相距()A.方波与阶梯波之比
B.阶梯波与阶梯波之比
C.三角波与方波之比#
D.三角波与三角
- 直流电检查时其极性规律()肌电图检查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阳通>阴通>阳断>阴断
B.阴通>阳通>阴断>阳断
C.阴通>阳通>阳断>阴断#
D.阳通>阴通>阴断>阳断
E.阳断>阴断>阳通>阴通A.电极#
B.放大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峰潜伏期差不得()A.<1ms
B.<0.6ms
C.>0.5ms#
D.>0.7ms
E.<0.8ms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多短的声刺激可诱发出()A.0~50s
B.100~200s#
C.200~300s
D.50~100s
E.300~400s
- P代表该波对于规定的参考电极值为正向,正常的潜伏期平均在()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电刺激,所采用脉冲电流的波形为()神经传导研究一般使用的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是()A.50ms左右
B.100ms左右#
C.150ms左右
D.200ms左右
E
- 由腓肠肌记录的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为()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包括()表面肌电图主要用于()A.10~20ms
B.20~30ms
C.30~40ms#
D.40~50ms
E.50~60msA.脊髓前角细胞#
B.周围神经根#
C.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