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52岁,因发热、意识模糊、精神异常,黄疸、血尿3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0.6×109/L,HGB60g/L,网织红细胞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隐血(+++),蛋白(++)。血片中见大量红细胞碎片。BT延长,PT、PCT正常。骨髓红系、巨系
- 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主要抗体成分为()蛋白C系统
抗凝血酶(A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
α-抗胰蛋白酶IgA
IgE
IgM
IgG#
IgM+IgA在人体抗凝系统中,抗凝血酶
- 过敏性紫癜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程一般不超过()过敏性紫癜病情最为严重的类型是()7天
14天
1个月#
2个月
3个月单纯型
腹型
关节型
肾型#
以上都不是
- 伴血尿、关节肿痛。化验HGB121g/L,PLT120×109/L;尿常规:RBC(++),70岁,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小板50×109/L。尿常规潜血(+)。APTT延长,FDP升高单纯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关节
- 男性,16岁,自幼有出血倾向,伴关节肿痛,血小板150×109/L,PCT缩短、AF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有家族史,考虑的诊断是()血友病#
慢性白血病
过敏性紫癜
维生素K缺乏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血压80/6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血小板50×109/L,FDP升高,3P试验(+)男性,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FDP
- 女性,42岁,因皮肤紫癜入院,血小板计数65×109/L,血块回缩不良,其血小板减少与之无关的是()药物如苯及其衍生物、噻嗪类等
病毒感染
电离辐射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或Evans综合征等
大量出血如月经过多#
- 男性,23岁,伴腹泻,CT正常,16岁,自幼有出血倾向,伴关节肿痛,血小板150×109/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有家族史,考虑的诊断是()阿斯咪唑
曲克芦丁
输注冷沉淀#
奥美拉唑
泼尼松血友病#
慢性白血病
过敏性紫癜
维生素K缺
- 女性,23岁,月经增多8个月,2周来牙龈出血,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计数48×109/L。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
- 女性,14岁,月经来潮后出血不止伴皮肤瘀点、瘀斑。发病前2周有感冒史,脾轻度肿大,PLT20×109/L,PAIgG和PAC3升高,PT正常,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颗粒型为主。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ITP#
急性白血病
MD
- 女性,3天前出现皮肤大片紫红色瘀斑,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高出皮肤表面,伴腹部及关节疼痛。化验HGB118g/L,WBC8.6×109/L,PLT140×109/L。应诊断为()男,19岁,诊断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腹症
急性白血病
急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临床症状有()女性,10岁,阵发性腹痛,黑便2天,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膝关节肿胀,腹软,下腹压痛。血白细胞12.5×109/L,血小板200×109/L,血红蛋白110g/L;尿蛋白质(+)红细胞(+)颗粒管
- 引起ITP的血小板减少的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主要抗体成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血小板消耗过度
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消耗过度和分布异常IgA
IgE
IgM
IgG#
IgM+IgA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女性,23岁,肢体紫癜反复发作伴月经过多3年,肝脾不大,血常规三系正常,BT3分钟,CT7分钟,束臂试验(+),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骨髓象正常。最可能诊断是()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 男性,关节肿胀变形,查血常规三系正常,PCT缩短、APT、CT延长。有家族史。患者患病是因为缺乏()男性,发热、咽痛1周,以下肢为主,颜色鲜红,伴有关节及腹痛,化验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150×109/L
- 关于血管的止血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男性,17岁,3日来出现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伴有关节及腹痛,化验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6×109/L,释放TF(组织因子)是启动外源性凝血(C错误)。
- 引起ITP的血小板减少的是()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
- 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中可出现异常的是()患者,18岁,自幼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L,血小板黏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父亲也有类似病史,考虑的诊断是()PT
- 女性,26岁,红细胞4.6×1012/L,分类正常,因发热、意识模糊、精神异常,血小板50×109/L,HGB60g/L,网织红细胞升高,蛋白(++)。血片中见大量红细胞碎片。BT延长,PT、PCT正常。骨髓红系、巨系增生活跃BB
- 关于止血药物及其机制正确的是()女性,10岁,腹软,血红蛋白110g/L;尿蛋白质(+)红细胞(+)颗粒管型0~3个/HP白介素11--促进血小板生成#
维生素C---促进凝血因子合成
维生素K--刺激血管收缩
氨甲环酸--促血小板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贫血最适宜的检查是()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9年。查血小板40×109/L,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缩短;骨髓象示增生活跃。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检查
- 急性ITP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败血症患者突发全身瘀斑、瘀点,肢端青紫,牙龈渗血,血压80/60mmGg。血常规:WBC10.6×109/L,PLT80×109/L,PT、APTT延长,Fib进行性下降。应考虑为()呕血
咯血
阴道出血
颅内出血#
感染
- 阵发性腹痛,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腹软,血小板200×109/L,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意识模糊,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0×109/L。尿常规潜血(+)。A
- DIC最常见的诱因是()女性,26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5.5×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9/L过敏
感染#
溶血性贫血
- 51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因发热伴鼻出血3天入院。查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瘀点,血小板20×109/L,头颅CT提示颅内大片状高密度影,患者治疗措施不当的是()男性,发热、咽痛1周,以下肢为主,血小板150×109/L,BT、PT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