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水准仪i角是指()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夹角经纬仪精平操作应()关于直线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有()水准仪除为水准测量和对水准尺进行读数外,还为水准测量提供()使用水准仪时,欲使水准管气泡精确居中,应转动()。纵丝
- 在检查水准仪的i角时,先将仪器至于两点中间,用双仪高法测得两点之间的高差不超过()时,可以取其平均值作为两点高差的正确值。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以()为假定水准面,设其高程为±0.00六边形闭合导线,其内角和理论值应
-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三等水准测量测站的前后视距差应不大于()将测区内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若干个三角形而构成三角网,这些三角形顶点称为()中线测设遇障时,最灵活方便而通用的方法是()旋转()使目标影像
-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用DS3水准仪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中红黑面高差之差不得超过()自动安平水准仪是借助安平机构的补偿元件、灵敏元件和阻尼元件的作用,使望远镜十字丝中央交点能自动得到()状态下的读数2mm
3mm#
5m
- 关于大地水准面的特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用经纬仪观测某交点的右角,若后视读数为0°00′00″,前视读数为220°00′00″,,则外距方向的读数为()。下列不属于海洋测绘的是()对于30m的钢尺,温度变化8℃,将会产生多少的误
- 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明()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地物为什么选择面状符号()地形图中的地物符号包括()由A点坐标和A点至B点距离与坐标方位角计算B点坐标,称为()。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
视准轴
- 遥感数据产品一般分为四级,其中经过几何精校正,即在几何校正过程中利用地面控制点对系统几何校正模型进行修正,使之更精确地描述卫星与地面位置之间的关系。该几何校正的产品级别是()0级产品
1级产品
2级产品
3级产
- 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该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A.最大实体尺寸
B.最小实体尺寸
C.实际尺寸
D.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 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如果采用两次仪器高法观测,在每一测站上需变动仪器高为()以上测量工作中常用()来表示直线的方向。关于高斯直角坐标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确定直线的方向,一般有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和(
- 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mm公路中线测量在纸上定好线后,用穿线交点法在实地放线的工作程序为()。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D为平距,以KM为单位)根据误差分布
- 微倾式水准仪能够提供水平视线的主要条件是()为了测量工作计算的便利,通常选用非常近似于大地体,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的几何形体代替地球总的形状,这个形体是()。关于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的角值大小与测角误差的关系,
-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测站前后视距的累积差不大于()5m
10m
3m
6m#
-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α射线
大气窗口#
紫外线
可见光
-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的科学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00°,则该直线的象限角为()附合导线有()个检核条件形状#
高程
大小#
地面点位#
角度NE60°
SE30°
SE80°#
SW80°0
1
2
3#
- 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测站校核常用的方法是()罗盘仪用于测定直线的()同一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实际地形越()()用于测定点的高程。高程测量#
距离测量#
角度测量#
绘制地形图
施工放样双面尺法#
双仪高
- 下列关于水准面,说法正确的有()下面影响钢尺量距误差的因素不正确的是()。管水准器的精度比圆水准器()在特殊困难地区,图上的地物点相对附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可相应放宽()路线中线测量是通过()的测设
- 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平角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有()关于钢尺量距的说法,错误的有()地形测量
角度测量#
控制测量
高程测量#土木建筑环境#
道路#
桥梁#
水利#仪器高度应与观测者的身高相适应#
操作过程中不要用
-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测站的前后视距差应不大于()经纬仪望远镜的纵转是望远镜绕()旋转为了表示别的等高线都不能表示的重要局部地貌,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5m#
3m
1m
10m竖轴
- 三等水准测量中,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其符号相同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基线是计算三角形边长的起始数据
小三角测量内业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算各三角点的坐标
由于观测值中均带有测量误差,所
-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用DS3水准仪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中红黑面读数之差不得超过()直线段的方位角是()。线路纵断面图指的是沿()方向的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的图。下列关于小平板仪的说法正确的是()布设和观测图根导
- 设地面B、B′两点间相距80m,水准仪安置在BB′中点时,测得高差hBB=+0.228m;将水准仪移至离B点附近2-3米处,读取B点水准尺上中丝读数=1.666m,B′尺上中丝读数=1.446m,则仪器的i角为()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
- 在三、四等水准测量中同一站黑红面高差之差的理论值为()mm下列误差中()为偶然误差。0
100#
4687或4787
不确定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视准轴误差
水准管轴误差
- 属于形状公差的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的方法属于()形位公差带三要素包括形位公差带的()。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A、绝对测量
B、相对测量#
C、综合测量
D、主动
- 四等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观测两点高差,两次高差之差应不超过()下列哪个不是传统测绘方法所用的主要工具()在未与国家水准网联测的独立的小区域进行测量时,会用到()隧道洞内、洞外联系测量的主要形式有()2mm
-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16.163m,水准仪架在AB两点之间,在A尺上读数为1.036m,则B尺上读数应为()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和中平测量。水准测量过程中,若标尺倾斜,则读数()为了
- 下列关于建筑坐标系的描述,正确的是()建筑坐标系的坐标轴通常与建筑物主轴线方向一致#
建筑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应设置在总平面图的东南角上
建筑坐标系的纵坐标轴通常用A表示,横坐标轴通常用B表示#
建筑坐标系的纵坐
- 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公路基平测量中,其高差闭合差允许值应为()。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沉降观测的特点是()施工放样
距离测量#
角度测量#
高差测量#
地形测量['['A、
B、
C、#照准#
定平#
观测#
对中#
读数
-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一般说1:500-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上能显示的地物、地貌,()表示地形图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放样数据包括()从整体到局部#
先测角后量距
先控
- 需要进行实地测量工作的有()阶段若A点的高程为85.76m,B点的高程为128.53m,则A、B点的标高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采用的坐标系统有()下面属于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勘测#
设计
预算
施工#
竣工#85.76m,-
- 下列关于建筑坐标系,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丈量工具中哪一种精度最高()地形图的数学要素除了测图比例尺外,还有()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按照()表示工程测量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测量成果无影响的是()。山脊线
- 关于大地水准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高斯投影是一个等()横切椭圆柱投影,又称为横轴墨卡托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
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的
- 下列关于建筑工程测量的说法中,属于正确说法的是()关于磁偏角,描述正确的是()测绘比例尺地形图,其测定距离的精度只需达到()。工程勘测阶段,不需要进行测量工作
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总体规划及技术
- 传统的测量方法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高斯平面上,()长度没有发生变化。首选(适合)采用导线测量做控制的区域是()路线勘测工作包括()阶段
-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采用的坐标系统有()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来判断。测量中的大地水准面指的是()。在A(H=25.812m)、B两点间放
- 下列关于测量的基本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有()某直线的方位角为60°,则该直线的象限角为()测量基本工作有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差测量#
水平角测量和水平距离测量,目的是确定点的平面位置#
确定点的高程位置,
- 所有报废的测绘资料需经有关()同意才能销毁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大地水准面与()重合。部门领导
保管人员
保密机构#
主管部门先控制后细部
- 下列关于角度单位,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哪个不是平板仪的安置()经纬仪水平方向的转动控制装置是()联系小三角中经过()的路线传递较为有利。下列关于水准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有()测量上一般不直接用弧度为角度单
- 辐射校正的方法有()最邻近法
回归分析法#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双线性内插法
- 下列不能达到扩展影像直方图中部效果的是()正弦函数扩展
高斯扩展(直方图规定化或归一化)
拉平扩展(直方图均一化、直方图平衡化)
正切函数扩展#
- 下列关于角度单位,说法错误的是()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测设存在高差的距离时,()。测量上一般不直接用弧度为角度单位
以度为单位时可以是十进制的度,也可以用60进制的组
合单位度分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