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煤层底板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就是煤层的走向。正确#
错误
- 倾角大于45度的煤层称为急倾斜煤层。正确#
错误
- 厚度在3m以上的煤层称为厚层。正确#
错误
- 岩层两个层面间更细微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正确#
错误
- 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的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相互垂直
- 经纬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视距
- 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882m
-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的影响。仪器下沉
- 煤层底面与一系列等距离的水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交线再水平面上的投影就称为煤层的()图。底板等高线
- ()是断层的走向与煤(岩)层的走向平行或近似于平行的断层。走向断层
- 岩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分别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
- 煤层()图是反映煤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形态的图件。底板等高线
- 断层面空间状态可以用()、()、()表示走向;倾向;倾角
- 岩层向上拱起,两侧岩层相背倾斜称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形褶曲,两侧岩层多为相向倾斜,称为()。背斜;向斜
- 矿井使用的地质剖面图按其表示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和()、()。勘探线地质剖面图;采区地质剖面图;井筒;巷道地质剖面图
- 经井巷、硐室或钻孔揭露的煤层,一般应观测其结构、厚度、顶底板、()、含水性和产状。煤质
- 煤层老顶来压按强度可分为()、明显、()、()四个级别。不明显;强烈;极强烈
- 煤层采空后上覆岩层岩移形成的三带分别分:()、()和()。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 矿井地质勘探分为:()、()、()和()四种。矿井地质勘探的手段主要包括()、()和()。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地质勘探;专门工程勘探;钻探;巷探;物探
- 煤层顶板可分为()、()和()三种类型。伪顶;直接顶;老顶
-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 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空水
- 自然界的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煤层是一种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 矿井应当设置安全出口,(),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并让全体职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够安全撤离,避免意外伤亡事故。规定避水灾路线
- 当钻孔接近老空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涌出的,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并报告矿井调
- 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发现情况危急,应当立即()所有受水威胁的人
- 在预计水压大于()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并使每个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0.1MPa
- 采掘工作面年度和月度水害预测资料及时报送矿井总()及生产安全部门。工程师
- 探放水钻孔超前距离和帮距均不得小于()m。20
- 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8
- 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应当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前,应当全面检修()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
- 水管应当有一定的()。工作水管的能力,应当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当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备用量
- 矿井主要泵房应当至少有()个安全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高出泵房底板()以上;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2;7m
- 工作水泵的能力,应当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备用水泵的能力应当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当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
- 矿井应当配备与()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确保矿井能够正常排水。矿井涌水量
- 矿井应当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进行联系,建立()和()。灾害性天气预警;预防机制
- 对于正在使用的钻孔,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孔口盖。观测孔、注浆孔、电缆孔、与井下或者含水层相通的钻孔,其孔口管应当()当地最高洪水位。高出
- 当矿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应当修筑()和(),防止洪水侵入。对于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应当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堤坝;泄洪渠
- 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煤岩柱。防隔水
- 矿井应当分井、分水平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的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少于()次。对于水质的监测每年不少于()次,丰、枯水期各()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