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储量,经上级批准后,应在地测原图上注明(),并将其批准文件和原始资料一并妥善保存,在矿井报废时上交矿务局。当煤层的平均灰分大于()时,该煤层不应计入资源源储量。A级储量
- 都要爱护国家煤炭资源,都要为减少损失,提高资源回收认真负起责任。对于违反国家政策,随意丢失煤炭资源,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行为,要追查其()。对于爱护国家资源、坚持正确意见的人员,要鼓励,不得有任何()的行为。
- 生产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任何人或部门都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开采程序,吃肥丢瘦,或任意()煤柱边界。必须按设计规定的矿井、水平、采区、工作面损失率指标要求()。下列哪一种顶板管理方法
- 工作面实际发生的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指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某种采煤方法时,允许损失掉的储量。这其中的面积损失包括:()。在抽查的块段个数中,有()以上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全部重算。工人作面内按规定
- 当工作面、采区、矿井结束后,应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核定。重新计算验证。核实的结果要与上报的数字进行比较,如差异较大,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反映。核实报告应附图纸和文字说明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储量数字
- 由地测部门主办的储理变动与损失管理内容包括:()。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储量,经上级批准后,应在地测原图上注明(),并将其批准文件和原始资料一并妥善保存,在矿井报废时上交矿务局。在煤层稳定
- 实际全矿性永久煤柱损失,包括:()。矿井开拓巷道可以分为()类。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过程中,核查和收集资料时应注意()。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用地震的主测线的间距,预查阶段为()。设计规定不
- 省(区)煤炭局(厅)审批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数量的权限在()。勘探阶段当煤层倾角小于()度时,应控制初期采区内等高距为10米-20米的煤层底板等高线。5万吨以上
5万吨~10万吨
10万吨以上
20万吨以上#10#
15
5
- 工作面结束前,生产矿长要组织()等有关部门共同到现场验收,经同意后,方可停采搬迁。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规定,大型井田沿走向方向的长度为()。构造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生产#
技术#
地测#
计划#
安检≥7
- 对钻探不易探明的煤层或块段,还应投入一定工程量的()予以查清。煤泥碳勘查规范标准规定了()等。在勘探阶段,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在一般地区,暂不能利用储量中的褐煤,在煤层倾角为45度以上时的最低可采厚
- 工作面实际发生的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即不合理损失):指不按批准的设计施工,违反开采程序或因生产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这其中的面积损失包括:()。煤炭总储量含:()属于炼焦用煤哪一组答案的是()。工
- 矿务局、矿总工程师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找出问题,不断改进。根据1958年中国煤分类方案,将我国煤分为()大类。矿井巷道可以分为()类。下列关于各类煤用量为阿
- 储量核减报告要由矿务局(现为集团公司)、生产矿井提出,由省(区)煤炭局(厅)、矿务局、矿总工程师`或主管局、矿长召集()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由总工程师或主管局、矿长提出最终审批意见,并对此负责。在勘探阶段
- 工作面实际发生的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指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某种采煤方法时,允许损失掉的储量。这其中的厚度损失包括:()。储量管理人员在煤矿()等阶段中,都应主动了解并掌握有关情况。当发现有违反
- 引起储量增减变化的原因有()。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具体负责。较稳定煤层观测点间距是()。在固体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审批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数量的权限在()。矿井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是()。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1/500或1/1000
1/1000或1/2000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规模的煤炭企业审批报损储量数量的权限在()。地形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米的夹矸,可与煤分层合并计算采用厚度。井工开采时,当煤层倾角小于25°,焦煤最低可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的煤炭企业审批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数量的权限在()。井下生产系统由()等子系统组成。根据煤炭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下列编码哪个属资源量()。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储量转出数量的审批权限在()。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包括30万吨)以上的生产矿井储量转出数量的审批权限在()。当煤层厚度()时属于薄煤层。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0.8米
0.8~1.3米#
1.3~3.5米
3.5~6.0米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包括30万吨)以上的生产矿井储量注销数量的审批权限在()。在煤炭技术政策中,煤层按厚度分为()等几类来确定煤矿开采时工作面、采区的最低回采率。工作面开出后,应()内按规定提出工作面回采地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的煤炭企业审批储量转出的数量的权限在()。在一般地区,暂不能利用储量中的非炼焦用煤,在煤层倾角为45度以上时的最低可采厚度为()。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
- 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储量注销的数量的权限在()。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20万吨
5000吨~20万吨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硫化氢#
二氧化氮#
氨气
- 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这样的煤炭企业审批储量注销的数量的权限在()。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表中,预测的资源量编码是()。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中,332是第二位表示为()。2000吨以下
5000吨以下
2000吨
- 储量核减方法有()种。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煤分层应分别视为独立煤层,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凡不涉及井国划分的地区.面积不大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均可在普
- 储量损失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储量数字是矿井()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经济意义有()。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全矿井损失
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由于不正确开
- 储量损失按损失的形态分类,可分为:()在煤层稳定程度为第一型稳定的条件下,钻探工程圈定C级储量的基本线距为()。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全矿井损失
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落煤损失、
- 重算所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设计能力为30万吨(不包括30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储量转出数量的审批权限在()。在泥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在含矿面积大于0.5km2的矿点取()个。地质可靠程度分为()。煤炭资源缺煤地区
- 储量损失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分类,可分为:()。井界变动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全矿井损失#
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落煤损失、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规定的永久
- 井界变动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储量数字是()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由地测部门主办的储理变动与损失管理内容包括:()。Ⅰ类直接顶板(不稳定顶板)的主要指标“直接顶强度指标(D)”及参考指标“顶板初次
- 采勘对比引起的含量增减是指()。经过系统的补充勘探难或采掘揭露证实,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储量增减。
采后总结时,已开采区域内的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等与原地质报告比较,发生变化引起的该
- 补充勘探引起的储量增减是指()煤炭资源可分为()。经过系统的补充勘探难或采掘揭露证实,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储量增减。#
采后总结时,已开采区域内的煤层厚度、可采边界、煤质等与原地质报告比
- 厚煤层或构造复杂的煤层,要开一定数量的()或(),以便掌握煤层的厚度。在一般地区,暂不能利用储量中的褐煤,在煤层倾角为45度以上时的最低可采厚度为()。煤门;探煤眼0.7米
0.4米
0.5米#
0.6米
- 中厚以上煤层,在回采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人定期进行()工作,并绘制煤层等厚线图和剖面图。探煤厚点的间距根据煤层()而定,一般沿走向和倾斜每隔()探测一个点。每个探煤厚点,应取得采厚、剩余煤厚、夹石层厚、煤层
- 工作面丈量煤厚、采高、丢顶、底煤及浮煤厚度时,一般应选在()测点上进行。同一个
- 采高丈量的地点尽量选择在靠近(),皮尺应()顶底板,点位尽量分布()。点距根据煤层()而定,一般不应超过10-30米。煤层厚度及采高的丈量误差应小于煤层厚度的3%。能利用储量含:()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
- 浮煤厚度应在工作面()回柱前测定。浮煤厚度一定要()丈量,不准估算,或按设计规定套算。除丈量浮量厚度外,还必须定期测定现场实际浮煤的(),以便计算落煤损失。放顶;实际松散;容重
- 工作面调查和丈量,一般情况下()一次。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或构造复杂时,应适当增加丈量次数。工作面丈量应沿倾斜每()丈量一点。由地测部门主办的储理变动与损失管理内容包括:()。10天;10-15米转入#
注销#
地质
- 当工作面、采区、矿井结束后,应对其()、()和()进行全面调查核定。重新计算验证。核实的结果要与上报的数字进行比较,如差异较大,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反映。核实报告应附图纸和文字说明一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
- 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工作面调查,并填绘()计算图,按规定的格式定期上报。损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