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部分失神经支配的强度-时间曲线图不连续,不光滑,出现扭结,阈值普遍比正常高。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与参考电极间要相距()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时,其刺激强度一般用()正确#
错误A.1~2cm
B.2~3cm
C.3~4c
- 粗的有髓鞘的C纤维是传导最快的纤维,A纤维是细的无髓鞘,传导最慢的纤维。正确#
错误
- 在神经恢复期,曲线中出现弯折,表示神经再生,而在神经肌肉恢复期,除出现弯折外,且斜度下降,曲线左移。周围神经的感觉功能或运动兴奋传导功能检测方法是()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可以用于确定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要成为
- 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最多、使用最广的是潜伏期在300ms左右的正向P电位正确#
错误
- 最大用力时干扰型过度常见于某些肌肉疾病。轻用力时肌电图上出现长时限电位原因()神经再生的最大困难是()正确#
错误A.运动单位范围扩大#
B.肌纤维密度增加#
C.神经传导减慢,肌纤维兴奋不同步#
D.神经传导加快,肌
- 正常运动单位为1~3相,其中必有1相为负相。强度-时间曲线的特征()正确#
错误A.斜率#
B.连续性#
C.光滑性#
D.左移或右移#
E.弯折#
- 受试者最大用力时肌电图可分为孤立、混合、干扰型。测定运动传导速度时采用()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运动神经电位的波幅()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距刺激电极负极距离应为()神经再生过程是()正确#
错误A.最大刺激
- P代表该波对于规定的参考电极值为正向,N0 代表正常潜伏期在20ms左右的正向波。适应比值检查所用波型()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运动神经电位的波幅()周围神经损伤分为()正确#
错误A.方波与阶梯波之比
B.阶梯波与阶梯波之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必需检查3次。在同一肌肉的5个点取20个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平均时,每点应相距()正确#
错误A.0.5㎜
B.1㎜
C.2㎜
D.3㎜
E.3㎜以上#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声刺激后最早反应的10ms以内的一群电位。插入电活动是指肌肉神经支配正常时,针插入或移动可诱发的电活动,此电位短于()群放电位产生是在()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中,最常选用的低频电诊断方法是()
- 阈值变化的标准是与健侧比较,阈值高于健侧10%~40% 时为增高。肌电图检查中能作为临床康复评定指标是()表面电极最常用于()正确#
错误A.插入电位延长
B.正相电位
C.纤颤电位#
D.低压电位
E.群放电位A.神经传导
- 混合型指最大用力时扫描肌电图中各运动单位电位连续不断,几乎看不到基线。由腓肠肌记录的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为()正确#
错误A.10~20ms
B.20~30ms
C.30~40ms#
D.40~50ms
E.50~60ms
-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为()神经传导研究一般使用的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是()A.3相以下#
B.4相
C.5相
D.6相
E.7相以上A.单头点状电极
B.轮状电极
C.双头点状电极
D.表面电极#
E.针电极
- 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的主要指标是潜伏期缩短或波形缺失自主神经反射为无髓鞘纤维传导,其正常传导速度仅有()正确#
错误A.1m/s
B.1.5m/s#
C.2m/s
D.2.5m/s
E.3m/s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峰潜伏期差不得()超过5峰的电位为多峰,其原因是()为引起兴奋,电刺激应具备()A.<1ms
B.<0.6ms
C.>0.5ms#
D.>0.7ms
E.<0.8msA.运动单位扩大而轴索分支加长#
B.肌纤维的兴
- 运动诱发电位的恢复先于运动功能的恢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多短的声刺激可诱发出()正确#
错误A.0~50s
B.100~200s#
C.200~300s
D.50~100s
E.300~400s
- P潜伏期反映个体智力损害的程度,作为智力康复过程的指标,其最大优点是不必受试者主观配合,客观性能较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多短的声刺激可诱发出()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中,最常选用的低频电诊断方法是()正确#
- 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时无论是电刺激,还是磁刺激其电位的左右潜伏期对比可靠,且治疗前后的对比也可靠。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包括()正确#
错误A.脊髓前角细胞#
B.周围神经根#
C.神经丛#
D.神经干及
- 运动诱发电位作为疗效评定的手段,指标是定量的,而且比较恒定,尤其是潜伏期。也是康复治疗效果评定的可靠定量指标。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作为()正确#
错误A.定性诊断#
B.半视野刺激技术诊断一侧视神经病变#
C.鉴别视
- 直流-感应电诊断使用两种电流:一种是断续直流电,方波、波宽100~1000ms;另一种是感应电,三角波,波宽1ms。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波幅差不得()正确#
错误A.>5%
B.>15%
C.<25%
D.<12%
E.>20%#
- 正常情况下肌肉放松时出现的电位为自发电活动。有两种,即多相电位和正常运动单位电位。直流电检查时其极性规律()正确#
错误A.阳通>阴通>阳断>阴断
B.阴通>阳通>阴断>阳断
C.阴通>阳通>阳断>阴断#
D.阳
- 视觉诱发电位是用光刺激,在枕部记录脑电活动电位适应比值检查所用波型()直流电检查时其极性规律()正确#
错误A.方波与阶梯波之比
B.阶梯波与阶梯波之比
C.三角波与方波之比#
D.三角波与三角波之比
E.方波与方波
- 刺激体表神经和肌肉任何点均可取得兴奋阈。由腓肠肌记录的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为()正确#
错误A.10~20ms
B.20~30ms
C.30~40ms#
D.40~50ms
E.50~60ms
- 神经传导研究一般使用的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是()单纤维电极记录到周围电活动范围是()F波的特点包括()A.单头点状电极
B.轮状电极
C.双头点状电极
D.表面电极#
E.针电极A.0~100μm
B.100~150μm
C.150~250μm
D
- 周围神经的感觉功能或运动兴奋传导功能检测方法是()测定运动传导速度时采用()A.诱发电位测定
B.肌电图
C.直流-感应电检查
D.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E.躯体感觉诱发电位A.最大刺激
B.最小刺激
C.超大刺激#
D.感
- 肌电图检查中能作为临床康复评定指标是()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运动神经电位的波幅()肌电图检查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插入电位延长
B.正相电位
C.纤颤电位#
D.低压电位
E.群放电位A.0.5mV以下
B.5~20mV#
C.20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波幅差不得()测定运动传导速度时采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作为()A.>5%
B.>15%
C.<25%
D.<12%
E.>20%#A.最大刺激
B.最小刺激
C.超大刺激#
D.感应电刺激
E.中频电刺激A
- 肌肉失神经支配时插入电活动出现()A.插入电位缩短
B.正相电位
C.电静息
D.插入电位延长#
E.肌强直电位
- 插入电活动是指肌肉神经支配正常时,针插入或移动可诱发的电活动,此电位短于()适应比值检查所用波型()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距刺激电极负极距离应为()刺激神经干时,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传导引起肌肉
- 在同一肌肉的5个点取20个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平均时,每点应相距()自主神经反射为无髓鞘纤维传导,其正常传导速度仅有()插入电活动是指肌肉神经支配正常时,针插入或移动可诱发的电活动,此电位短于()A.0.5㎜
B.1㎜
C
- 单纤维电极记录到周围电活动范围是()A.0~100μm
B.100~150μm
C.150~250μm
D.250~350μm#
E.350~450μm
- 轻用力时肌电图上出现长时限电位原因()强度-时间曲线检查结果分为()A.运动单位范围扩大#
B.肌纤维密度增加#
C.神经传导减慢,肌纤维兴奋不同步#
D.神经传导加快,肌纤维兴奋不同步
E.运动单位范围缩小A.完全失神
-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A.神经失用#
B.神经过敏
C.轴索离断#
D.脱髓鞘
E.神经离断#
-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肌电图检查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包括()神经完全变性、肌肉完全失神经支配时,强度-时间曲线特征是()A.神经失用#
B.神经过敏
C.轴索离断#
D.脱髓鞘
E.神
- 肌电图检查中能作为临床康复评定指标是()A.插入电位延长
B.正相电位
C.纤颤电位#
D.低压电位
E.群放电位
- P潜伏期与检查方法有关,一般左右差的变异较小,约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峰潜伏期差不得()A.1.1ms±3.0ms
B.1.2ms±2.5ms
C.1.3ms±2.0ms#
D.1.4ms±1.5ms
E.1.5ms±1.0msA.<1ms
B.<0.6ms
C.>0.5m
- 刺激神经干时,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传导引起肌肉兴奋,其电反应为()A.F波
B.M波#
C.H波
D.F反应
E.P反应
- 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与参考电极间要相距()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波幅差不得()神经肌肉对感应电和直流电刺激的反应正常,而兴奋阈略有变化,但临床表现为瘫痪。这可能为()A.1~2cm
B.2~3cm
C.3
- 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时,记录主电极距刺激电极负极距离应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其波幅差不得()A.1~3cm
B.4~6cm
C.7~10cm
D.10~15cm#
E.15~20cmA.>5%
B.>15%
C.<25%
D.<12%
E.>20%#
- 自主神经反射为无髓鞘纤维传导,其正常传导速度仅有()P潜伏期与检查方法有关,一般左右差的变异较小,约为()A.1m/s
B.1.5m/s#
C.2m/s
D.2.5m/s
E.3m/sA.1.1ms±3.0ms
B.1.2ms±2.5ms
C.1.3ms±2.0ms#
D.1.4m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