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强直性脊柱炎应拍摄()腰椎前后位、骶髂关节前后位#
颈椎前后位、侧位
胸椎前后位、侧位
腰椎前后位、侧位、斜位
骶椎前后位、侧位
- 关于轴位,以下错误的是()不可用碘化油的造影检查是()有髌骨轴位摄影位置
有跟骨轴位摄影位置
中心线与被照体边缘相切#
有颞骨岩部轴位
是指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的摄影体位瘘管造影
椎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
支气
- 手正位片,拇指显示为()关于对比剂硫酸钡,以下错误的是()轴位影像
正位影像
斜位影像#
侧位影像
切线位影像是难溶性固体对比剂
不被胃肠道吸收
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
可进行静脉注射#
其混悬剂可涂布于胃肠道粘膜上
- 关于肩关节前后位摄影,错误的是()关于跟骨侧位叙述错误的是()显示肱骨头与关节盂关节间隙的切线像
身体矢状面必须平行于胶片#
肩胛骨喙突对准胶片中心
中心线对准喙突投射
可检查肱骨近端骨质病变被检侧足部外踝
- 成人心脏摄影的焦-片距为()扁平足,正确的摄影体位是()50cm
85cm
100cm
120cm
200cm#足侧位
足轴位
足斜位
足负重水平侧位#
双曝光全足正位
- 肘关节侧位摄影,叙述错误的是()关于踝关节正位叙述错误的是()肘关节弯曲呈90°角
尺侧靠近台面
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
五指紧贴台面#
肩部与肘部平齐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
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照
- 关于常规胸椎侧位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足内斜位摄影时,足底与暗盒的夹角为()清晰显示1~12胸椎形态#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
冠状面应垂直于胶片
应使用滤线器摄影
中心线对准第7胸椎入射0°~5°
30°~45°#
50°~60°
7
- 与剑突末端至肚脐连线中点位于同一平面的是()内听道病变通常选用的摄影位置是()第12胸椎
第1腰椎#
第2腰椎
第3腰椎
第4腰椎柯氏位、瓦氏位
头颅侧位、后前位
汤氏位、许氏位、梅氏位
斯氏位、颅底位、汤氏位#
伦
- 关于常规胸椎侧位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血管造影时引入对比剂的方法属于()清晰显示1~12胸椎形态#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
冠状面应垂直于胶片
应使用滤线器摄影
中心线对准第7胸椎入射口服法
灌注法
直接引入法#
间接
- 拟诊上颌窦积液的患者应首选的摄影位置是()内听道病变通常选用的摄影位置是()俯卧瓦氏位
站立瓦氏位#
汤氏位
柯氏位
头颅侧位柯氏位、瓦氏位
头颅侧位、后前位
汤氏位、许氏位、梅氏位
斯氏位、颅底位、汤氏位#
- 拟诊上颌窦积液的患者应首选的摄影位置是()第3~7颈椎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应()俯卧瓦氏位
站立瓦氏位#
汤氏位
柯氏位
头颅侧位向头侧倾斜20°
向头侧倾斜10°#
垂直入射胶片
向足侧倾斜10°
向足侧倾斜20°
- 关于头颅侧位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膈上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常用于检查颅骨骨质改变
头颅常规摄影体位之一
矢状面与台面平行
瞳间线与床面垂直
应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浅呼吸屏气
深呼气屏气
深吸气屏气#
- 肩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正确射入点是()肩关节正位摄影,以下错误的是()锁骨的中点
关节盂
肩峰
肩胛骨喙突#
肱骨头被检侧上肢稍外旋
肩部紧贴暗盒
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
影像显示肩关节盂前后重合,成切线位显示,
- 关于对比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关于对比剂硫酸钡,以下错误的是()对比剂都不能入血#
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密度小
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密度大
阴性对比剂和阳性对比剂可混合使用
对比剂均无毒是难溶性固体对比
- 关于腰椎前后位摄影的叙述,哪项错误()关于腕关节正位摄影,错误的是()是常规位置
必须使用滤线器
常与侧位片一同摄取
脐下3cm对准胶片中心#
屈髋屈膝多用于外伤检查
可用于观察小儿发育情况
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
- 膝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血管造影时引入对比剂的方法属于()髌骨上缘
髌骨中心
髌骨下缘#
髌骨上缘1cm
髌骨下缘2cm口服法
灌注法
直接引入法#
间接引入法
生理排泄法
- 第3~7颈椎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应()强直性脊柱炎应拍摄()向头侧倾斜20°
向头侧倾斜10°#
垂直入射胶片
向足侧倾斜10°
向足侧倾斜20°腰椎前后位、骶髂关节前后位#
颈椎前后位、侧位
胸椎前后位、侧位
腰椎前后位、
- 被照体矢状面与胶片平行的摄影体位有()关于轴位,以下错误的是()下颌骨侧位
鼻窦瓦氏位
乳突轴位
腕关节正位
心脏左侧位#有髌骨轴位摄影位置
有跟骨轴位摄影位置
中心线与被照体边缘相切#
有颞骨岩部轴位
是指中
- 有关髋关节前后位摄影的叙述,正确的是()颅底凹陷症,标准摄影体位是()髋关节定位点是: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向内下作垂线5cm处
股骨颈及闭孔无投影变形#
申通线不能显示
双下肢稍外旋
患者屈髋屈
- 额窦摄影,常规位置是()颅底凹陷症,标准摄影体位是()柯氏位#
瓦氏位
斯氏位
劳氏位
瑞氏位颅底颌顶位
颅底顶颌位
头颅汤氏位
高颈椎侧位
高颈椎颅底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