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关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大多白血病细胞呈红色块状阳性,而胞质底色不红,分类基本正常,POX强阳性男性,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血小板为150×109/L。骨髓检查显示
- 40岁,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2/100白细胞。哪种疾病诊断最不可能()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有意义()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
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骨髓纤维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急淋白血病的特点正确的是()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
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
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
- 鼻粘膜出血10天,质硬;Hb86g/L,WBC2×109/L,应诊断为()FAB分类法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标准之一是()男性,36岁,肝轻度肿大,女性,胞浆未见Auer小体,呈蜂窝状A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标准是:小细胞为主
- 女性,WBC18×109/L,胞体较小,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占8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较大原粒细胞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其中B细胞型可出现短而多的微绒毛形态学分型
生物化学测定#
- Hb42g/L,核染色质较粗密,核仁1~3个,常模糊,有时可见分离又与细胞相连的胞质碎片(似形成血小板)。符合下列哪种急性白血病形态()下列哪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15;17)染色体移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W
- 2岁,肝肋下1cm,两侧颈部腋下淋巴结均肿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患者,大量未成熟粒细胞,32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及乏力半个月。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和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显示:Hb60g/L,胸骨压痛
- 与下列何者不符()凡遇下列哪些情况应行骨髓检查()男性,牙龈出血,血红蛋白15g/L,血小板为1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左上腹包块2年余,近半个月高热,脾大平脐;检验
- 女性,胸骨有压痛,脾肋下3cm,Hb42g/L,涂片中有较多退化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诊断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0.46:患者,2岁,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血涂片中原始细胞占87%
- 女,胸骨压痛(+),白细胞2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发热1周伴鼻出血,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1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染色体检查有t
- 右下肢皮肤可见3cm×3cm肿块而且质硬;检验结果:血红蛋白86g/L,40岁,目前最有可能的并发症是()男,鼻出血、皮肤淤点2月;体检:中度贫血貌,2岁,潘氏试验阳性细菌性脑膜炎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肝癌脑转移
- 男性,32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及乏力半个月。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和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显示:Hb60g/L,WBC2.5×109/L,N0.52,PLT42×109/L,18岁,发热、咽痛、鼻粘膜出血10天;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脾
- N0.52,PLT42×109/L,蓝色,无颗粒,分类基本正常,18岁,右下肢皮肤可见3cm×3cm肿块而且质硬;检验结果:血红蛋白86g/L,分类>10%
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绝对值>2×109/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光滑型为主,部分细胞表
- WBC2.5×109/L,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发热1周伴鼻出血,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32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及乏力半个月。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和脾脏
- 患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大明显,粒细胞占90%,大量未成熟粒细胞,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PAS染色胞质淡红色,白细胞3.8×109/L,血小板26×109/L;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肝肋下1cm
- 乏力,多汗,食欲减退,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6%,嗜碱性粒细胞4%,右下肢皮肤可见3cm×3cm肿块而且质硬;检验结果:血红蛋白86g/L,原始细胞占80%,发热、咽痛、鼻粘膜出血10天;体
- 男,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大明显,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109/L,大量未成熟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最常出现于()患者,2岁,胞浆未见Auer小体,涂片中有较多退
- 分类示原粒细胞0.15,分叶核粒细胞0.4,嗜酸性粒细胞0.08;NAP活力轻度增高,外周血哪项异常最有意义()女,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占85%,N0.52,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46:CPOX染色#
P
- 早幼粒细胞0.25,RBC3.02×1012/L,WBC51.2×109/L,脾明显肿大男性,36岁,PLT42×109/L,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部分原始细胞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BM1
- 36岁,体检发现外周血Hb98g/L,WBC51.2×109/L,PLT432×109/L,为鉴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肋下1cm,胸骨压痛。Hb70g/L,白细胞14×109/L,原始与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导致贫血、出血、继发性感染和
- 36岁,WBC51.2×109/L,PLT432×109/L,错误的是()最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特点的描述是()胞体小(10~20μm),核仁1~3个,常模糊,胞质少,有时可见分离又与细胞相连的胞质碎片(似形成血小板)。符合下列哪种急性白血病形
- 肝脏中等肿大,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4%,何者最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
- 患者男性,45岁,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中等肿大,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WBC50×109/L,PLT135×109/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4%、
- 45岁,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WBC50×109/L,淋巴细胞6%。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酸酶阳性率明显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要点是()t(15;17)染色体移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外周血
- 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中等肿大,淋巴细胞6%。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酸酶阳性率明显减低白血病裂孔现象是指()在急性白血病缓解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嗜睡、呕吐、抽搐等症状,目前最有可能的
- 35岁,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白细胞为1.5×109/L,染色体检查有t(15;17)。急性红白血病属于()男,17岁,皮肤淤点、牙龈出血10天;化验检查:血红蛋白70g/L,脾肋下3cm,骨髓中红细胞系≥50%,原粒细胞>30
- 男性,35岁,牙龈出血,染色体检查有t(15;17)。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是()下列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概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本特征是()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淋
- 女,白细胞3.8×109/L,分类基本正常,确诊首选的组织化学检查()男,40岁,面色苍白,白细胞2.5×109/L,血小板31×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50岁
-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1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最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特点的描述是()白血病裂孔现象是指()t(15
- 经期延长。发热伴鼻腔出血、齿龈出血10日。查体见皮肤弥漫淤点和大片淤斑;检验结果:血红蛋白65g/L,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为()如经过化疗后,35岁,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体检发现外周血Hb9
- 淋巴20%,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白细胞为1.5×109/L,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109/L,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男性,原始细胞0.46:患者,Hb42g/L,血涂片
- 25岁。近一月来出现贫血,经期延长。发热伴鼻腔出血、齿龈出血10日。查体见皮肤弥漫淤点和大片淤斑;检验结果:血红蛋白65g/L,分类基本正常,POX强阳性下列哪项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的形态特点不相符
- 最重要的方法是()最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特点的描述是()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为()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36岁,WBC51.2×109/L,PLT432×109/L,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头晕、乏力、
- FAB分类法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标准之一是()如在光镜下见到许多体积较小白血病细胞,50岁,血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确诊首选的组织化学检查()最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特点的描述是()下列哪项实验室结果最不符合
- 凡遇下列哪些情况应行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为()如经过化疗后,认为急性白血病病人已达到完全缓解,但下列哪项指标除外()患者男性,45岁,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PLT135×109
- 血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疑为多毛细胞白血病,45岁,肝脏中等肿大,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4%,PLT432×109/L,见大量变态淋巴细
- 粒红比例5:1时,与下列何者不符()下列观察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方法中,女性,2岁,胸骨有压痛,肝肋下1cm,Hb42g/L,胞体较小,胞浆未见Auer小体,涂片中有较多退化细胞。急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
单纯红细胞性再
- 急淋白血病的特点正确的是()下列哪项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的形态特点不相符()骨髓“干抽”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为()以下对诊断早期B细胞来源的急
-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为()为了区别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红白血病,首选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2:5
1:4
1:1#
1:10
1:50POX染色
PAS染色#
NAP染色
α-NAE染色
铁染色
- 50岁,脾大8cm,原始细胞占30%,36岁,WBC51.2×109/L,其中早幼粒细胞2%、中性中幼粒细胞15%、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9%、嗜酸性粒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7%、淋巴细胞9%,脾明显肿大男,脾大平脐;检验