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引起储量增减变化的原因有()。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具体负责。较稳定煤层观测点间距是()。在固体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审批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数量的权限在()。矿井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是()。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1/500或1/1000
1/1000或1/2000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规模的煤炭企业审批报损储量数量的权限在()。地形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米的夹矸,可与煤分层合并计算采用厚度。井工开采时,当煤层倾角小于25°,焦煤最低可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的煤炭企业审批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数量的权限在()。井下生产系统由()等子系统组成。根据煤炭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下列编码哪个属资源量()。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储量转出数量的审批权限在()。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包括30万吨)以上的生产矿井储量转出数量的审批权限在()。当煤层厚度()时属于薄煤层。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0.8米
0.8~1.3米#
1.3~3.5米
3.5~6.0米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包括30万吨)以上的生产矿井储量注销数量的审批权限在()。在煤炭技术政策中,煤层按厚度分为()等几类来确定煤矿开采时工作面、采区的最低回采率。工作面开出后,应()内按规定提出工作面回采地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的煤炭企业审批储量转出的数量的权限在()。在一般地区,暂不能利用储量中的非炼焦用煤,在煤层倾角为45度以上时的最低可采厚度为()。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储量注销的数量的权限在()。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硫化氢#
二氧化氮#
氨气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的煤炭企业审批储量注销的数量的权限在()。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表中,预测的资源量编码是()。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中,332是第二位表示为()。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
- 储量核减方法有()种。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煤分层应分别视为独立煤层,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凡不涉及井国划分的地区.面积不大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均可在普
- 储量损失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储量数字是矿井()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经济意义有()。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全矿井损失
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由于不正确开
- 储量损失按损失的形态分类,可分为:()在煤层稳定程度为第一型稳定的条件下,钻探工程圈定C级储量的基本线距为()。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全矿井损失
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落煤损失、
- 重算所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储量转出数量的审批权限在()。在泥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在含矿面积大于0.5km2的矿点取()个。地质可靠程度分为()。煤炭资源缺煤地区
- 储量损失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分类,可分为:()。井界变动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全矿井损失#
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落煤损失、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规定的永久
- 井界变动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储量数字是()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由地测部门主办的储理变动与损失管理内容包括:()。Ⅰ类直接顶板(不稳定顶板)的主要指标“直接顶强度指标(D)”及参考指标“顶板初次
- 采勘对比引起的含量增减是指()。经过系统的补充勘探难或采掘揭露证实,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储量增减。
采后总结时,已开采区域内的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等与原地质报告比较,发生变化引起的该
- 补充勘探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煤炭资源可分为()。经过系统的补充勘探难或采掘揭露证实,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储量增减。#
采后总结时,已开采区域内的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等与原地质报告比
- 厚煤层或构造复杂的煤层,要开一定数量的()或(),以便掌握煤层的厚度。在一般地区,暂不能利用储量中的褐煤,在煤层倾角为45度以上时的最低可采厚度为()。煤门;探煤眼0.7米
0.4米
0.5米#
0.6米
- 中厚以上煤层,在回采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人定期进行()工作,并绘制煤层等厚线图和剖面图。探煤厚点的间距根据煤层()而定,一般沿走向和倾斜每隔()探测一个点。每个探煤厚点,应取得采厚、剩余煤厚、夹石层厚、煤层
- 工作面丈量煤厚、采高、丢顶、底煤及浮煤厚度时,一般应选在()测点上进行。同一个
- 采高丈量的地点尽量选择在靠近(),皮尺应()顶底板,点位尽量分布()。点距根据煤层()而定,一般不应超过10-30米。煤层厚度及采高的丈量误差应小于煤层厚度的3%。能利用储量含:()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
- 浮煤厚度应在工作面()回柱前测定。浮煤厚度一定要()丈量,不准估算,或按设计规定套算。除丈量浮量厚度外,还必须定期测定现场实际浮煤的(),以便计算落煤损失。放顶;实际松散;容重
- 工作面调查和丈量,一般情况下()一次。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或构造复杂时,应适当增加丈量次数。工作面丈量应沿倾斜每()丈量一点。由地测部门主办的储理变动与损失管理内容包括:()。10天;10-15米转入#
注销#
地质
- 当工作面、采区、矿井结束后,应对其()、()和()进行全面调查核定。重新计算验证。核实的结果要与上报的数字进行比较,如差异较大,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反映。核实报告应附图纸和文字说明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
- 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工作面调查,并填绘()计算图,按规定的格式定期上报。损失量
- 各生产井、矿、矿务局都必须随时掌握矿井、采区、工作面的损失情况,并对损失及损失率的动态、各项损失所占的比重及生成损失的原因等,定期进行(),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
- 由于违反开采程序、乱采乱掘等原因,煤层被破坏,或无充分理由丢弃并不能再采的煤层或块段,一律按不合理损失处理,不能()。井工开采时,当煤层倾角小于25°,焦煤最低可采厚度为()。煤层倾角()度时,在平面投影图上估
- 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储量,经上级批准后,应在地测原图上注明批准文号、日期、储量核减的()及(),并将其批准文件和原始资料一并妥善保存,在矿井报废时上交矿务局。范围;数字
- 申请转入、转出、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等,必须实事求是,并有足够的工程证实。凡应一次处理的,不准化整为零()处理。分次
- 凡已参加过损失率计算的块段,又进行复采回收的,当期可不再计算,以免重复。但在计算采区或全矿井“从开始到报告期未累计”或“到结束”的损失率时,须从采区或全矿井的损失量累计数中()再进行计算。储量数字是()的主要
- 如全矿性永久煤柱,按原设计规定允许全部丢失,但在矿井结束前又打算回收一部分,回收的这部分储量按()处理。当工作面、采区、矿井结束后,应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核定。重新计算验证。核实的结果要与上报的数字进行比
- 原设计规定矿井结束前进行回收,但经开采影响或自然条件变化已无法再采出,这部分煤柱储量()按实际损失处理,参加矿井结束时损失率计算。全部
- 准备全部或部分回收的全矿性煤柱,可做为()进行损失率计算,不参加全矿井损失量摊销。当煤层厚度()时属于极薄煤层。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用地震的主测线的间距,普查阶段为()。独立块段<0.8米#
0.8
- 规定回收的采区煤柱,可做为()块段进行损失率计算。如因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原计划()回收的采区煤柱已无法再采出,这部分煤柱储量全部按实际开采损失计算,一次计入参加该采区()的损失率计算和全矿井的损
- 采区内巷道煤柱原则上()采出。凡能采出或部分采出的煤柱,均不参加损失摊销。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规定,特大型井田沿走向方向的长度为()。在一般地区,能利用储量中的非炼焦用煤,在煤层倾角为25度~45度之间
- 实际损失率是根据开采过程中()损失量所计算的损失率矿井开拓主巷道主要包括()实际发生的主井、副井及风井#
井底车场的空、重车道及绕道、井口主要峒室#
主要石门及采区石门的运输道、运输大巷、主要溜煤眼#
总回
- 设计损失率是根据()损失量所计算的损失率。当煤层厚度()时属于厚煤层。在煤层稳定程度为第二型较稳定的条件下,钻探工程圈定C级储量的基本线距为()。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用地震的主测线的间距,预
- 在某开采范围内,损失掉的那部分储量占该范围内全部储量的百分比,称为()。它是考核资源利用和开采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属于非炼焦用煤哪一组答案的是()损失率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不
- 实际工作面损失是指发生在工作面内的各项损失。它抱括实际发生的与()方法有关的损失、实际发生的()损失、实际发生的由于()开采引起的损失。《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中规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