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液力式油管锚按锚定方式分压差式和憋压式两种。检泵采用的压井液必须根据油层压力系数选择压井液的()。操作人员站在侧面,用油嘴扳手将油嘴卸掉,放在()盆里清洗干净,用棉纱擦干。气举设备应停在井口上风处,距井口
- 使用连续抽油杆劳动强度降低90%。在潜油电泵标准管柱中,电缆护罩是用于保护()的。履带式通井机用支撑腿支撑牢固,支撑腿螺纹旋出长度不超过()。H2S井所用油管不准用()管钳上卸扣。关闭采油树出油闸门和生产管线
- 用不大于()的扭矩盘轴,灵活、无卡阻和偏重现象,为合格。拉送油管人员必须站在油管()面,两腿不准骑跨油管。()要达到规定要求,检泵后的产量不低于检泵前产量。测定原油含砂时,用量杯取脱气油样10mL,其误差不超过
- 使用泄油器可以减少井场污染,改善井的操作条件。正确#
错误
- 卡簧HT型泄油器可以无限次开关。潜油电机与保护器的轴与轴之间是通过()连接的。拉送油管人员必须站在油管()面,两腿不准骑跨油管。出砂井检泵,在下泵之前均需下()探砂面,冲砂,并视出砂情况采取防砂措施。安全行
- 防冲距调整后,启动抽油机不刮不碰为合格。校正井架后,每条()吃力要均匀。管钳只能用作金属管或其他圆形工件的上卸扣,而不能当作()使用。属于井下管路工岗位危险源()。正确#
错误A、绷绳#
B、花篮螺钉
C、地锚
- 在同等油管尺寸条件下,管式泵可安装的泵径比杆式泵小。石油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的。H2S井所用油管不准用()管钳上卸扣。憋压式油管锚由于采用双向锚定,坐锚后可以将油管提够预拉力,能满足油管锚的()个基本要求,
- 安装井口装置,井口闸门方向按自己要求的组装。井深在3500m以内,29m井架前头道地锚的开挡是()。钢丝绳钢丝直径大于()者,接头连接应用焊接法。憋压式油管锚是通过油管憋压活塞()移,带动上卡瓦下移,下卡瓦座上移,
- 油管挂密封胶圈在坐井口时只准备一个即可。作业机可以完成()排液、落物打捞、解卡等任务。5个滑轮TC-50型天车滑轮槽宽()。当动液面或产量突然()时,为查明原因,采取恰当措施,需要进行探砂面与冲砂等。取气样时,
- 钻杆的管壁相对方钻杆和钻铤厚一些。潜油电机三相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度,应不大于()为合格。油气井井口装置可以()和调节油气井生产。取油样时,放出一段死油后,待闸门流出新鲜(),用取样筒对准取样闸门取样。对于
- 常规钢抽油杆有16mm、19mm、22mm、25mm几种。悬挂偏置式抽油机平衡方式为()。井架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井架本体、()、支座和绷绳四部分组成。严格按设计要求,()计算下井管柱的各段长度、根数和管柱总长度。正确#
- D级常规钢抽油杆适用重负荷油井。拨游梁式抽油机驴头,应将抽油机停在接近下死点(),刹紧抽油机刹车。所测压井液密度数据,取小数点后()位。正确#
错误A、0.1~0.2m
B、0.2~0.25m
C、0.25~0.30m
D、0.3~0.5m#A、
- 钻杆比油管强度大,因而钻杆螺纹不用像油管螺纹那样精心保护。正确#
错误
- API内平对焊钻杆,钻杆外径73mm,内径是55mm,加厚部分外径为85mm。入井钻杆不得弯曲、变形、()。泵挂深度在800~1000m,防冲距约()。替喷作业需要()硬管线,进出口必须在井口两侧,不允许有小于90°的急弯,并要求固
- 超高强度抽油杆适用于深井、抽油井和大泵强采井。岩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称为()。法兰螺栓对角用()套筒扳手上紧并用锤子砸紧。入井钻杆不得弯曲、变形、()。H级超高强度抽油杆,其平均抗拉强度提高至
- 钻杆不可单独与工具组成钻杆柱。为挽回死油区储量损失,改善注水效果,调整平面矛盾而补钻的井称为()。穿8股大绳时,提升大绳从井架天车第()个滑轮穿过,并沿井架中间到达地面后即可进行卡死绳操作。油气分离器点火
- API内平对焊钻杆,钻杆外径73mm,内径是55mm,其母接头长为243mm。正确#
错误
- 常规钢抽油杆每英寸螺纹数为12。测量并计算油补距和套补距,必须先知道()。校正井架后,每条()吃力要均匀。水龙头作用是悬吊井下管柱,连接()冲洗管线,完成洗井、冲砂、解卡和冲洗打捞等施工作业。采油树的安装和
- 钻杆按序编号,下井顺序每修一口井便变换一次。船型底座转盘四角用钢丝绳固定,所用钢丝绳直径不低于()。水龙带端部接头是由高压钢管制成,分()部分。油气井井口装置是控制油气井的生产、回注和安全生产的()设备
- 超高强度抽油杆其规格及性能参数与常规钢抽油杆不全一致。常规钢抽油杆钢级分为C级、D级、()级三个级别。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伤事故管理的规定》强调,矿、厂安全生产信息中心(调度所)在接到事故
- 在钻杆中的工作液比在方钻杆中的工作液流动阻力大。潜油电缆做直流泄漏试验时,每千米泄漏电流不大于()为合格。18m井架穿提升大绳的引绳(棕绳)长度为()。测量套管接箍与套管短节法兰之间的距离时尺子要垂直,测
- 油管使用前用钢丝刷将油管螺纹上的脏物刷掉,并检查螺纹有无损坏。穿大绳时,需要()人上井架操作。使用履带式通井机前,要检查制动系统,刹车带()应适中。转盘平面应平、正,倾斜度不超过()。正确#
错误A、1#
B、2
- 钻杆是钻柱的基本单元。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在深约1000~4000m左右,地温达到()时,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物质成熟生成大量石油。固定阀关,游动阀关,活塞底部压力低于活塞顶部压力。根据提供工作状态,判断管式泵中活塞所
- 带动有杆螺杆泵,增大传递扭矩,通过下空心抽油杆可以办到。特形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是()。不自带井架的作业机称为()。5个滑轮TC-50型天车滑轮槽宽()。泥浆泵是修井作业最基本的()设备。正确#
错误A、曲柄平衡#
- 常规钢抽油杆其方形段的长度均是38mm。油、气、水三者在油气藏内的分布关系是按照()分布。混凝土地锚坑上口长()。修井施工中的钢丝绳一般选用()旋逆捻西鲁式纤维绳芯钢丝绳。新井常规试油,一般要经过施工前准
- 实现无管采油是空心抽油杆能解决的问题之一。VR-S抽稠油泵是依靠机械力的作用迫使()形阀开启,解决抽汲稠油的问题。常规试油中,现场常用的射孔方式有常规射孔、过油管射孔和()。抽汲钢丝绳不得与任何铁器相()。
- 知道完井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步骤,就算资料准备齐全。潜油泵的额定扬程是指()时的扬程。井深在3500m以内,29m井架后两道地锚的开挡是()。正确#
错误A、泵效最高#
B、功率最大
C、排量最大
D、转速最快A、16~20m
B、
- 采油树的安装和选择把各个要素放在同等地位去考虑。潜油电缆做直流泄漏试验时,每千米泄漏电流不大于()为合格。井架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井架本体、()、支座和绷绳四部分组成。油气井口装置可以()井下套管柱和油管
- 按制造工艺油管可分为无缝管(S)和电焊管(EW)两种。构成天然气的主要化学元素是()。潜油电泵落物卡是指落物卡在()不能正常作业。拨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时,把方卡子卡在采油树防喷盒以上()处光杆上。检泵抽油杆
- 对该井修井前历次井下事故情况有无了解均不耽误施工。连续抽油杆可以大幅度降低抽油杆的失效频率,一般可降低()。日产油量100~20m3/d自喷油井的连续求产时间为()。正确#
错误A、50%~60%
B、60%~65%
C、65%~80%
- 作为抽汲管柱的油管,抽子下入的最大深度以上要保证内通径的一致。禁止()打扳手。按设计要求装井口装置,井口闸门方向()。正确#
错误A、直
B、平
C、正
D、反#A、平行
B、垂直
C、一致#
D、相反
- 井口操作台除必须的工具、用具外,不准堆放其他杂物。潜油电泵机组用符号()表示。采油树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螺纹和()三种。钻杆常位于方钻杆与()之间。测油层的流压、静压、()和静温,是试油测试的主要工
- 目前,我国是以非API油管性能规范作为设计和选用油管的依据。界是()的年代地层单位。()采用套筒式加力杠使用活扳手。正确#
错误A、最大
B、第二级#
C、第三级
D、第四级A、可以
B、适当
C、允许
D、禁止#
- 校正井架符合要求是保证顺利下油管的条件之一。下钻时应使用制动器控制速度,不允许使用离合器做制动用,一般下放速度应不超过()为宜。钢丝绳的钢丝股是用一定直径和一定数量的()根钢丝,按照一定方向捻制而成。正
- 井口人员不用指挥手势,操作手凭观察提管。界是()的年代地层单位。井深在3500m以内,18m井架前绷绳的开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规定,必须开展()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
- 下外径为φ88.9mm油管所用油管规直径为75mm。构成石油的主要化学元素是()。拨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时,把方卡子卡在采油树防喷盒以上()处光杆上。密度计水平气泡在(),校正合格。正确#
错误A、碳和氧
B、氮、氧和氢
C
- 安装采油树应使采油树闸门及手轮方向保持一致。H2S井所用油管不准用()管钳上卸扣。入井钻杆螺纹必须涂抹螺纹密封脂,旋紧扭矩不低于()。正确#
错误A、液压油#
B、链
C、油
D、普通A、3600N•m
B、3700N•m
C、3800N
- 采油树试压压力应为采油树的工作压力。一个油气藏具有()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正确#
错误A、一个#
B、两个
C、几个
D、一个或几个
- 油管未下到位置便遇阻或上提遇卡,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校对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调径变矩式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为()。捆绑连接提升大绳和引绳的细麻绳长度为()。作业机按行走的驱动方式分为履带式和()式两
- 下井油管扭矩不是无止境的,是有推荐数值的。卡好的活绳环直径应小于()。井深在()以内可以使用活动基础。当放压孔已不出(),压力表显示为零后,用活动扳手卡在压力表接头四棱体部位,逆时针方向旋转,卸下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