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采区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是()。结构复杂煤层和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当夹矸的总厚度不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时,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作为煤层的采用厚度。1/500或1/1000
1/1000或1/2000#
1/2000或1/5000
1/200
- 在煤矿生产中一次产生不合理损失工业储量达500-2000吨时,由()负责组织追查处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是()的有效措施,也是煤矿企业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矿长和矿总工程师#
矿长和安全矿长
矿长和生产矿长
生产
- 矿务局局长、局总工程师对全矿区各生产单位正确贯彻()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合理开采地下资源,减少损失和保证全局各类损失率指标达到计划要求,负全面责任。重算所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国家矿产资源法规经过系统的
- 矿长、矿总工程师对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正确开采,保证全矿井各类损失率指标达到计划要求,负()责任。地质可靠程度分为()。C级储量在第三类构造复杂的条件下,钻探工程的基本线距为()。直接探明
- 由于不正确开采造成丢煤时,矿和矿务局应及时组织力量(),找出丢煤原因,分清是非和责任者。采区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是()。煤炭地质勘查可以划分为()个阶段。进行调查1/500或1/1000
1/1000或1/2000#
1/2000或1/500
- 矿务局每半年段对各矿井的()工作,资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中作为奖惩的依据。储量管理;开采利用
- 采掘工作面结束前,储量管理人员应()矿(井、区)组织的现场检查验收工作,参与确定其停采和搬迁问题的处理意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比例尺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地质条件不同来选择的。一般采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
- 在采、掘当中,未按()进行,超出设计规定的顶、底煤、浮煤以及各类煤柱损失,由回采、开拓、掘进区(队)长、有关技术人员和当事的班组长负责。作业规程
- 煤矿在设计、开拓、掘进和回采各个阶段中,储量管理人员都应()并掌握有关情况。当发现有违反有关技术政策和规定时,应及时提出()。储量损失按损失的形态分类,可分为:()主动了解;意见和建议工作面损失、采区损
- 生产、技术部门对()、()以及()的正确性负责;因措施不当,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生产,人而造成不合理损失,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负责。矿井地质记录簿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与上井后()内整理完毕,并编
- 在设计阶段,储量管理人员应对设计意图以及对巷道布置、采煤方法、煤柱的留设、煤层配采、工作面、采区损失率指标等诸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设计,应提出()。改进意见
- 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采煤作业规程的规定,对分层厚度、采高、煤柱的回收、顶底煤厚度等,经常进行调查、丈量。如发现不符合规程要求或即将丢煤时,并填写()报有关领导及部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每次周期来
- 地质测量部门应配备()的储量管理人员,按照本规程总则中规定的()和内容进行具体的储量管理工作。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下列哪些编码属基础储量()。专职;基本任务2M11#
2M12#
332
333
121b#
- 矿长、矿总工程师对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正确开采,保证全矿井各类损失率指标达到()要求,负直接责任。储量数字是()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计划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计划
- 由于不正确开采造成丢煤,一次不合理损失工业储量达500-2000吨时,由()负责组织追查处理;一次不合理损失工业储量在2000吨以上时,由局长和局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追查处理。矿长和矿总工程师
- 在审查水平延深设计、采区设计及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和审查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及回采率计划时,应通知地测部门参加,对开采部门进行()。工作面结束前,生产矿长要组织()等有关部门共同到现场验收,经同意后,方可停采
- 在开拓阶段,储量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认真调查了解各种煤柱尺寸、薄煤层或构造复杂区掘进施工情况等,发现不符合设计规定的,应及时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反映。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中,2M22是第三位表示为()。C
- 地测部门对所提供()及的()可靠性负责;因地测工作错误,情况不明,数字不准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地测部门负责人负责。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表中,预测的资源量编码是()。地质资料;资源情况2S22
2S21
334#
- 由于不正确开采造成丢煤时,()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找出丢煤原因,分清是非和责任者。矿和矿务局(现为集团公司)
- 在开拓阶段,储量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认真调查了解各种煤柱尺寸、薄煤层或构造复杂区掘进施工情况等,发现不符合设计规定的,应及时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当工作面、采区、矿井结束后,应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核定
- 设计部门对矿井、水平、采区、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和()负责;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设计和审查批准者负责。煤泥碳勘查规范标准规定了()等。先进性;合理性煤、泥碳勘查的目的和任务、阶段划分#
地质勘
- 为确保煤炭储量的可靠性,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矿井水平延深设计必须根据延深水平已批准的补充()进行。采区、工作面设计亦必须根据相应的()进行。没有可靠的地质资料,不得进行设计。地测部门必须按()的要求,在设计
- 在新矿井、水平、采区、工作面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执行,充分考虑等矿井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开拓布置方式和采煤方法,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地下煤炭资源。《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
- 在已开拓区域内,经批准可按报损处理的储量,包括:()。煤层顶板破碎,管理困难,开采后经洗选灰分仍超过规定标准,且无销售对象的煤层或块段#
采空范围内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遗留下来的无法再利用的孤立块段#
风氧化
- 实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指由于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目前技术水平确实无法开采的局部地区的储量,其中在开采范围内,因以下情况而无法开采,需留下的煤柱或狭小块段。包括:()省(区)煤炭局(厅)审批报损储
- 省(区)煤炭局(厅)审批报损储量数量的权限在()。B级储量在第一类构造简单的条件下,钻探工程的基本线距为()。资源储量编码111和121区别在于()。5万吨以上
5万吨~10万吨
5万吨~20万吨
5万吨~30万吨#3000米
- 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储量,经上级批准后,应在地测原图上注明(),并将其批准文件和原始资料一并妥善保存,在矿井报废时上交矿务局。当煤层的平均灰分大于()时,该煤层不应计入资源源储量。A级储量
- 都要爱护国家煤炭资源,都要为减少损失,提高资源回收认真负起责任。对于违反国家政策,随意丢失煤炭资源,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行为,要追查其()。对于爱护国家资源、坚持正确意见的人员,要鼓励,不得有任何()的行为。
- 生产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任何人或部门都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开采程序,吃肥丢瘦,或任意()煤柱边界。必须按设计规定的矿井、水平、采区、工作面损失率指标要求()。下列哪一种顶板管理方法
- 工作面实际发生的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指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某种采煤方法时,允许损失掉的储量。这其中的面积损失包括:()。在抽查的块段个数中,有()以上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全部重算。工人作面内按规定
- 当工作面、采区、矿井结束后,应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核定。重新计算验证。核实的结果要与上报的数字进行比较,如差异较大,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反映。核实报告应附图纸和文字说明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储量数字
- 由地测部门主办的储理变动与损失管理内容包括:()。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储量,经上级批准后,应在地测原图上注明(),并将其批准文件和原始资料一并妥善保存,在矿井报废时上交矿务局。在煤层稳定
- 实际全矿性永久煤柱损失,包括:()。矿井开拓巷道可以分为()类。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过程中,核查和收集资料时应注意()。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用地震的主测线的间距,预查阶段为()。设计规定不
- 省(区)煤炭局(厅)审批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数量的权限在()。勘探阶段当煤层倾角小于()度时,应控制初期采区内等高距为10米-20米的煤层底板等高线。5万吨以上
5万吨~10万吨
10万吨以上
20万吨以上#10#
15
5
- 工作面结束前,生产矿长要组织()等有关部门共同到现场验收,经同意后,方可停采搬迁。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规定,大型井田沿走向方向的长度为()。构造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生产#
技术#
地测#
计划#
安检≥7
- 对钻探不易探明的煤层或块段,还应投入一定工程量的()予以查清。煤泥碳勘查规范标准规定了()等。在勘探阶段,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在一般地区,暂不能利用储量中的褐煤,在煤层倾角为45度以上时的最低可采厚
- 工作面实际发生的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即不合理损失):指不按批准的设计施工,违反开采程序或因生产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这其中的面积损失包括:()。煤炭总储量含:()属于炼焦用煤哪一组答案的是()。工
- 矿务局、矿总工程师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找出问题,不断改进。根据1958年中国煤分类方案,将我国煤分为()大类。矿井巷道可以分为()类。下列关于各类煤用量为阿
- 储量核减报告要由矿务局(现为集团公司)、生产矿井提出,由省(区)煤炭局(厅)、矿务局、矿总工程师`或主管局、矿长召集()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由总工程师或主管局、矿长提出最终审批意见,并对此负责。在勘探阶段
- 工作面实际发生的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指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某种采煤方法时,允许损失掉的储量。这其中的厚度损失包括:()。储量管理人员在煤矿()等阶段中,都应主动了解并掌握有关情况。当发现有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