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Ⅰ类土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土料质量要求,作为防渗体土料的塑性指数以()为宜。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5~10
10~15
10~20#
15~20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
- 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有用区周边界线应以勘探范围和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貌综合分析圈定,延伸至勘探范围以外的边界线距离,不得大于勘探孔间距的()。土料质量要求,防渗体土料的黏粒含量以()为宜。1/5
1/4
1/
- 碎石料质量要求,碎石料作为防渗体土料碾压后渗透系数应小于()cm/s,并应小于坝壳透水料的50倍。Ⅱ类土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1×10-3
1×10-4
2.5×10-4
1×10-5#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
- 块石料质量要求,块石料干密度应大于()t/m混凝土细骨料质量要求,含泥量(黏、粉粒)应小于()。2.3
2.4#
2.45
2.51%
2%
3%#
5%根据混凝土细骨料的砂砾石质量要求,对用于混凝土的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有专门规定
- Ⅰ类土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某砂砾石料场砂的分计筛余见表1。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B
- 土石坝坝壳填筑砂砾料质量要求,砂砾料中含泥量(黏、粉粒)应不大于()。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划分为普查、初查、详查3个级别,并宜与水利水电工程的()3个阶段相对应。3%
5%#
8%
10%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
- 天然建筑材料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采用()地形图作为底图,进行料场地质测绘及勘探布置。Ⅲ类砂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1/10000~1/5000
1/5000~1/2000#
1/2000~1/1000
1/1000~1/500200~40
- Ⅱ类碎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iN的布置间距应为()m。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有用层上、下限应以顶底板各扣除()m为界,未揭穿有用层下限应以实际勘探深度为界。50~100
100~200#
150~200
200~3000.2~0.3#
0.1~0.
- 土料质量要求,土料的水溶盐含量应小于()。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平行断面法多用于()。1%
2%
3%#
5%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
地形起伏、剥离层、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
- Ⅱ类砂砾石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本应为()m。混凝土细骨料质量要求,轻物质含量应不大于()。50~100#
100~200
200~300
200~4001%#
2%
3%
5%根据混凝土细骨料的砂砾石质量要求,对用于混凝土的砂料中
- Ⅱ类土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平均厚度法多用于()。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地形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
- 某土料料场的储量为8×104m3,则初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土料质量要求,作为防渗体土料的塑性指数以()为宜。3#
4
5
65~10
10~15
10~20#
15~20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
- 下列试验项目,不属于块石料试验项目的有()。Ⅰ类砂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极限抗压强度
密度
液限#
吸水率200~400#
200~300
100~200
50~100块石料试验项目包括极限抗压强度(干、饱和、
- Ⅲ类块石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混凝土细骨料质量要求,含泥量(黏、粉粒)应小于()。<100#
100~150
150~200
200~3001%
2%
3%#
5%根据混凝土细骨料的砂砾石质量要求,对用于混凝土的砂料中
- 混凝土粗骨料质量要求,砾石的粒度模数以()为宜。某碎石料料场的储量为8.5×104m3,则详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2.5~3.5
3.5~6.25
5.25~6.25
6.25~8.30#3
4
5#
6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的砾料质量要求,粒度
- 某碎石料料场的储量为8×104m3,则初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某碎石料料场的储量为8.5×104m3,则详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3#
4
5
63
4
5#
6
- Ⅲ类砂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某砂砾石料料场的砂砾石储量为45×104m3,则详查阶段全分析取最少组数为()组。200~400
200~300
100~200
<100#6#
8
9
12
- Ⅱ类土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Ⅰ类土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
- Ⅰ类土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混凝土粗骨料质量要求,砾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3%
5%
10%
15%#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的砾料质量要求,针片状矿物含量小
- 土料质量要求,防渗体土料的渗透系数碾压后应小于()cm/s,且应小于坝壳透水料的50倍。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有用层上、下限应以顶底板各扣除()m为界,未揭穿有用层下限应以实际勘探深度为界。A.1×10-4B.1×10-5C.2×
- 某碎石料料场的储量为8.5×104m3,则详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混凝土细骨料质量要求,云母含量应小于()。3
4
5#
61%
2%#
3%
5%根据混凝土细骨料的砂砾石质量要求,对用于混凝土的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有
- 天然建筑材料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采用()地形图作为底图,进行料场地质测绘及勘探布置。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平均厚度法多用于()。1/10000~1/5000
1/5000~1/2000#
1/2000~1/1000
1/1000~1/500地形起伏、剥
- Ⅱ类土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Ⅲ类碎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50~100#
100~200
150~250
200~400<100#
100~150
100~200
200~300
- 某土料料场的储量为60×104m3,则详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混凝土粗骨料质量要求,砾石中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
7
9#
111%
2%
3%
5%#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的砾料质量要求,软弱颗粒含量小于5%。
- 某土料料场的储量为60×104m3,则详查阶段全分析取样最少组数为()组。某砂砾石料场砂的分计筛余见表1。5
7
9#
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